江都大桥嘶马集镇掠影扬州江都
江都大桥嘶马集镇掠影李志杰骑行嘶马集镇还是上个月的事,再不写点什么,油菜也黄了,快收割得差不多了吧。那时经过浦头镇,从承仪村向西,是到嘶马的老公路,一路绿化极好,树木郁郁葱葱,农田里的油菜也是青青翠翠,饱满的果荚,孕育丰收的希望。从前嘶马开泰州的中巴车,应该从这条路经过,现在好像不开了吧。据百度介绍:嘶马,顾名思义,马在嘶叫,追本求源,何人之马?因何嘶叫?据史料记载,南宋时金兀术率部南下进犯,宋高宗赵构迁都临安(今杭州)。民族英雄岳飞奉命出征,在宜兴、常州连战皆捷,重创金兵,继而又在镇江、建康(今南京)伏击金兵,大获全胜。金兵败退江北,岳飞穷追不舍。可惜朝廷却言和不出战,硬让岳飞退驻柴墟(今口岸),岳家军虽后援不力,粮草匮乏,兵力渐弱,但仍在柴墟大败金兵。为避免更大损失,保护百姓,岳飞取道郭家村排斥百姓南渡沙洲(今扬中)。金兀术抓住南宋小朝廷苟安怕战的弱点,挥兵追击,企图摧毁岳家军。岳飞审时度势,利用遍地皆沙的地势,在战马尾巴上系上树枝,在郭家村每棵树上倒吊一只羊,后腿悬空倒挂,前蹄松开,紧挨着前蹄置一面大鼓,一声号令,骏马飞奔,嘶鸣之声震天,树枝激起沙尘,郭家村上空尘土飞扬,遮天蔽日;悬于树上的羊前蹄击鼓,声震四方,分明千军万马铺天盖地而来。兀术心惊胆裂,岳家军和百姓乘胜出击,金兵丢盔弃甲,抱头鼠窜。岳家军大获全胜。后来,百姓将郭家村改为“嘶马”。“嘶马”,成为当年古战场刀光剑影和岳家军辉煌战绩的佐证。嘶马曾经是镇,位于扬子江北岸,S省道穿镇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年,区划调整时,嘶马作为一个社区,整体并入大桥镇。笔者先前对嘶马的认知终究是肤浅的,仅仅停留在多塌江多灾难之上。这次骑行嘶马,对这座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镇区有了更多、更直观的认识,不虚此行!骑到常兴村,沿长江公路继续向西,过常兴桥,就到达嘶马集镇。嘶马是红旗河的源头之地,站在桥上望去,两岸植被茂盛,碧水如镜,秀秀气气,好似从长江上扯下的一条锦缎。漫步于嘶马的新集镇,街道宽敞,两侧绿树点缀,质朴清新。沿街的楼房多半是三四层建筑,皆为奶油色、白色或浅灰色,色调柔和、简洁素雅。嘶马小学、嘶马广电站就在路边,建筑不是簇新,却也显露清秀的模样。在长江公路和嘶昌路交汇的十字路口,问一位卖鸡笼的大叔,去嘶马老街怎么走。大叔吃着苹果,热情地指点。先继续向西逛了一下,嘶马的农贸市场还不小,沿街的店铺门前也堆放着货物,街边水果摊、衣服摊比比皆是,是真真实实的市井模样。从十字路口向南,这一段街面的时尚气息浓一些。好又多、林雨茶社、新日电动车等装潢端庄大气的商铺鳞次栉比。中部的绿化带将宽敞的街道一分为二,别有韵味。再向南就是S省道,车辆川流不息,交通繁忙,也带动沿路商铺的兴盛,饭店、银行、宾馆……衣食住行,应有尽有。嘶马中学就在嘶马闸桥西侧的路北,特地拐进去看了一下,午后的校园寂静异常。桥边的“嘶马”金属雕塑很显眼,银色的战马,向着长江,昂首飞耀,英姿飒爽。望着这座嘶马集镇的地标性雕塑,耳畔犹如骤闻萧萧的马鸣和隆隆的鼓声,有如进军的号角,激励着嘶马人民与时俱进,奋勇迅跑。嘶马船闸看上去有年头了,两岸绿草如茵,树木葱茏,凉亭秀美,与闸道内闪着银色波纹的河面相得益彰,一道构成一座风光旖旎的精致园林。嘶马闸桥西侧的省道路南有一条南北街,叫迎江路,可直达嘶马老街和长江北岸。在石板街之前,是宽一点的水泥街面,可以看出是嘶马老街最初向北发展的街面,年代介于老街和新街之间。这一条街上,现在还有不多的几家店铺开张,比如如意服装店、新华理发店、杂货店……还有一家竹器店,一位老者正在一丝不苟地制作连枷。连枷可以拍打收割的庄稼。老街上的老行当,依然默默地奉献于淳朴的农人。还能依稀辨认一些老字号店铺的招牌,比如中华美食店、嘶马美味酱园等等。嘶马录像厅北侧的木质排门已经破旧不堪,当年的夜晚一定是人声鼎沸,一定是青少年们欢乐的小天地。嘶马影剧院无疑是这条街上最气派的建筑。高高的台阶、奶油色的墙面、迎面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可见当年的豪华装修在乡镇影剧院中也是屈指可数的。江苏省文化部门颁发的“明星剧场”的牌子依然挂在墙上,似乎在回味往日的业绩和辉煌。大门两侧的橱窗内竟然还贴着年的海报——香港版鸟叔GENTLEMAN亚洲巡回演出。至少说明在5年之前,嘶马影剧院还是红红火火地营业,如今繁华落幕,余音袅袅……从石板街开始,就真正进入嘶马老街。老街呈丁字形,南北向的叫迎江路,东西向的叫牌柚街,各有1里之长,南北老街拐向南,是水泥路,长度也接近1里,一直通到长江北岸的一处陈旧的码头。老街有3米多宽,中间下水道上铺青石板,长短不一,青中泛黄,古朴粗粝。老街上鲜有人家居住,悠长的古街巷寂静异常,每一步足音都叩在老街的心扉上,悠悠荡荡,似乎努力寻觅过往,连接老街曾经的喧喧嚷嚷。青砖黛瓦,砖木结构,沿街多半为排门,早上一块块拆下来,晚上一块块装上去。如今的老街房屋多半破旧不堪,斑斑驳驳的墙壁和排门中,依旧可以窥见往昔老街风情。老街偏东有关帝庙,西头有都土地庙,看样子为近年新建或修建,到底是嘶马老街上的一笔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老街西头有一口古井,近年历史,井栏鼓状,浅灰淡白,一圈铁箍相拥,古风古韵尤甚。嘶马自古以来被誉为“龙龟之地”。老街人称西头这口位于龙头之处的古井为“龙井”,在老街东头的龙尾之处还有一口古井,如今已经难觅芳踪。老街西头有羊肉店,可惜未开门,无缘进去品尝。据说嘶马羊肉有年历史,嘶马拉豆腐也极有名,两道美食也是嘶马响当当的名片。此次未品尝也好,留作它日重游嘶马的念想。沿着迎江路一直向南,来到长江北岸的一处码头。虽然多次见过长江,这次能够骑行到长江边上,心中还是充满自豪。万里长江波涛滚滚,水天一色,大大小小的船只来来往往,黄金水道格外繁忙。不远处的江边,可见造船厂的高高龙门架……嘶马并入大桥镇,也融入沿江开发的滚滚浪潮中……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jj/16234.html
- 上一篇文章: 长知识海棠也叫小苹果在江都可以看到
- 下一篇文章: 广福庵的变迁扬州江都浦头镇高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