酝酿已久的首届“致文学”读书沙龙在校图书馆拉开帷幕。应邀的文化精英、名流和学生陆续到达,大家坐定后,我作为读书沙龙女主持人先做简洁风趣的来宾身份介绍。我很快切入主题,先对读书沙龙名词进行“扫盲”,介绍沙龙潮流的缘起。

读书沙龙流行于上世纪30年代的民国时期,由著名建筑学家林徽因女士倡议发起。她在16岁芳龄,随父亲林长民去过六个欧洲国家,在英国既收获了徐志摩,又收获了时尚。聪明伶俐的林徽因留洋回归后,因梁思成抗日游行受伤住院而为之感动,也因两家世交延续,与梁思成结为幸福伉俪。

林徽因漂亮,做派新潮,好出风头。婚后,她每周六傍晚在北京总布四合院举办太太客厅沙龙,一帮知识界的文化精英齐聚太太客厅,他们抱膝盘坐在沙发上或壁炉旁,喝咖啡洋酒和品茗,坐论天下事,好不热闹。于是,梁家就成为当时人气旺盛的文化沙龙。

有了对太太客厅活动的了解之后,我向往已久且倾慕不已,再结合当下读书状况冷遇,于是念头蠢蠢欲动:不如举办个读书沙龙活动,让爱好文学的朋友们找个由头,畅谈读书感受、新书流行以及读书经验,彼此借鉴又何尝不可。

介绍完毕,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深表赞同。随后,来宾依次交流目前读书的境况、读书的感受及读书方法。先生抛砖引玉说得好:书香飘江都,我们集团也染书香。倘若一天不读书读报就心慌,就没有底气。李先生笑谈:“致文学”相当于电影《致青春》,因读书结缘志同道合,让我们拥有一颗年轻的心。他读书收获颇丰,也一直有着慢阅读和摘录的好习惯。他很“顽固”,坚持传统纸媒阅读。作家王蒙也曾阐述过,读书与读网的区别所在。

我自然不甘示弱,娓娓道来:自己每日活动应酬多,只能保持学生时代的阅读习惯,一天之计在于晨,每日睁眼就找书阅读。喜读历史小说,对元明清三代的风风雨雨如数家珍。

区图书馆倪馆长介绍了全民进馆阅读情况,每日馆内人头攒动,他忙碌之余依然经常参与其中,陪读者读书。新华集团的荣总热情洋溢地介绍了近期新书流行趋势、上架情况。他诙谐地说,从事做书生意多年,如不认真读书就真输了。档案馆的梅馆长阅读与众不同,馆藏墨宝是地方文化精髓,他读的是古董,是孤本善本,市面上没有的珍藏文献。纪检队伍里也来了一位聂姓秀才。他言语不多,却豁达大度,读书破万卷。先生家满屋字画诗词,他以读书是福为传家格言,更以“堂前无字画、不是旧人家”呈现家庭的文化氛围。

几位学生代表也参与其中,他们全程专注聆听,并感慨道:是读书拉近了与文化名人的距离,是沙龙的机遇能与作家进行交流,为他们开启了读书人生的辉煌前程。

多才多艺的邓校长因公务姗姗来迟,笑意写在脸上,致辞简短精炼:“治校无别法,非育即读”,希望多举办精彩的沙龙聚会。张书记是一位收获颇丰的文艺青年,他字字珠玑、句句箴言:文字是线,书本是针,把爱好文学的我们系在了一起,唤醒了我们的青春。我迫切希望成为沙龙队伍里的常客。

沙龙渐近尾声,为把这次珍贵的沙龙聚会定格在历史记忆里,帅气的摄影高手周书记为大家合影留念,忙前忙后,不亦乐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jj/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