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真是晏
什么是“经典”?所谓“经典”,在人们心中就是那些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事物,经典值得被人们尊重,更值得被人们铭记。我们现在很多人对经典的态度,大都是“虽不能往,心向往之”,而在古代,人们的版权意识往往没有那么强烈,文人墨客们有时会将别人的经典词句化用在自己的作品中,有的甚至还会超越原创。就比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就是化用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中的“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但化用来的这句貌似名气更高一些。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而本期要和大家探讨的是晏殊的这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晏殊的代表作,很多人都能倒背如流,却不知其中最妙的这一句并非完全是晏殊的原创。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什么?我最喜欢的词人竟然骗了大家年?想必晏殊的很多粉丝都不淡定了,故事的来龙去脉究竟是怎样的呢?且听笔者为大家慢慢道来。上句“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确是晏殊的原创,相传在某一日,一阵风雨袭来,吹打着娇艳欲滴的鲜花,风雨过后,晏殊看到飘零在地上的落花,此番景致让他灵光乍现,“无可奈何花落去”这一佳句便脱口而出。但越是这样偶然得来的佳句,就越难想出下句,究竟是怎样的下句才能配得上如此佳句呢?晏殊思索了许久,好几年都没能想出下句来。在这期间,一有文人墨客来与他谈诗论文,他就会请求别人帮他接下句,但不是接不上来,就是不符合晏殊的心意。多年之后,晏殊出差碰巧路过扬州,并欲前往大明寺休息片刻,而寺中的墙壁上有着很多往来文人墨客题写的诗词佳句,但唯独有一首惊艳到了晏殊。扬州怀古水调隋宫曲,当年亦九成。哀音已亡国,废沼尚留名。仪凤终陈迹,鸣蛙底沸声。凄凉不可问,落日下芜城。读完之后,晏殊不禁拍案叫绝,这首诗的作者是江都主簿王琪,还好此人没有走远,就在扬州城内做官,于是晏殊便赶紧命人请来了王琪,大摆宴席款待他。宴席之上,二人饮酒赋诗,晏殊便趁机向王琪求教“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王琪思索片刻,脱口而来一句“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听了之后,不禁击节称赞,要的就是这个感觉!严格来说,这一千古佳句不能算是晏殊的原创,至少有王琪一半的功劳,但晏殊在写《浣溪沙》时,就这样把这一佳句搬进去了。不仅是在这首词中,他的一首七言律诗《示张寺丞王校勘》中也有这一联。可见古人为了能写出好的诗词,关于版权的问题是忽略不计的,这也能从侧面烘托出他们对文学创作的一颗赤子之心,诗词创作只为怡情悦性,而不是靠这些来追名逐利。反观这一千古佳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其中所包含的伤春惜春之情不言而喻,语言凄婉清丽,撩人心弦。花开花落,这都是自然规律,花落之后,作为凡夫俗子,我们只能是无可奈何,但大可不必因花的凋零而过度伤神,一些美好事物的稍纵即逝,往往伴随着另一种美好的归来,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所以才有了下句“似曾相识燕归来”,飞来的这群燕子好像去年见过的燕子,至此,既有对流光消逝的无奈,也有一种时空交错的错觉,带给读者的体验,绝不仅仅只是伤春,更是深刻的生活哲理,花落之后,还有燕归来,只要用心感受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从不亏待任何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jj/15976.html
- 上一篇文章: 晏殊的代表作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