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古镇,曾名白沙之二扬州江都大桥
大桥镇曾名“白沙”。但是,由于府志,县志均未有载,故对此说存有争议。现在,筆者将近年来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罗列出来,以证此说,并求教方家。二,大桥镇童家巷童氏族谱记载,大桥镇曾名“白沙”。在大桥镇东街头,有一童兴村,旧名童家巷。是童氏家族聚居地。这支童姓家族是于元末明初时从北方迁来大桥的。明崇祯甲戌年()童氏裔孙守立所撰《维扬江都童氏初修族谱序》云:“余窃闻祖父常言,余童氏自资公始……(洇失)扬州兵燹之后,散处四方者大半,惟余祖德……(洇失)白沙,禀性刚勇好武,团练乡勇,有本族……(洇失)本地愿从习慕者,于是,号曰义勇军……”。清康熙十五年()周斯所撰《维扬江都童氏重修族谱序》云:“元末兵乱,散处四方,不一而足。有讳拔都公者……(洇失)带水白沙,四立寨栅,聚家族,团乡兵,而且于高岗之……(洇失)后称童家巷,又名童家庵,遂自此公始。”‘从上述初修,重修童家巷童氏族谱序,联係上下文可知:童氏一族于元末明初迁来带水白沙一带。开始是散处。由于正值战乱,地方上很不安全,于是,拔都公便选择在“白沙”高岗聚集而居,称为童家巷或童家庵。为了保卫家园,他们四立寨栅。加之有一资公刚勇好武,又由他团乡兵,练乡勇,号称义勇军,使童氏一族在“白沙”立足生根。童家巷在大桥镇东街头,是童氏一聚居地。所谓“带水”,是指永乐七年()陈瑄所开白塔河在大桥镇境内支流的名称,亦是大桥镇的别名,而“白沙”自然也是指大桥镇了。有人会说,大桥镇的代称怎么会又是“水”,又是“沙”的呢?似乎不相融合。其实,作为县境内的一大古镇,在镇境内既有水,田,园,又有沙,凹,墩,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再说,“白沙”是以古时地貌特征命名,“带水”则以当下民生工程命名,都符合命名规则,也反映百姓喜好。又有人说,”带水”与”白沙”怎能连用呢?既连用,那“白沙”肯定是比“带水”小一级的行政单位(区划)。这些同志,老是用现代人的观点去衡量古代的事物。大桥镇虽是江都四大镇之一,但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镇区加上附近三个村,还不足万人。清初时的人口数就更可想而知了。镇庄之间那里有这么多的层次!其实,同一时期不同作者,同一作者不同时期,自然会有不同的行文风格,不同的写作手法与习惯,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朱毓麒)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jj/15849.html
- 上一篇文章: 江都记忆江都高汉庄三大姓的门联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