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即将回归大陆的岛屿,面积仅次台湾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最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中国的第三大岛,中国的第三大岛其实是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崇明岛不仅是中国的第三大岛,而且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河口冲积岛,面积为平方公里。 中国的地形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趋势,呈三级阶梯,由于受西高东低地形的影响,中国境内的主要河流的流向从整体上看都是自西向东流。 与此同时,中华文明的经济中心也呈现出自西向东迁移的趋势,中国农业开发最早的地区其实是在黄河中游一带,夏人的活动区域在伊洛一带,商人的活动区域在太行山东南边的黄河、济水一带,周人的活动区域则是渭水流域的关中平原。 中国地形图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的经济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也是重要的经济中心,到了宋代以后,开始有“湖广数,天下足”、“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中心转移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 为什么中华文明经济中心的转移趋势也与河流的走向一致呢?这与西部地区的水土流失也密切相关,在先秦时期,中国的西部地区曾经是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这里的农业开发最早,水土流失也非常的严重,肥沃的表层土壤流失以后,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地力衰竭的现象,滚滚泥沙伴随着黄河和长江东流入海,这些肥沃的泥沙在长江和黄河的入海口堆积,使得渤海、黄海、东海的海岸线不断向前拓展。 中国沿海的天津、上海都是比较年轻的城市,天津在夏商周时期才成为陆地,直到战国时期,才得到开发,而在距今年前,今天上海的外滩、浦东一带还是一片汪洋大海。 近一千五百年以来,崇明岛的发育最能体现泥沙自西向东的堆积过程,在唐朝以前,长江的入海口还没有崇明岛,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年),在长江的入海处形成了两个小沙洲,称为东沙和西沙,东沙和西沙形成以后,“渐积高广,渔樵者依之,遂成田庐”(出自《读史方舆纪要》),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年),唐朝地方官员在西沙置崇明镇。 崇明岛的位置到了宋代的时候,又有许多的沙洲陆续露出水面,有的沙洲被冲坍了,有的沙洲则继续发育并与其他沙洲合并,遂形成了今日的崇明岛。 到了南宋的时候,崇明岛的发育速度加快了,因为此时,不仅长江的泥沙在崇明岛一带堆积,黄河的泥沙也在此堆积,建炎二年(公元年),南宋东京府守将杜充为阻止金兵南下,稳住淮河一线,遂在滑州(今河南省滑县)扒开了黄河大堤,滚滚黄河南下,汇入泗水,由泗水再入淮河,再由淮河入海,从此以后,黄河的入海口从渤海湾迁移到了黄海,并持续至清朝咸丰年间。 南宋建炎年间至清朝咸丰年间,黄河基本上是夺淮入海的,黄河的泥沙在苏北一带注入黄河,怎么会跑到长江口呢?因为黄海沿岸有岸流,并且走向是由北向南,黄河的泥沙先在黄海沿岸堆积,然后又随着黄海沿岸的海水流入至长江的入海口,黄河与长江两大河流的泥沙,助长了崇明岛面积的进一步增大。 黄河有一段时间,不仅是夺淮入海,而且还夺长江入海,由于黄河长期夺淮入海,所以,自南宋以至明朝的数百年间,每当雨季来临,“(淮河)西风激浪,白波如山,淮扬数百里中,公私惶惶,莫敢安枕者”,为此明朝政府决定治理淮河,隆庆年间,总管河道事务的潘季驯在治理淮河和黄河期间,把黄河固定在南宋以来的河道上,继续由淮入海,但是,黄河的泥沙量太大了,黄河之水汇集于淮河,使得淮河下游平原淤积了,而且还使得淮河下游的破釜塘、泥墩湖、万家湖等大小湖泊的湖床抬高,并连成一片,形成了面积达多平方公里的洪泽湖,淮河之水汇入洪泽湖以后,淮河遂不再有单独的入海口,淮河之水遂改在三江营(今扬州市江都区)汇入浩浩荡荡的长江,这样一来,黄河的泥沙就直接随着长江之水来到崇明岛一带堆积。 洪泽湖的位置到了明清时期,崇明岛的面积已经很大很大了,时至今日,发展为中国的第三大岛。 不过,随着泥沙的继续堆积,崇明岛在百年之内会与大陆连接,到那个时候,崇明岛就不再是一座岛屿了,所以,崇明岛也是即将“消失”并且“回归”大陆的岛屿。 崇明岛每年以米的速度向前扩展,也就是说,长江的泥沙在入海口的堆积,每年会给中国增加万平方米的土地。 崇明岛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迅速,这里的房价在一些好的地段,早就已经突破2万一个平米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jj/14616.html
- 上一篇文章: 江苏省2019年小麦主要种植品种信息汇总
- 下一篇文章: 情暖民工江都区司法局出实招用实劲让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