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到哪家医院最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index.html

小小爱历史专注于历史领域

导读:隋朝在中国的古代王朝中比较短的一个王朝,仅二世而亡天下。然而,隋朝却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比如联通南北的隋朝大运河、沿用了上千年的科举考试、赵州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提到隋朝这个朝代,那就不得不提起一位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君主了,他就是隋炀帝杨广,他既是一位才华横溢、拥有远大抱负的帝王,同时也是一个行苦苛政的亡国暴君。

《隋唐演义》中隋炀帝剧照

隋朝皇室的出身自关陇集团,可以说隋炀帝杨广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西北人。但是,我们却看到这个西北的人却对千里之外的江南情有独钟的。隋炀帝非常喜爱南方文学,常常和南方的文人诗文唱和。而隋炀帝最为钟爱的皇后萧氏就是出自江左大族的,也就是南朝梁皇室的南兰陵萧氏,他的妃子当中有很多都是江南的才女。隋炀帝杨广对南方喜爱表现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他在位期间开凿大运河,曾经三次下江都,最后竟然埋骨江都,永眠于此。

《隋唐演义》中隋炀帝剧照

那么,隋炀帝杨广为何会对南方如此喜爱呢?他去江南是为了游玩还是为了什么呢?

膏腴上地

六朝以来南方的经济不断发展,在隋炀帝在位时期,更是建设了三大工程:营建东都、开凿运河以及游幸江都。这三大工程所覆盖的地域虽然看似不同,但是实际上却是前后连贯的,从而形成了一组有规划、有目的的系统工程。这套系统的落脚点是在江南,从而反映出了隋炀帝对于江南的重视和喜爱,但这可不是单纯的个人偏好,而是出自于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呼应。但由于隋朝很快就灭亡了,大运河和南方的一系列工程未见成效,反倒是被认为是隋炀帝追求享乐的象征。

《隋唐演义》中隋炀帝剧照

但我们把目光投向唐朝,就能看到这一系统的作用了。在唐朝时期,依然是把洛阳定为东都的,而唐高宗、唐玄宗均多次在关中粮食紧张的时候移驾东都就食。唐朝南方的经济延续了历史脉络的发展,在安史之乱之后,南方的经济就已经超过了北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经济重心南移,而唐朝政府的运行全靠大运河转运江淮的赋税,正所谓“天下赋税仰仗江淮”。

《隋唐演义》中隋炀帝剧照

由此可见,隋炀帝是非常重视江南,开凿大运河并非是出自个人的享乐,而是具有远见的政策。当然,隋朝的灭亡与隋炀帝的大型工程也是脱不了干系的,虽然隋炀帝的战略目标是非常明确的,但是由于隋炀帝操之过急,三大工程的连续开展,毫不体恤民情,极力的压榨民财与民力,故而使得国之不国。

观省风俗

隋炀帝曾经三次巡幸江都,很多人便将其看为隋炀帝外出“找乐子”,甚至是赏琼花,搜刮江南美女。但是如果我们将下江都纳入六朝隋初以来的政治环境中思考的话,就可以看出这一举措背后有着强烈的政治动机。隋朝皇室是出自于西北的关陇集团的,其基础在于关中,而对江南是非常陌生的。隋朝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政权陈朝,将南方纳入版图,因而在这片土地宣示正统、巩固统治是非常重要的,而扬州这个地方对于隋炀帝来说,更是意义非凡的。

《隋唐演义》中隋炀帝剧照

在隋炀帝还不是太子,在策划夺嫡的时候,就早已把江南地带当作了自己的后路。之后在其即位之后三次巡幸江南,第一次是在大业元年,大赦江南,在一定的年限免除了江南的赋税,是为了体现对自己“政治出生地”的感恩和怀念,第二次是在大业六年,将江都的地位提升到与西京长安平齐,显示对南方的政策性重视,而第三次是在大业十二年,此时的隋朝已然是风雨飘摇,隋炀帝此时巡幸江都,已有放弃两京,偏安江南的打算了。

《隋唐演义》中隋炀帝剧照

好学庾信

隋炀帝对南方的文学是极为推崇的,这也来源于南方文学的繁荣。在隋炀帝担任扬州总管的时候,就已经充分地接收到了南方的文化,“食吴馔”,“言习吴音”,“好为吴语”,都表现出了隋炀帝对南方文化的高度喜爱,而他手下的谋臣也多是南方人氏,隋炀帝自身的文学造诣也。是非常高的,自称与文人比试文采。所以,隋炀帝杨广是非常重视和喜爱南方的文学的。

结语:综上所述,来自于关中的隋炀帝杨广对南方的喜爱,皆是源自于经济背景、政治上的需要和文学上的喜好,并不是单纯的喜爱江南,去江南游玩。

参考文献:

《隋书·卷三·帝纪第三》

《旧唐书·地理志一》

《资治通鉴》卷《唐纪一》

本文由小小爱历史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jj/14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