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与邵伯湖荷花之后话扬州江都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西吉州永丰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于庆历八年()谪守扬州,由于施政宽简,政绩卓著,于政事之余,便尽显其豁达,从容的心态,流连风月,寄情山水,与邵伯湖荷花结下了不解之缘。据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载:“欧阳文忠公在扬州作平山堂,壮丽为淮南第一。上据蜀岗,下监江南数百里,真,润,金陵三州隐隐之可见。公每暑时,辄凌晨携客往游。遣人走邵伯湖,取荷花千朵,以画盆分插百余盆,与客相间。遇酒行,即遣妓取一花传客,以次摘其叶,尽处则饮酒,往往浸夜戴月而归……寺(大明寺)有一僧,年八十余,及见公,犹能道公时事甚详。迩来凡四十年,念之犹在目。”这是何等的潇洒,何等的风流!难怪后人在平山堂留下了关于他的印记。如今,平山堂上还高悬着光绪年间马福祥写的“坐花载月”和两江总督刘坤一写的“风流宛在”匾额,以及“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欢宾”,“晓起凭栏,六代青山都到眼;晚来对酒,二分明月正当头”的楹联,就是追怀欧公这段逸闻的。欧公自已对于在扬州的这段经历,也是十分怀念的,即使后来到颍州(安徽阜阳)任上,还与友人常常提起。皇祐元年()初,欧阳修迁颍州。在颍州,有一座西湖。它是全国三十六处西湖中,能与杭州西湖并称的三大名西湖之一(另一为惠州西湖)。据史载,颍州西湖“湖中有岛,岛中有潭,绿柳盁岸,花木扶疏。”与欧阳修同时代的大文学家苏东坡曾在诗中赞美杭州西湖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浓汝淡抹总相宜”,他又在另一首诗中赞美颍州西湖道:“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这就是说,在大文豪的眼中,心中,颍州西湖与杭州西湖是难分仲伯的,可见颍州西湖之美。颍州西湖欧阳修到颍州后,自然少不了去西湖。他曾在一首《西湖戏作和同游者》的诗中写道:“菡萏香清画舸游,使君宁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扬州的瘦西湖,不可谓不美,扬州的二十四桥,不可谓无名。但是,为了抒发对颍州西湖的热爱与难以割舍,他甚至不惜拿刚刚离开的扬州作比较,说己经将扬州二十四桥之月,换成颍州西湖的十顷之秋了。同样秀美的扬州瘦西湖似乎也要略逊一筹。诚然,正如欧公在诗题中所示,这仅仅是他到颍州后对颍州同游者的一种戏言,一种调侃,是当不得真的。但是,毕竟在某种程度上也还是表达了他内心的一点真实想法的。欧阳修但是,他对邵伯湖的荷花的态度却是迥然不同了!依旧是一如既往的赞美,一往情深的热爱,无限眷恋的回味!他在与同僚吕公著(-,字晦叔,安徽寿阳人,时为颍州通判)的一首《答通判吕太傅》的诗中,就详细回顾了邵伯湖荷花的壮丽场景以及在平山堂上击鼓传荷,饮酒作乐,醉月不归的风流佳话,甚至还少有的在诗中作了自注。诗曰:“千顷芙蕖盖水平(邵伯荷花,四望极目),扬州太守旧多情。画盆围处花光合(予尝釆莲千朵,插以画盆,围绕座席),红袖传来酒令行。(又尝命坐客传花,人摘一叶,叶尽处饮,以为酒令)。舞踏落晖留醉客,歌迟檀板换新声。如今寂寞西湖上,雨后无人看落英。”在颍州,他认为西湖虽好,但就是感到异常的寂寞!不如遥看邵伯湖的千顷芙蕖连天碧,四望极目别样红,不如平山堂上击鼓传荷的热闹,红袖添酒的情趣!而现在,却只能独自一人,在雨后观看落花如英!可见,欧阳修公对邵伯湖,对邵伯湖荷花,还是高看眼,厚爱几分的!(朱毓麒)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xw/15785.html
- 上一篇文章: 扬州江都发生31级地震,小纪武坚两镇有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