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马氏族谱(江都曹王)

据年修撰的绛账堂《维扬马氏族谱》载:马氏先人出自天水郡赵君奢封马福君子孙为氏。汉有马援,马融,宋有马璘为中兴锐将。宋南渡避金人之乱,马政以武义大夫致仕,遂迁于姑苏,数传而后支庶繁衍,于是有隶常州、无锡、溧阳、苏州等地者,散处不一。始祖马能三,洪武六年(),奉诏排众议,兄相拥,弟相倚,手足情。泪湿衣襟;顿抬首,无顾返,穿阊门,诀别苏州;登舟北上,直奔维扬邗江,辞仙女(庙),卜吉居曹王(寺)东乡,筑茅屋,开榛辟莽;泥藕耕禾,植桑织网;凛冽雪风床,烈日汗肩扛。

始祖马能三生三子马道贵(长房,西分支),马道元(二房,北分支),马道宝(三房,东分支),此后各房子孙繁衍,生生不息,迄今六百四十余年,已传世二十余代。有近千年银杏树为证,有历代先贤家语可考。

马氏子孙,力农耕,习诗书,多有建树,业绩丰厚。自汉唐以来名人学士,烈女义夫其间历历可考,数人及第,举为天下。清宣统三年,扬州知府,曾授子马氏宗祠《邗东望族》一鎏金隔。

据载,年(顺治二年),夏历(农历)四月二十五日,清朝皇帝之叔父多铎(多尔衮之弟)率军攻占扬州后,在城内疯狂杀戮十天,罹难人数超80万人,史称“扬州十日”大屠杀事件。明朝兵部尚书史可法督率扬州军民抗御清军入侵的守卫战失败以后,史可法之部属,为“扬州十日”抗清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骁将马应魁(奎),即是马氏族人,五世谱系有载。

倭寇入侵,族人捐资起费。悉心抗日;兴厚“突破”日寇“刺刀+狼狗”合力之围杀而不死,有幸逃脱日寇“刺刀犬口”,回到抗日队伍后旋即改称“马突围”,成为马氏一族传奇佳话。名闻乡里的“三先生”(俗称“宅三”)、一代开明人士马克用,抗日“反蒋”,足智多谋,闻名遐迩,今昔传颂。解放后原江苏省长惠浴宇、全国总工会工商会主席金求真、北京前门建设银行行长殷开傑回忆说,“打日本,反老蒋,马家就是我们的家。”斯所言“马家”,即马三先生也。

马氏家训:务孝悌,尊长上,教子孙,亲宗族,敬祖宗,和婚姻,敦善良,勤生理,戒赌博,救若难。

八戒:戒赌戒淫、戒偷戒盗、戒毒戒拐、戒诈戒放贷。

八勉:助人给力犹如左手助右手;族人相亲不分他你我;解困排忧齐心协力;大怨小怨由他去;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国事家事大家事;崇祖敬长代代传;族人团结高于一切。

马氏家族十九代后命名字派:维、先、德、自、盛、敬、宗、家、其、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xw/15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