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毛荣生先生相识已有20多年,只知他是商家、企业家,颇有儒家风范,谁知只是一孔之见。近日捧读他的《长江浪花》书稿,才知他还是一介诗家,不禁由衷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于是,我们从原来的朋友、棋友,又成了文友。这“三友”虽然比不上松、竹、梅“岁寒三友”品格和境界的高尚,但也是属于高雅的。

江都风光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扬子江的流水流淌了千万年,也孕育了历史和文化的深厚元素。清初,在扬子江北岸大桥的土地上,就出现了扬州学派代表人物——誉称“维扬二妙”的大诗家顾图河、史申义。在现代,在嘶马这块土地上,也出现了王鸿、刘希涛这样的著名诗人。如今,出生在嘶马的毛荣生又出了诗集,对这一方土地上的诗文有所传承和发展,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实是可喜可贺。

粗读《长江浪花》,首先给我的印象,就是毛荣生的诗作有着深厚的基础,有着悠久的作诗历史。他幼年熟读诗书,受家庭良好家风的熏陶,十岁时就开始习诗,充分说明他有着写诗的天赋。他工作中继续研学李杜,会议中以诗代言,遇事以诗感言,无不说明他对诗的执著感情。由于对诗的一往情深,因而他在人生的轨迹上留下了58年攀登诗山的足迹。

读毛荣生的书稿,让我感悟到他的人生境界、生活特性和创作风格。他爱党爱国爱民的思想,在诗中可以随手捻来。如在香港回归时,他以兴奋的心情在词中写道:“那百年耻辱,一朝全雪!”“嫦娥一号”升空时,他又写道:“盛世嫦娥真探月,欢声雷动震银河。”作者用诗的语言,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一腔爱国的火热心情。通过诗稿,可以看出毛荣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不仅谙熟琴棋书画、垂钓、太极拳,还有着徐霞客的风韵。祖国的名山大川、旅游胜地跑了不少,可谓长城内外、天南地北。最为称道的是,他还有着李白的遗风。李白的诗以写景见长,而作者每游一地,也是以诗记景寄情。如《西湖美景》、《黄果树瀑布》等,将美景描绘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让人身临其境,在读诗中亦能如痴如醉。读这样的诗,无疑就是一种高雅的享受。

书稿中还有部分散文作品,这些散文也是作者的神来之笔,让人读后受益匪浅,其中的人生道理、哲学观点、教育思想、家庭伦理,无不让人颇受启发和教育。以《整枝》为例,作者以普通的给树木整枝为由头,讲出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大道理,如此的创作手法很是令人称道。

毛荣生不是正规的诗协诗人,但从他的作品看,我们不能不承认他是诗人。自古以来,有许多作品流传于世的作者就是草根百姓。毛荣生的篇篇诗作,自称是“长江浪花”,我看就是朵朵耀眼的江花。白居易有诗曰:“日出江花红胜火”,当我们读了《长江浪花》后,就会有那“江花胜火”的感觉和情趣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xw/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