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是一部史书,它的水波里,流动着几个王朝的风云际会。

?公元年,扬州。

?裹挟着愤怒和杀意的声浪,穿过不再威严的宫墙,令躲在壁橱里的杨广心惊胆颤。他已经穷途末路了,不过在被宫女出卖之前,他还有短暂的时间来回顾自己的一生。

?此刻的杨广想不明白,明明为自己规划了万方归附、万世称颂的统治愿景,却如何走到了这般境地?

△隋炀帝杨广

?杨广想不明白的,古往今来多少论者也争论不明白。或许只有那条他耗尽天下民力物力修通的,横贯9省、绵延余里的大运河能明白吧。

?今天,我们走近这条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工运河,听听它的故事,听听只有运河知道的历史奥秘。

?年,杨广通过宫廷政变取得隋朝的统治权,旋即以强势手腕定夺迁都洛阳,并征调河南徭役开凿连通黄河、淮河的通济渠,征调淮南徭役拓宽连通淮河、长江的山阳渎(古邗沟)。修通之后,洛阳可通过水路直达扬州。

?杨广迫不及待地同时进行几项国家工程,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真的是民间故事里讲的那样,因为扬州的琼花太美吗?如果我们分析杨广即位之前的经历就会发现,不止传说不靠谱,连很多文人墨客的评述也有失中肯。

△邗沟遗址

?距离杨广坐上金銮殿的那张椅子还有16年的时候,稳定了在北方统治地位的隋朝向长江之南的南陈磨刀霍霍,20岁的杨广正是这场战役的统帅。为了把伐陈的军队和军需粮草送到前线,隋军首先疏浚了春秋时吴王夫差为伐齐而开凿的邗沟,并改邗沟之名为山阳渎。年,隋军沿山阳渎扑向陈国,在一口枯井里抓住了陈国君主,由此结束了汉末以来余年的分裂。山阳渎使华夏再度走向统一,也使杨广看到了运河的军事作用。

△扬州

?平陈之后,杨广担任扬州总督9年,府衙在江都。杨广在江南的使命包括镇压陈朝遗民的叛乱,缓和南方的仇恨情绪,同时展开文化攻略,使南方人相信隋是华夏正统,而不是夷狄。

?总督扬州期间,杨广见识了江南的富饶,也亲见了江南的动荡。也许开凿一条直通江南的运河,取用江南的丰饶物产,威慑江南反隋势力的想法此时已经成形,甚至以巡幸的方式向江南夸耀隋的国力的念头也已跃跃欲试,或许杨广还颇为自己的想法骄傲自得,所以在才会取得天下大权后,如此迫不及待地提上日程。

?开挖通济渠,拓宽山阳渎,杨广仅用了一百七十一天的时间。在修运河的同时,杨广命人到江南采木造龙舟,同时下令沿线建造40余座离宫。

△通济渠索须河段风光

?大业元年(公元年)8月,运河已通,龙舟已成,40余座的宫殿沿运河排开,杨广带着共艘船的队伍,浩浩荡荡往江南而去。龙舟的队伍绵延余里,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穷尽想象力的极限,才能约略描摹当年的奢华。

?从洛阳到江南,水路的便利使杨广想要进一步延长这条运河。为了应对北方草原上的突厥以及征伐高句丽,杨广于年征河北徭役,修通永济渠。永济渠沟通了黄河与海河,使洛阳可以通过水路直达涿郡(今北京)。

△永济渠风貌

△江南运河

?永济渠通航之后,骄矜的杨广或许自认为可以论功大禹,想要效仿大禹南巡会稽,他的目光投向了当年吴王夫差令人修通的古江南河。年,杨广再次下诏,令人疏浚了从镇江到余杭的江南河。

?至此,以洛阳为中心,连通中国5大水系,纵穿南北9省,绵延余里的隋唐大运河完全形成。中国南北之间在陆路之外,增加了更为便利、货运量更大、运输成本更低的水路交通。正逐渐成为中国经济重心的南方与作为政治重心的北方第一次通过水路紧密相连。而洛阳作为全国政治中心,以运河为凭借,军事上可控引南北,经济上可取天下之利。通过运河通运四方,辽阔的华夏大地,成为了一个联系密切的帝国。

△隋唐大运河线路图

?运河为一个盛世帝国提供了可能,然而一个王朝的存续还有很多因素。其中,“民”就是很重要的一点。踌躇满志、骄矜傲狠的杨广遗忘了这一点。建东都,开运河,造离宫,征高丽,下江都,杨广毫不怜惜生民物力。

?二百多年后,皮日休站在通济渠岸上吟诵,“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亡隋的不是大运河,而是君王的暴虐奢靡。当隋王朝随着江都兵变走向尾声,大运河却即将用它的千里通波,助推另一个王朝创下传颂千古的锦绣盛世。

?隋退出历史舞台了,留下了四通八达的水网,对此,新兴的唐王朝全盘笑纳。沿着隋朝的大运河,江南贡赋源源不断输送到洛阳、长安,支撑着初唐政治中心的运转。唐太宗李世民一面轻徭薄赋,恢复生产,一面战突厥、伐辽东,文治武功,收获四海拥戴,后世称颂。

△唐朝长安城复原图

?太宗时期,全国的运河维持着隋朝的规模和状况。但是唐高宗之后,官俸、军需日增,对运河漕运依赖更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增加漕运量,唐朝政府一方面改进运输方式,一方面改善运河通航条件。

?通过实行分段漕运,加上先后开挖伊娄河和开元新河,运河每年运输的漕粮最高达到万石,唐朝进入鼎盛时代,迎来了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黄金岁月。

?得运河之利的唐朝人不忘“饮水思源”,感叹“难道不是上天要假借暴虐的隋朝,成就我朝的大利吗?”(皮日休《汴河铭》),不知道泉下的杨广听到这句话作何感想?

?运河带来了唐朝的全盛局面,但是安史之乱打破了这一盛世繁华。随后藩镇势力日益增长,藩镇节度使们不时地切断运河运输,截留江南贡赋,这无疑是扼住了唐朝中央政府的命脉。为了确保运河畅通,朝廷与藩镇之间围绕运河展开了大大小小的斗争。

△开封

?年唐政府增筑汴州城(在今开封),重兵防守,以保证通济渠畅通。

?当年年底,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攻占汴州城,切断了唐政府财赋供应线。付出巨大代价,唐王朝才平息了这场叛乱。

?年,叛军再度切断运河,因为运河阻断,仓皇逃出的唐德宗甚至连换季的衣服都没有,炎夏里不得不穿着肥厚冬衣。

?这场争夺运河的斗争持续了整个中晚唐。随着藩镇势力越来越大,朝廷对于运河的掌控日益艰难。到最后,唐王朝失去了运河的控制权,中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帝国便寿终正寝了。

?唐之后,中国陷入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建都于运河要塞汴梁的宋,先后平定各个小国,基本实现再度统一。

?传说宋平定南唐之后,吴越王钱俶来到宋都汴梁,向赵匡胤进献了一条玉犀带。赵匡胤告诉钱俶自己已经有了三条宝带,“帝京身边有汴河一条,惠民河一条,五丈河一条,三河使我朝富裕、京都繁盛,这不如同是三条宝带吗?”

?赵匡胤所说的汴河,指的就是隋唐时的通济渠。这条诞生于隋的大运河,在滋养了盛世大唐之后,又成为了北宋王朝的生命线。有了汴河,宋都就有了江淮地区每年数百万斛的漕米。来自运河的米粮,不止供养着宋朝的军队,京师一大半的人口也是依赖漕粮果腹。汴河于宋而言是国之根本。

?为了维系这条生命线,宋王朝的统治者殚精竭虑。年汴河决口,宋太宗赵光义临河堤督修,车架限于泥淖中,赵光义却依然不顾大臣劝阻,坚持亲临治河一线。

△汴河风光

?君王以身作则,官僚们自然也要积极建言献策,保护王朝的命脉。为了保障运河畅通,宋朝政府采取了诸多措施:以禁军防护运河;设专门官吏管理运河事务;每年调动大批人力、物力,治理水源、水道、河堤。

?在宋朝君臣的精心治理下,运河“漕行江湖、利尽南海”,带动了北宋前期的繁荣。然而制度的执行者是人,宋王朝却渐渐失去了对人的掌控,也由此渐渐失去了运河。

?运河上的冗员冗吏不但加重了国家的负担,而且贪污腐败、胆大妄为的漕吏还妨碍了运河的畅通,成为帝国的隐患。为了改革弊政,宋王朝也曾做出尝试,王安石变法中也曾提出改进漕运的措施,但可惜随着变法的失败,漕运新政也被废除。

?运河上的蠹虫,继续消耗着运河的供养,也消耗着王朝的生命力。最终,漕运乱了,运河衰败了,北宋王朝日薄西山了。

△京杭大运河线路图

?随着宋室南迁,运河北方段废弛;蒙元帝国定都北京,对大运河截弯取直,运河与帝国的命运纠葛转移到了京杭大运河之上,隋唐大运河渐渐失去其政治、军事地位。及至清光绪年间漕运停止,运河的历史使命结束。

?但是新的时代,大运河以其文化和生态价值,重新引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tw/9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