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仪征一千年前的年,宋真宗命人在此铸玉皇、圣祖、太祖、太宗金像,因仪容逼真,次年从建安军升为真州。到了年为仪真郡,这是仪征历史上首次使用名,明朝时基本使用仪真县名,雍正时为避讳,改为仪征县,后又避溥仪讳改回扬子县名。民国元年复为仪征县,后辖区不断变化,县名总体变化不大。直到年撤县设市改为仪征市。2胥浦胥浦河据传春秋时期,伍子胥的父亲受楚国奸臣所害,伍子胥的父兄辈被杀,伍子胥逃出楚国,当来到仪征江边,见一渔翁,请求渡船过河。渔翁边摆渡边歌唱,伍子胥十分感激,欲将身上的白金剑赠与渔翁以作报答,渔翁拒不接受。当问其姓名以作日后报答时,渔翁以不肯告知。伍子胥担心渔翁将其行踪泄露,渔翁见到伍子胥的神色,叹道:楚王正在悬赏前金捉你,我若贪财,只需报告你的行踪。之所以舍命救你,是敬重你的为人。伍子胥只好辞行,未走几步,忽闻江中扑通一声,回头一看,小船一翻。原来渔翁把船划到江中心自沉了,以绝伍子胥的疑心。后来伍子胥当年渡江的的地方,成为“胥浦”。3曹山魏黄初五年(年)八月,曹丕兴师攻打吴国,他从汝南出发,经安徽,九月抵达广陵。当时,曹丕看到眼前江南吴国连绵数百里的城防和成百上千在江面上的船队,无奈地说:"魏虽有武骑千群,无所用之,未可图也。"此时,正好江面上有狂风袭来,曹丕乘坐的舟船几乎被狂风倾覆,他只好收兵而归。”第二年,曹丕再次亲率水军南下,尽管他有备而来,率领了十余万士卒,大有渡江灭吴之势,但当他来到广陵岸边,面对波涛汹涌的长江,不得不再次引兵北还。根据《仪征市志》记载:"魏黄初六年(公元年)九月,魏文帝曹丕率舟师攻吴于城子山,筑东巡台。"曹丕临江观兵的城子山也就是现在的曹山,它也曾被称作“曹家山”和“北山”。现在的城子山的旧址就在仪征曹山立交桥附近,曹丕当时还特意在山上建了东巡台。4古井明洪武初年,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害怕新的真龙天子出现夺了明朝江山,传旨刘伯温时刻观察天象,发现龙脉之地立即将其破坏。刘伯温在南京紫金山观察天象时发现江北有一地方,白天红云缭绕,夜间光芒四射。他立即按皇帝圣旨从南京出发,经六合,过仪征,来到甘泉县丁古集(即今天的古井)地界,眼前只见红光遍地,各个山头冒着白气,认为这是真龙之地。于是调来军队,按五行、八卦,在四方打井破坏龙地。在东方甲乙木处打丁井,西方庚辛金处打朱井,南方丙丁火处打扬井,北方壬癸水处打袁井。忙了七七四十九天,没有打到要害处,于是决定在中央戊已土处打最后一口井。刚挖不久,地下喷出一道白光,一条小白龙张牙舞爪腾空飞起,立即闪电雷呜,大雨倾盆,把刘伯温吓倒,惊叹:“我为保真龙,灭了地龙,罪孽大焉!”从此在丁古集小街留下一口井。由于打井破坏了当地风水,老百姓在古井旁建了一座庙,经常烧香求神拜佛,祈求平安。庙与井有关,于是将丁古集改为古井寺,后来称古井,沿用至今。5朴席原名朴树湾。朴树,土名“青朴子”,朴席镇叶椭圆,花白色,果似豌豆,皮可入药,原产四川,因朴席交通便利,很早即引种。据说,河边原有大朴树,年深月久,倾于河中,过往船只,均须倒桅落帆,拐弯而过,故传称此地为“朴树湾”。后因草席业发展兴盛,遂以席名为地名,称为朴席。据《隆庆仪真县志》载,唐代元和年间(公元年),所产草席即“莞席细苎”的美称,与扬州的铜镜、玉器等并为贡品。6大仪宋史记载公元年(南宋绍兴四年)九月,金兵将领完颜兀术率四十万金兵欲攻打滁州和承州(现高邮),再会师扬州渡江攻打临安(杭州),灭南宋。南宋朝廷一面派使臣北上求和,一面派名将韩世忠驻防镇江,以抗击金军南渡。韩世忠抵达镇江后,并未驻防,而是北渡至扬州,在扬州西北郊(今大仪)包围南下的金军先头骑兵,大败金军,同时会同岳飞部将在天长、承州给金军以迎头痛击,金军溃不成军,惨败后残部北撤,南下灭宋计划受挫。大仪之战,虽然规模较小,但意义非同一般。为韩世忠戎马生涯中两大战役之一(另一战役为黄天荡之战),也是南宋军队第一次主动出击获得的伏击战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南宋军民士气,被誉为南宋十三处战功之一,后人评之为中兴武功第一。宋高宗为褒奖韩世忠军兵,在大仪举行盛大庆功仪式,大仪地名由此得来。7马集原名马贾洼。抗日战争期间,马集南边十二里岔(岔镇),北边的谢集都设有日伪据点。农民、商贩不敢到敌占区做交易,便将集镇移到这里来。另外,因这里地处龙河、谢集等乡的中心,加上原来逢集的条件,诸如布摊、粮桶、豆腐担子、烧饼炉子、京货担子、杂货摊等买卖活动,很快就发展成为一个露天市场。随着市场不断发展,在集市的荒地上首先由马家、贾家两户砌房造屋,坐地经商,故名马贾集。解放后,靠近集的卢家营成立新民区,去贾改名为马家集,隶属岔镇乡管辖。年元月,由原岔镇、恒华两乡合并,成立马集公社。8陈集陈集原是一个历史古镇。原名大唐村,宋、元时改名为孟家岗,明初,因官封监察御史、云南巡按的陈琰曾居于此,遂改名陈御史集,又称陈家集。陈集原属江都县,清雍正九年(年),分江都置甘泉县,从此时至清末陈集一直属甘泉县。因陈集地理位置适中,地当扬州通六合、天长官道,往来车马不断,甘泉县移上官巡检司于此,负责经销扬州西北乡十三集的食盐,江(都)甘(泉)食盐总店又设于此。陈集镇是扬州西部的重镇,历史因其商贸繁荣而素有“西山小扬州”之称。9谢集谢集地处仪征市中部丘陵山区,西、东分别与六朝古都南京、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毗邻。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据史料记载,隋炀帝曾在此卸甲安营,“卸甲营”也就成为谢家集的由来。10十二圩民国时期的十二圩在清代后期,运河河道入江口发生了变化,十二圩在光绪年间,变成了运河入口的重要码头。仪扬运河入江处便是十二圩,相传该处原是长江冲积形成的沙滩,后老百姓筑圩防水,凡17道。而今十二圩当年就处在第十二圩坝地段,故称“十二圩”。来源: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tw/9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