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69451.html
                    

隋唐以来,永济渠的治理均旨在发展漕运,直到清光绪年间,从卫河水运可直达天津海河。明清两代,“凡漕粮入津、芦盐入汴,率由此道”。卫河上下,船桅如林,航运繁忙。北京城内所需物资,除江南海运或运河漕运之外,多由黄河漕运转淇门入卫河抵京,卫河对我国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

隋大业七年(公元年)2月,踌躇满志的隋炀帝自江都乘龙舟沿运河北上,带着船队和人马,水陆兼程,最后抵达涿郡。全程多里,仅用了50多天,足见其通航能力之大。隋唐时期,馆陶大运河最主要的作用还是漕运,当时每年漕船达到2万多艘,连同水师和商船达到3万多艘。唐武则天时,由江淮运来的大米达到多万斛,运河旁邯郸、邢州、洺州、洛州的赋粮从陆运来到这里装船运往洛阳。

宋朝、金朝占据河北,修通了卫河,改善了漕运,彰德、洺州、磁州等地的馈响,自每年8月开始,直至运河结冰为止,每10船为一纲,每天验货发船,馆陶漕运达到高峰。因此,唐宋时期,馆陶县曾一度改称永济县。

元朝,中国开凿大运河,至元19年(公元年)开通海运,开创了漕运的新纪元。但是随会通河的开通,漕运东移,卫运河漕运日趋衰落。大德四年(公元年)为解决卫河水源不足,开引漳河之水。

明朝,燕王朱棣率兵驻扎馆陶,进攻东昌平燕将军盛庸。永乐18年移都北京,卫运河再次迎来漕运的春天,沿河州县雇车把贡粮运抵码头,由递运所负责直运北京,卫运河畔,粮仓林立,现在,在馆陶卫运河边上有一个村名字叫徐万仓。古城之中漕运的水次粮仓就可储粮万石,年,主管粮运的赋粮监兑所迁到了馆陶县北门外。

清初,把漕运、河务、三藩列为国家三大要事,咸丰9年(公元年),在馆陶西街设厘卡,派专人掌管漕运,自馆陶城至码头的街道商铺、饭店等林立,卫运河码头,商船、漕船来来往往,一片繁忙景象,卫河秋涨,成为馆陶8大胜景之一。唐代时,馆陶曾称毛州,直到今天,在这一带,人们常说“走过京(北京),串过卫(天津),赶过三年毛州(馆陶)会”,就是形容一个人闯当过江湖,非常有见识。

联系馆陶帮:(手机号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tw/11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