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除了陆上驿站,还有水上驿站。水上驿站与陆地驿站不同之处在于配有船只,樊川的水上驿站就是其中一个。樊川水上驿站因何而建?此事还得从高邮说起。公元前年,秦王赢政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别称秦邮。汉武帝时,建高邮县,后改广陵国。北宋至清初,历置高邮军、承州、高邮路、高邮州……。据江苏地方文史丛书《高邮》所记,高邮盂城驿站备马伕、水伕、早伕多人,驿马多匹,有皂厅、官厅、门厅、驿丞宅等房屋三、五十间,是我国古时规模最大的驿站之一。古人考虑到高邮距泰州、距扬州都有百里之遥,水陆交通迟缓,半天内不能到达,所以在高邮与泰州之间设樊川水上驿站,在高邮与扬州之间设邵伯驿站。樊川水上驿站位于今樊川食品站所在地,在盐邵河北岸,其规模因失于记载,今已不详。驿站东侧,设有高大的旗杆一根,白天扯红旗,夜晚系红灯,作为水驿标志。为牢固起见,又设置了一副青石旗夹,一人多高,宽尺许,厚约三寸有余,上端有寸许的圆孔,作为穿铁栓之用。石制旗夹传为先秦之物,是为古水驿的唯一物证。历史上楚汉相争,项羽兵败,舞阳侯樊哙曾率部驻扎汉留帅旗湾(今富民嵇庄,据高邮县《建置沿革志》所载:“汉留乡相传为东汉末期遗留的古村庄。”),樊川与汉留是唇齿相依的集镇。为适应战争需要,后来陆上交通日益发达,官道增多,从高邮往泰州的马匹皆经汉留走大路,而不择水道。而樊川处于水网地区,久而久之,在此所设水上驿站便失却了原有的作用和价值。于是,在公元前年以后,先民们为纪念汉代开国功臣,就把闲置的水上驿站改建为三侯祠,供奉着酂侯萧何、留侯张良、淮阴侯韩信三尊神像。到了唐初,因战事在樊川至海陵(今泰州)方圆百十里范围内驻扎军队,三侯祠被占为兵站。后战事平息,又撤兵站,复建水驿,再又改建关帝庙,时与拓建的水陆寺、新建的武当行宫(真武庙)和十帝庙,合称为四大唐殿。樊川民众在改建关帝庙大殿时,除了供奉主尊关圣大帝外,殿内靠后檐墙处恢复酂侯萧何、留侯张良、淮阴侯韩信三尊泥塑彩色坐坛像,身高丈余,但无神龛,是一个复合型的大殿。樊川水上驿站几经变迁,由水驿到三候祠,由三侯祠到兵站,由兵站又到水驿,再由水驿到关帝庙,至今时间跨越0多年。庙门前有一对石狮,系唐代石刻,0年移到水陆寺收藏,记载着樊川水驿那逝去的岁月。(黄炎庆张剑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sh/14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