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程,江都城区从多年前的只有一条线路公交车(即1路),已经发展到目前有了10多条线路。数十辆清洁且带空调的中巴车,穿梭于城区的东南西北,给市民出行带来了极大方便。由此,一支年轻的公交司机(含售票员)队伍,成了最直接为民服务的轻骑兵。

几年前,城区公交开始对60岁和70岁以上老人分别实行了乘车优惠措施。我有幸赶上了这个好日子,经常乘坐1路、8路、7路、22路和23路公交,不仅享受到了经济实惠,还能经常感受到公交师傅细致入微的服务精神。许多事情乍看起来并无轰轰烈烈之举,但只要用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公交师傅那种关心乘客的用心之处和敬业精神,正是体现在他们那些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小事之中。

先说说公交师傅对乘车老人的悉心关爱。或许是因为有了优惠老人的好政策,老人们外出走动的也多了起来。使公交师傅遇到了新情况,一旦碰到一些腿脚不那么灵便的老人乘车,许多师傅无论是起动车辆或是到站停车,都格外细心。老人上车后,这些师傅便特意迟个三五秒钟,等老人坐稳后再起动;到站时,等车子停稳惯性消失后才打开车门。如果发现车后有骑车的过来,有些师傅还叮嘱下车的老人注意后面有车。一开一停,可别小看了这并不经意的三五秒钟停顿和简短的一句叮嘱,这细微之处,恰恰饱含着对老人的尊重、关爱和体贴之情。

8路公交是由中闸、大桥方向开向城区的。车上常有些外地乘客或出门少的农民朋友要到客运东站转车到外地。每当快到长江路站台时,我常常看到售票员和司机及时提醒要转车的乘客,耐心告诉他们在路北站台下车后,过马路到南面站台乘车向东去。有位稍胖的售票员常常一边说一边用手势指着对面马路的站台位置。那种细心关切的神情,就好像是在照应自家的亲人一般。我想,外地乘客要是遇到这样的售票员和司机,一定会对江都留下美好的印象。

由于城区公交是一支新建的队伍,经常会有年轻驾驶员上车实习驾驶。我常常看到老师傅认真带徒弟的情景。此时,老师傅大都坐在有利观察路况的位置,乘客多时就干脆站在徒弟的右后方。每到一个路口或有一些路况需要指点时,他们就细致叮嘱该注意的地方,有些注意事项,会不厌其烦地讲几遍。那种认认真真“传帮带”的神态,就像学校里老师手把手教学生做作业一样。记得原在1路上班的田师傅和张师傅,他们二位技术娴熟,坐他们开的车感到非常稳当,他俩的服务态度也特好。我见他们带过几个徒弟,由他俩带过的徒弟,许多地方也和他们一样,真是名师出高徒啊!听说他们现在去开3路车了,说实在的,我还常常想念着他们。我想,有这样的好师傅带徒,一定会带出一支好队伍来。

城市公交虽说运行时间不算很长,但已有许多师傅受到群众好评。其中,22路车的沈巧云就是出色的代表,她的事迹在全市媒体上都做过宣传。一天,我有机会乘上了她的车,便抽空说了几句,我问她:“你为什么会做得那么好呢?”她笑着说:“城市公交是城市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窗口。人们每到一个城市,最先接触的就是交通工具,司机就算是这个城市的形象代表了。”我听懂了她的意义,她开的22路车来往于客运东站和火车站之间,外地人来江都首先就要从22路公交车师傅身上看江都人的形象了。我想,同样的道理,乘客的文明程度在乘车时同样也十分重要啊。

在乘坐公交车过程中,我还目睹了师傅们工作中的一些艰辛。他们每逢上班日,一天要工作10多个小时,起早贪黑那是常事,孩子小的根本无法去接送,家有老人的也很少照顾得上。女司机小高的母亲已去世,父亲身体也不好,但她无法顾及。有时父亲想女儿了,就事先在某个站台等着,看到车来了,就在上下客时匆匆与女儿说上几句话。我几次看到这一情景,心里很是感动。

师傅们中午这顿饭也是个不小的困难,由于时间紧,他们无法安安稳稳吃上中饭。我常常看到中午时候,在某个站台会有他们家人赶忙递上一个盛饭盒的包包。有的家人没能碰上自家的师傅,就请别的师傅给带上。我有时问他们:“冬天要是饭菜凉了怎么办?”他们说:“终点站有微波炉转一转就行。”有一次,因为堵车,发车时间又到了,有位师傅的一顿中饭在张纲吃了一半,另一半要到河西七闸站点才能接着吃完。作为一位古稀老人,我看到这种情景,真的很舍不得他们,不得不从心里说上一句话:公交师傅,你们辛苦了!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sh/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