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522亿江都这一大大大片地区,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31225/4316559.html 9月18日 在扬州市江都区郭村镇韩阳村 团结河灌区改造热火朝天 两台挖掘机“手臂”伸缩,挖土平地 3米多深的地基上 20多名工人在钢筋架上操作…… 从年开始,我区在加快沿运大型灌区项目改造的基础上,积极上争三阳河、野田河、团结河、向阳河、红旗河等5个中型灌区改造。灌区“5+1”改造,旱能灌、涝能排,不仅让江都80万亩农田旱涝保收,更让51公里的河道变成令人流连忘返的风光带。 “5+1改造”数量和投资额扬州第一 “江都南有长江,北有淮河,大运河纵贯南北,境内水资源丰富。连年的工程建设,变水患为水利,为农田稳产高产提供了保障。”区水务局局长王友林介绍,灌区“5+1”改造,“1”是指沿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5”是指三阳河、野田河、团结河、向阳河、红旗河等5个中型灌区改造项目。 据了解,沿运大型灌区改造涉及真武、丁伙、邵伯等6个镇,总投资2亿多元,从年开始实施,至年全部完工。在5个中型灌区改造项目中,三阳河、向阳河项目去年实施,现已完工;野田河、团结河项目,今年年初启动;红旗河计划明年开工。 “这6个项目,总投资5.22亿元,项目数量、投资金额均为扬州第一。”王友林说,“5+1”项目建成后,全区实现灌区升级改造全覆盖,被区委评为今年二季度“进球得分”项目,也为打造全省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按下“快进键”。 团结河灌区改造现场常态管护从“河长制”到“河长治” 每一个灌区改造都涉及到闸、站、桥、河等系列工程,让改造后的工程发挥最大作用,河道常态管护成为重中之重。 在大桥镇白塔河上,“河管家”史志平正开着水草机在河面上作业,水草机如同收割机,快速卷起一簇水葫芦,连带一些木板、漂浮物,“呼啦”一口“吞”进,再“吐”到输送带上,送进船舱。 史志平管护白塔河多年,上个季度,因为水草打捞不及时,在考核中被扣了元。“天天要巡河,前些时候划船捞水草,清理不及时,现在用机械,省工省事。” 在小纪镇纪西村,6公里长的镇级河道南大河,像母亲温柔的手臂,把村庄揽在怀中。清清的河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村党总支书记马家琪兼任村级河长,他说,管护南大河,“一条河、一支队,一年忙到头”。除了镇、村两级河长,还配备管护人员,此外,镇河长办、区水务局还随机抽查,正常有六七人围着河转。 “河道管护每季度考核一次,奖罚到镇到村到人,也让河道管护从‘河长制’变成‘河长治’。”区水务局农水科科长顾广军介绍,江都是南水北调东线源头,高水河、芒稻河、夹江等都是清水北上的通道,像这样的区级骨干河道有9条,还有区级一般河道20多条、镇级河道多条。 “区级河道管护公开招标,一公里1万元;其他河道以奖代补,一公里元~元不等。”顾广军算了一笔账,3年来,区级骨干河道共投入管护资金万元,区级一般河道与镇级河道共完成区级奖补多万元,村庄河塘投入多万元。 严格的考核,让每条河“颜值”大为提升。去年和今年,我区农村河道长效管护连续获得省考核一等奖、市排名第一的好成绩,并喜获省级奖励资金多万元。 改造后的沿运灌区干渠项目“红利”放大“水价值”提升“水颜值” 区级河道白塔河全长22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是江都南片区的“母亲河”。记者看到,在宜陵、吴桥、大桥等河段,河道公示牌都竖在醒目位置,上面有区、镇、村三级河长的姓名,以及河长职责、监督电话。 “小时候吃着河水长大,现在河边看风景,作为水务人,总算心安了!”站在白沙大桥上,河水清波荡漾,一路向南,奔向长江,在大桥水务站工作41年的薛良友感慨不已。 从大桥镇一路向北,来到三阳河灌区的丁沟镇。走到新建的江家闸上,丁沟镇水务站副站长王勇拧开机,浪花翻涌。“以前一个流量,现在变成两个流量,今年防汛,一点没烦神!”王勇说,原来的闸是上世纪70年代建的,一到防汛,就怕渗漏崩闸。今年灌区改造,投入多万元,新建闸、桥,让万亩农田旱涝保收。 在仙女镇界牌河边上,新和村几个村民正在码头上洗衣聊天。“以前河坎上都是菜地,河道淤积。去年河道整治,河坎种上草皮,水变清了,又能下河洗衣了。”村民主任徐有富说,2公里长的河坎,采用连锁块生态护坡,不仅美观,而且生态。 一路向北,一路风景。“看到了那块风景标志牌吗?”在邵伯镇艾菱村,顾广军指着一块红褐色牌子说,去年沿运大型灌区已纳入运河古镇游览线,成为真正的风景区。 登上高处,绿水人家、亭台水榭、运河风情,尽收眼底。 来源:智惠江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sh/14214.html
- 上一篇文章: 运盐河古今谈之名称篇扬州江都区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