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中国古代情人节扬州江都
临床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m.39.net/disease/a_5464402.html阳历二月十四日的情人节,其实那是源于公元年古罗马的西方情人节。而在中国,情人节亦是古即有之,而且,比西方还早一千多年,那就是起源于公元前周代的上巳节_农历三月初三。(百家号:江都史话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国传统的上巳节,这是古代人们祈求人类繁衍的节日。这一天,人们通过祭祀高禖,洗濯祓褉,仲春之会等活动,除灾辟邪,祈求生育。祭祀高禖,即集体祭祀主管爱情,婚姻,生育的女神;洗濯祓禊,是到江河池沼之滨,洗濯沐浴,祛除病气,修洁净身,祈求福祉,祓除不详;仲春之会,即男女青年在这一天可以不受礼教束缚,行我所行,爱我所爱,自由交往,各行其乐。因为,这时大地回春,草木吐绿,正是郊外踏青的大好时光,于是,两个乃至多个氏族的青年男女,便会在野外相聚,互相对歌跳舞,彼此沟通感情,表达爱慕之心。所以,三月三,这一春天的庆典,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情人节。这在《诗经》中是有记载的。诗经中的《风》,记录了那时十五个地区(诸侯国)的土风歌谣,共一百六十篇。其中绝大多数是青年男女表达爱情的诗歌。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当时的民情风俗和社会风貌。在《诗经》“郑风.溱洧”中就很生动地描绘了郑国三月初三情人节的盛况,每年三月初三青年男女都会聚会在溱,洧两水之上,秉执兰草,相赠芍药。诗中写到:“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盁矣。”说在溱水与洧河,水波清又清,小伙与姑娘,众多涌如云。又写“淆之外,洵汙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是说在洧河堤外,地方宽敞,人多热闹。这时一位女子邀请男子到水滨参加一个热闹的联欢盛会。他们在谈笑中相互戏谑,赠送鲜花芍药,以示爱慕之情。此外,从最早的《周礼.地官.职代》开始,到后来的《汉书.外戚传》,《太平御览》和《兰亭序》等书中对此均有记载。如按照《礼记》的记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奔者不禁”,即从周代起,“仲春.上巳节”就已成为国家法定的“情人节”了,这是中国古代观念开放,崇尚自由恋爱的真实写照。(百家号:江都史话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但是,后来由于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后,男尊女卑,贬低女权的思想渐渐成为主流,而男女聚会的情人节也就逐渐演变成春游踏青了,所以,不少地方至今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都有大型庙会,江都,过去这一天也是如此,就是这一习俗的流传与体现。而情人节的内涵,在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偏远,受主流传统影响较小,而得以保留。(朱毓麒)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jji/15685.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华民族的世纪创举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河
- 下一篇文章: 49早报重磅规划江苏将建41座过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