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bdfjc/160306/4781479.html

隋文帝

(原创作者:朱毓麒)(作者原创,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在宜陵镇西,有一条山阳河,又名三羊河、山羊河、三洋河、山阳渎。

相传“昔有仙人牧羊于此,羊踪逶逦沿而为河。羊首东而尻西,礓砺者,羊所遗矢。”是说仙人曾在此牧羊,神羊奔跑,沿其踪迹便形成一条河,故名山羊河。而西岸之礓砺乃羊所遗之“矢”(屎)。

其实,宜陵镇的山阳河是隋时为灭陈需要而开挖的一条人工河。它从茱萸湾向东至东陵(今宜陵)再折向北,经樊汊(今樊川)、高邮三垛、宝应、“达于淮阴之山阳”,故名山阳河。

自晋代永嘉之乱以后,中国形成南北朝分裂局面。到开皇元年()北周左大丞相杨坚称帝,建立隋王朝,与陈对峙,隔江而治的时候,已经有近年的历史了。长期分裂,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隋文帝杨坚决心要完成灭陈统一的大业。他说:“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这里的一衣带水,自然是指滔滔长江了。

贺若弼

贺若弼(-),复姓贺若,名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他被隋文帝委任为第一任吴州总管后,向文帝献上了《对陈十策》。其中一策云:以老弱残兵和破旧战船陈列于邗沟之上,用以麻痹陈国。另在邗沟之东新开一条“山阳渎”,让精锐之师隐蔽其中,以待机攻陈。杨坚览毕弼之奏章后,很是赏识,当即赐宝刀一把,以示褒奖。

为了统一大业,隋文帝便在开皇七年()农四月庚戌,“于扬州开山阳渎。”在贺若弼的亲自主持下,由后来任尚书右丞的皇甫议具体组织实施,经过一年多时间,山阳河终于开挖告成。隋文帝见条件成熟,便任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实施灭陈大计。

贺若弼便夙夜不懈,积极准备。他先派来护儿(江都人,字崇善,唐初宰相来济之父)去江南刺探军情,然后又购制了大量精良船舰,把它们隐匿在山阳渎内,以作渡江之用。同时,又购买了五六十艘破旧木船泊于夹江口(江都境内),让陈国以为“内国无船”,不堪一击,只要依赖天堑,便可绝保无虞。此外,他又在江北不断采取迷惑与疲惫陈兵的计策,使陈兵多次疲于奔命,而又不见动作,开始放松警惕,以为隋军渡江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不再戒备。

杨坚

开皇九年()正月初一,杨坚组织52万人马,兵分八路,趁陈人欢度新年之机,渡江灭陈。贺若弼带领一支人马从山阳渎出发,突破天堑,直取京江(今镇江),牢牢控制长江下游一线,使陈兵首尾不能相顾,并直入建康(南京)生擒陈后主和文武百官,取得灭陈胜利。

山阳河的开挖,开始是出于军事目的。后来,不仅为历代漕运提供了极大方便,还为解决里下河地区农田旱涝排灌问题,推动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年长日久,山阳河少有治理。明万历二十四年()江都知县张宁将山阳河筑坝堵塞,仅留一洞通水灌溉,一遇干旱,则无水灌田,使生产受到影响。(百家号:江都史话)(作者原创,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清乾隆年间,山阳河已经严重淤塞。据居住在丁沟麾村野田庄的清人费锡璜写的《山阳河》一文记述:他“由此河到樊汊,行二十里许,水涸,仅容跬步。舟人祼跣推其舟,若御车然。灯火灭矣,望樊汊而未得达者。”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先后三次拓宽、浚深山阳河,并兴建三阳闸,将丁沟段弯道切角取直,使其引水、通航功能均得到改善。

70年代,新三阳河开挖,由宜陵向北经丁沟、樊川、东汇达高邮三垛。整个工程从年11月到年1月历经4年时间,开挖土多万立方米,投资余万元。至此,大大提高了里下河西部地区的引水、排水能力,而老山阳河也就此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不再是通航干道,只承担一定的排灌功能了。(原创作者:朱毓麒)(作者原创,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fz/14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