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有哪些要忌的 http://m.39.net/disease/a_6064851.html

导语:

南北朝时代结束,中华大地上的战乱也跟着平息,由此诞生了统一的王朝——隋朝。隋朝的国力直线上升,威望远达四海,它的国库极为充裕,特别是隋炀帝时期,达到了富足的顶峰。这一现象,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因为战乱结束,国家统一带来的红利。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够不够全面呢?下文将对此做出分析。

自从西晋灭亡,中原一直战乱不息,南北之间长期对峙,国家的分裂状态长达两百多年。杨坚建立隋朝后,经过数年统一战争,实现了大一统。由此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黄金时代。

隋朝的特点是极为富足,而且是一种令人炫目的富足,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史实来说明。

一、隋朝的富足

隋朝在经济与国防发展上,有极大的成就,是史无前例的。突出表现为:开挖运河、建置仓储、修筑长城与御道、建造新兵器。

1、运河的修建

隋朝建成了:广通渠,连接长安到晋阳、到大海的航路;阳山渎——从山阳到广陵(即今天的江苏淮安到江都县);通济渠,连接长安与江都;永济渠,连接沁水、黄河、清河、沽河等几大河流;江南河,连接余杭(今天的杭州)和京口(今天的镇江)。

2、谷仓的兴建

隋朝在各个交通要口上,建立官办的谷仓,以供战备与救灾的需要。谷仓存放的粮食极其丰盈。比如建在东都附近的洛口仓,其周长为20多里,拥有多个粮窑,每个粮窑有石的容量。后来的唐太宗估算,隋朝存放在官仓中的粮食,可以让隋朝朝廷用上数十年。

3、长城与御道的修建

隋朝为了防备突厥,在北境上重修或加固了长城,并沿着长城的方向,建立了御道。其中有一条御道,从榆林地区开始到河北大兴结束,长度为多里,宽度为步,也被称为太行驰道。长城与驰道的修筑,巩固了国防。

4、行殿等军事设施建造

隋朝建造的军事设施很有创造性。比如观风行殿,它可以容纳几百人,可以拆装,下设轮轴能够移动。隋朝以此炫耀国力,令不少外族深为震惊。此外,隋朝还建有可以移动的宫殿、城堡,分别称为行宫、行城。

体现隋朝国力富足的,除了上述成就,还表现在开拓疆土与对外贸易上。比如,隋朝重新掌握了西域,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那么隋朝富足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隋朝富足的原因

隋朝与前代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结束了南北分治的局面,形成了统一。所以很多人就简单地认为,是统一带来的红利。这样的说法有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确。除了国家统一,还有江南平原的开发、大运河的建成、均田制的普及,以及奋发有为的民气。

1、传统的说法:统一带来的红利

从西晋末年到隋朝,南北各地战火不休。仅是军费开支,就让老百姓的负担极为沉重。而且战争带来了人口消灭、土地荒芜,相关损失也十分巨大。就算各个割据政权处于和平的时期,多个朝廷并立,也需要很多的财政开支。像南北朝末年,有北齐、北周、陈三国鼎立,三套中央政府产生的冗余官员就数量极大。

因此,传统上认为,隋朝统一之后,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府,内部没有了战乱,因此军费开支节约了,冗余官员带来的浪费消除了,老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在这样的情况下,隋朝的国力就蒸蒸日上了。

但回顾历史,有很多朝代也实现了统一,但却没有呈现出隋朝一样的繁荣。所以说,传统的论述是有一定的局限的。隋朝的富足,还有其根本上的原因!

2、根本原因:更多平原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制度、民气奋发

隋朝的富足,要更多地从它自身的特点上寻找原因。隋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朝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由它迈向了新的时期。

首先,更多平原地区的开发

关中地区,一直被称为天府之国,它拥有肥沃的泾渭平原。争夺关中,是秦汉以来,各个王朝扩张的目标。但是,到了南北朝后期,关中地区的重要性下降。比如北周与北齐对峙的时期。北周虽然占据了关中,但在经济实力上却远远不如北齐。北齐占据的是黄河中下游平原与华北平原,这些地区经过多年的开发,经济十分繁荣。这使得洛阳逐渐成了全国经济的重心,长安的地位随之下降。

而江淮平原也得到了很大的开发。北方的战乱驱使大量的人口南迁,给当地带来了新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继三国时期东吴开发、邓艾屯田,南朝各代的努力开发,江淮一带变得十分富庶。

其次,基础设施的建设

完善的基础设施,对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隋朝建成了大运河,连接了南北数个水系,这是史无前例的壮举。在以往的历史上,虽然有很多人工运河的修建,但在规模上不可与隋朝同日而语。有了大运河,华北到江南、长安到江都的交通变得十分快捷。有了大运河,各地的商旅变得通畅起来。客商南来北往,络绎不绝,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隋朝还沿着运河修建谷仓。这些谷仓规模极大,容量惊人,足以应付灾荒、战备的需要。

再次,均田制的推行

隋朝下令均天下之田,以促进生产。均田制历史悠久,在南北朝时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北魏时期,孝文帝首创均田制,其中规定:男女满15岁,就可以得到国家授予的田地。其中男子可得40亩,女子可得20亩,死后归还国家;此外还有20亩桑田,不用归还,这一制度得到了北周的继承。北周通过均田,激发了百姓的积极性,从而此较弱的经济实力打败了北齐。

隋继承北周的做法,在全国统一后,将这一土地制度应用到各地,只是在被授予的年龄、田地数量上有所调整。

最后,民气的奋发

隋朝的民气与前代完全不一样,一扫两晋以来的萎靡之气,这是国家强盛的最重要原因,值得详细叙述!

隋朝的民气

从西晋开始,中国士人就崇尚清谈。士大夫们都是权贵出身,占居朝廷高职,却整天高谈阔论;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事务,他们称之为俗务,不屑去做。他们以君子自居,讥笑那些出身寒门、处理繁琐国事的人,统统斥之为小人。除了清谈,他们还爱好喝酒、用五石散,弄得神经系统受损,还自诩为高妙。这时的士人还有奇怪的审美标准,对美男子的要求就是病态。像卫阶这样的人:肤白如玉,弱不禁风,却受到士人的推崇。卫玠死时才20多岁,这样的人连保命都难,更不用说上阵打仗了。

西晋灭亡,士人南渡。这股风气就带到了南方,在之后的南朝数代中,清谈萎靡就是政坛的主流。开国君主有英雄之气,但皇位一传到儿孙手中,立刻就被这股风气带坏。陈后主陈叔宝荒淫愚政,朝堂上奸臣当道。他整天与贵妃张丽华相处,处理政务时也抱她在膝上。他虽然擅长文学,却并不是没有杀心的——大臣傅縡上书劝谏,被陈叔宝赐死狱中;大市令章华上书劝谏,被陈叔宝即日斩杀。

隋朝起于北方,所发扬的民气却不是这样。隋文帝登基时,对于前代的优劣有很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南朝士气萎靡,来自于曹操父子,他们崇尚文辞,把注意力集中在了雕虫小技之上;到了南朝齐梁,更是形成了文笔日繁,其政日乱的局面。对此,隋文帝有意纠正:有一个叫司马幼之的刺史,因为文章写得十分华艳,就被隋文帝治了罪。

对隋朝民气影响最大的是鲜卑族的融入。鲜卑南下,建立了慕容燕、拓跋魏等国。鲜卑人刚劲尚武,注重实务。其继承者北齐、北周都有这样的民气。而隋朝建立后,一方面延续了鲜卑的人雄健之风,一方面发扬了华夏传统中的精华,融合了两大民族的长处,从而形成了奋发进取的民风,在朝野内外,形成了虎虎生气。以后,唐代隋立,也是继承这样的民风,才能打造出旷古未有的强盛中华。

四、隋朝的富足令唐朝汗颜

提到盛世,人们都说贞观之治。然而,至少在贞观初期,唐朝的繁华与隋朝根本不能相比。

在贞观四年,高昌王入长安,觐见唐太宗,他说:秦陇以北的地区,城市萧条,无法跟隋朝相比。

在贞观六年,大臣们认为天下大治,请求唐太宗封禅,魏征却说:从洛水直到东海的大片地区,人烟还是比较稀少,田地抛荒很多。到了贞观十一年,魏征又说:隋朝的府库充足、甲兵齐盛,今天怎么比得上呢?隋朝的户数接近万户,而贞观年间,户口最多接近万户。

唐太宗的名言是以史为鉴。当他看到时隔不远的隋朝,能够打造出那么强的国力,而自己励精图治那么多年,还是赶不上——他会不会汗颜呢?

结语:

隋朝的大好江山,葬送了隋炀帝手中。他的一再失政,不仅让隋朝陷入战火之中,更是让江山换了主人。从隋朝富足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教训是:要培养雄健刚劲的民气,要着力基础设施的修建,要设置合理的土地制度,要开辟出新的经济中心。

参考资料:《隋书》《中国通史》《旧唐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fz/14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