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陵建镇时间考扬州江都宜陵镇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nb.ifeng.com/a/20200114/8061710_0.shtml 宜陵,是我区一个古老的集镇。 据宜陵镇地方历史文化研究者曹有懋,吴国顺两位先生考证,宜陵地名的沿革是:青草塥-东原-东陵-宜陵。 远古时期,宜陵地处东海之滨,乃海潮不易冲刷的高阜。在这片荒凉的不毛之地上,野草丛生,一片荒凉,人称“青草塥”。 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变迁,在江河泥沙的冲击之下,海岸线逐渐向东延伸,这片不毛之地竟然长成了一片荒原。于是青草塥就被叫成“东原”。 后来,由于沧海桑田,陵谷之变,在东海之滨的长江北岸,分别形成了三处高阜。依据他们的位置与形态,便分别名“广陵”,“东陵”,海陵。而至汉时,随着东陵亭的设立,东陵圣母传说的流传,尤其是刘濞开凿运盐河,更使东陵名声鹊起。 隋时,隋炀帝于大业十三年()下扬州,行至东陵,宠姬妃不幸染病身亡,遂薨葬于此。故改“东陵”为“宜陵”。 到了唐代,宜陵之名,见于史籍记载。 日本和尚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中曾记日:承和五年(文宗开成三年,公元年)“七月廿四日……申时到宜陵馆。此是侍供往还官客之人处”,“廿五日寅时,发去。自海陵县去宜陵馆五十余里,去州六十里。” 由于宜陵位于运盐河畔,是古时从东路到扬州的必经之路,故唐时富甲天下的商业中心扬州,为了接待好远方来扬的客商,外国友人,官吏,为他们提供途中食住方便,便在宜陵设立馆驿。可见,当时宜陵还是比较繁盛的。 然而,宜陵到底何时在行政区划上作为建制镇的呢?笔者翻阅史籍,终于找到一点线索。 成书于北宋元丰三年(),修订于元祐元年()的《元丰九域志》,是北宋正式颁行的官修地理总志,也是历史上的地理专著。收录有各地土贡数额以及城,镇,堡寨,山岳,河泽的分布名录等。在卷五,“淮南路”一章中记曰: 淮南路,东路(州十一,县三十七) 大都督府,扬州,广陵郡,淮南节度使。(治江都县) 地里:(略) 户:(略) 土贡:(略) 县三: 紧,江都。二十五乡。扬子,板桥,大仪,弯头,邵伯,宜陵,瓜州。七镇。 望,天长(略) 望,高邮(略) 由此可知:早在公元年前,宜陵〈还有邵伯)就已经成为建制镇了。它(们)应该是江都区历史最悠久的集镇(朱毓麒)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zw/15901.html
- 上一篇文章: 春节祈财习俗江都岁时习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