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原昌松乡昌勋村徐氏族中徐肇鳌、徐元恭、徐元信同科考中武举人,曾传为一方美谈。这三个同族、同科的徐姓武举人,自幼都喜爱习武,常在昌松一带八旗驻军的营地跑马射箭。一位将军见三人武艺日臻精熟,便建议他们去考武试,今后能有一番作为。徐氏三人遵照将军之意,先后在扬州府童试中考中武秀才。同治六年(),三人又在省城江宁丁卯科乡试中考中武举人,同科得名。喜讯传到江都县衙,知县特命本地有名的工匠刻制了一块志贺石匾,敲锣打鼓地送到了徐家。徐家为显示风光,将此石匾镶嵌于自家祠堂正厅墙上,并把三人平常练武用的一柄长2米、重斤的关刀也供奉在祠堂里。同时,族人将此事记录于族谱中。“三徐”武举人后来行踪成谜,至今无有定论。据当地徐氏后人回忆,一说三人考中武举后,放弃朝廷授职,均回到江都保乡安民。徐元恭去三江营江防衙门当差,徐肇鳌和徐元信到江都县衙门当差。一说三人跟随江宁八旗军统帅离乡从军,征战四方,后客居武汉。清末民初曾回乡参加族中后辈婚礼,并赠送当年汉口有名金店特制一对金戒指为贺礼。浦头乡有关于“兄弟武秀才”的记载,被当地袁氏家族引以为傲。袁兆鲤(-),字趋庭,江都浦头人。《袁氏宗谱》在他的名下记载:“邑庠生,林岁试入学。”关于他的传记有两篇,其中《武略骑卫衔袁趋庭传》记述:“……学文不成,去而学武,从母兄郭公良安(武秀才)讲求弓马法,一战而捷,有名于庠。”另一篇传记中说他“早孤,未暇学问,年弱冠以武试登邑庠。”袁兆鲤中武秀才后,又教他的兄弟袁兆鳌、袁兆鲲二人练武。不久,这两位兄弟应试同登。几年之内,兄弟三人都中了武秀才,这在扬州东乡并不多见。袁氏三兄弟经艰苦磨练方得功名。在他们住宅东面不远之处,有一条大路,从庄上向北直通汤沟边,长约五六百米,宽五米,旁有排水沟,路面平整。兄弟三人每天在大路上跃马骑射,练得一身武艺,故日后顺利地通过了武秀才的考试。秀才不封官,自谋职业。袁兆鲤先做油生意,后开木行。他经营有方,交友广阔,有名于大江和通扬运河之间。袁兆鳌开油坊,也发了财。袁兆鲲在结婚时,岳父家要他表演武艺,从殷家沟到袁家庄沿路摆了许多石滚,由他骑马在奔驰中用大刀把石滚一一挑起,撂在路旁。表演固然精彩,但却伤了他的身体,婚后8个月即因疾而逝,未留下一儿半女。(戴启程,覃争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zw/15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