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梦兰(-)字缄斋,号秋伯,江都邵伯人毛梦兰为嘉庆九年()举人,十四年()进士,历任湖南邵阳,沅江,武陵,湘乡,湘潭县令。毛梦兰初任邵阳县令时,年虽未三十,但能清慎自矢,务求实惠为民,因而深得民心。旋因表现卓异,先后调任附近郡县,也都能兴水利,课农桑,倡建善堂,把地方治理得气象万千。调至湘潭后,亦注重教育,修复昭潭书院,编撰《湘潭县志》(四十卷),他自己更是在听政之余手不释卷,被上司推为儒吏。但是,就在湘潭这个剧邑,遭遇到他人生的滑铁卢。明清时期,江西有大量商民到外省经商,形成了所谓“江右邦”。其中,到湘潭从事药业生意的赣商,人数较多,获利颇丰,在湘潭建起江西会馆。由于地域和利益的原因,引起了湘潭土著,尤其是为他们服务的“牙侩担夫”,即中介商与搬运工人的不满,并进而出现了一些侮辱性语言与过激行动。贛商也不甘示弱,五月,他们在万寿宫演戏时,与地方民众发生冲突,土人被举械打杀多人。事发后,毛梦兰虽亲临现场,带人到万寿官救出伤者十九人,但是,未能制止住事态的进一步发展,酿成了“械斗兼旬,闭城罢市,人心汹汹,几激大变”的局面。直至上达朝迋,调协标千兵驻湘岸,才使事态平息。张梦兰也因溺职之罪被“遣戌”,直至道光元年()才奉诏释回。毛梦兰虽是一名官员,但同时也是一位大学者。回乡后,很快就被淮安府请去主持奎文书院。奎文书院,建于乾隆年间。因知府姓啕,故初名“惜阴书塾”,后改为“奎文书院”,是淮安郡士大夫课士之所在。由于他热心爱士,挥洒不倦,把书院办得欣欣向荣,颇为里人称道,故这一主持就是三十五年,为淮安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貢献。毛梦兰著有《荆花书屋诗文集》十六卷,《荆花书屋杂著》四卷,《豳风全诗》一卷。(朱毓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zw/15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