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祈财习俗江都岁时习俗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http://www.wzqsyl.com/千百年来,人们祈求富裕,希望过上好日子,并把对财富的渴望情结,演化为虔诚的仪式与习俗。春节,作为辞旧布新、除旧迎新的关键节点,人们崇拜财神及祈财的心理就显得尤为迫切。江都人春节祈财的习俗有:请财神。一进腊月门,尤其是临近除夕,家家户户都忙着置办食品、衣物,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请“财神纸马”。所谓“纸马”,是指印有神像、专供祭祀用的纸品,实际上是一幅黑白或彩色的木刻版画。财神纸马,即印有财神爷像的木刻彩纸,祭毕则焚之。除此之外,为了讨吉利、求财运,凡事都要与“财神”挂钩,加上“元宝”两字。比如,年前家家要掸尘,人人要理发,个个要洗澡,为的是消除晦气,祈盼来年能以新的面目迎来新的运气,一般称之为“剃元宝头”、“洗元宝澡”。除夕要将水缸里挑满,叫做“挑元宝水”;晚上要小孩早点睡觉,也叫“睡元宝觉”。年蒸时发面蒸馒,看着旺旺的火头,腾腾的水汽,白白的点心,一家人也会异口同声地发出“涨得不错”,“发得快,发得好”的口彩。守财神。除夕下午,乡村农户都要在自家门前的空地(晒场)上用石灰画“元宝囤(墩)”,即弓箭、碌碡、元宝等图案,企求驱邪送穷,五谷丰登,财源滚滚。除夕夜,一家人吃过年夜饭以后,都会放鞭炮,期望这鞭炮声能够驱疫送穷。大人守岁时,除了要供奉祖先,还要敬供“请来”的财神,其彻夜不眠的目的,就是为了守护财神,并在新年到来之际迎接财神。迎财神。正月初一子时未到,全家人便做好了放鞭炮迎财神的准备事项。子时一到,各家各户都争先恐后地燃放起来。鞭炮声声,既是喜庆心情的流露,亦是迎接财神的象征,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大发大利。初一一早,各户早早开门,叫“开财门”,以迎接财神到来。这一天,不扫地,不洒水,不倒垃圾。万一扫地,也只能由门口向屋里扫,取“扫财进门”之意,千万不能像往常一样由内向外扫,为的是聚财。出门遇人,要恭身作揖道“恭喜发财”。晚上,则要早早关门睡觉,叫“关财门”。(百家号:江都史话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祭财神。正月初二这一天,无论商家还是住家,都要祭财神,就是把节前请来的财神纸马祭祀一番,在香案前点烛、叩头、祷告,再把纸马焚化上天,以给全家带来财运、福分。接财神。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俗称“财神日”。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接财神,而商家早在初四晚上就开始仪式了。他们在财神的神龛前摆上供桌,供桌上陈列有广橘(取“生意门路广”、“财路广”之意)、糕点(取“年年高”之意)、全鸡、全鱼(取“年年有余”、“富裕圆满”之意),并点燃香烛,虔诚礼祀。初五子时一到,各商家便抢先打破寂静,纷纷燃放鞭炮,迎接各路财神。这种抢迎财神、唯恐落后的竞争心态,正是祈财的魅力所在。早晨开门营业时还会继续燃放鞭炮,以求开门大吉,开门利市。对最先进门的顾客,会奉上一杯“元宝茶”,并尽最大诚意把开年这头一桩生意做成,以求全年生意顺利。除了早上燃放鞭炮外,家家户户晚上要吃面条,为财神爷贺寿。传说是,财神爷会误把面条当作“钱串子”(旧时串铜钱的细麻绳),给每根“钱串子”上串满铜钱,自然就大发了。送财神。春节期间,家家户户迎财神,接财神,而五天年的街面上,则会出现一拨又一拨“送财神”的队伍,你方唱罢我登场,成为一道时令风景。(百家号:江都史话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农村贫寒人家年前就用竹、布、彩纸扎好“麒麟”,并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场合,编好不同的“送财神”唱词。进了正月便带着麒麟敲锣打鼓,走乡串户,名曰“送麒麟”,以讨得赏钱或香烟。这样,户家得喜,吉祥;他们得赏,实惠。由于来送财神的一个接着一个,有的商家难以应付,便给赏不痛快,这时送麒麟的队伍就会在店铺前唱个不停,店主被搞得不安,只好给钱。以前集镇上没有自来水,居民吃用水有专门挑水的人从河边、井边把水挑到各家各户,并且凭担水的数量收钱,这也是一种谋生的老行当。每到除夕,镇上家家户户都要把缸中的“元宝水”装满。正月初二一大早,在清晨的街头又会看到水夫们纷纷为各个户家的水缸补水。水担子未进门,挑水人就高喊:“送财水来了!送财水来了!”户家一听,赶快热情接待,大声回应:“接财水!接财水!”以此预兆从新年开始,财富会如流水一般源源不断地淌进家门。而“水费”,则当时不作兴“破财”,须待正月初五后一并结账,自然要比平日丰厚许多。另外,就是乞丐或无业小游民,春节期间也会打扮成财神模样到户家门前,或者干脆送上一张“财神纸马”,也叫“送财神”。对这类送财神的,除了给赏钱,也可给几个馒头或饭菜打发过去。朱毓麒(朱玉其)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zw/15897.html
- 上一篇文章: 扠桅灯江都岁时习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