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高邮地名史话千年古镇车
治疗白癜风有什么偏方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80725.html千年古镇——车逻涨知识 千年古镇——车逻,相传秦始皇御驾亲临此地而得名,自南宋取名车乐起,便演绎着高邮南大门的繁荣,延续着地处通衢地的恢宏。 古老的车逻镇,名字也有过变化。南宋时名为车乐,清朝改为车逻。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到高邮“阅看高邮东地南门车络大坝处河道堤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这里的“车逻”又变为“车络”了。民国时车逻南设有五车乡,后五车乡撤销,统称车逻镇。现今的车逻镇由三个板块组成,车逻镇、小车逻、蒋家墩,范围北从现在的车伯线下坡到南面水务站,东到原车逻村十三组,成横竖“T”型,西是大运河,居民上千户,常住人口三千多,大部分经商,小部分种田。从前老车逻镇,尤其是临大运河的一条老街上,南北干果、日用百货、八鲜鱼行、陆陈粮栈、饭店面馆等,可以说是商家云集。百余家店铺,店门对店门,店铺靠店铺,地摊接地摊。因有大运河,来往的船只又特别多,停靠在车逻的船只多时南到露筋的小月(江都),北到高邮的南关洞,运河的繁忙,给车逻镇也带来了商贸繁荣。农历每隔五天就是一个逢集,赶集的四面八方,滁县、六合、送桥、天长、东汇、樊川、张家庄,近来的是行走,远道的船航,山东帮、山西帮、河南帮,河里的停船有几里长,赶集的人早上四点就喧哗,到了晚上才打烊。车逻商贸的繁荣,有两句话留传至今,“买不到的东西车逻买,卖不掉的东西车逻卖”,说明车逻镇市场的繁荣。 车逻虽说地处水陆交通要道,而那时的治安秩序是有条不紊。水上有个水务机关,俗称“税务站”(后来有两个轮船站,一个汽车站),水务机关主要管来往的船只,只要船只途经车逻都要接受水务机关检查、交费,不然不得过关,船主们很自觉,船未到人先到,等着排到号,交了钱按顺序再停靠,镇上白天、夜晚有巡查、打更的,居民、船民们很安逸,交上钱就安全。 当时镇上餐饮业最有名气的有红园、同乐园、聚宝园等生意都很红火。红园,它是以红案为主,红烧肉、炒软兜(长鱼)、蟹黄包子、烧卖等很出名,除了本地人、船商消费外,就连高邮城上的有钱人,都乘黄包车来此就用。据说红园的红烧肉这道菜用料很讲究,大厨们用的是纯五花肉,切成一寸半见方,一寸的厚度,佐料有八角茴香、白胡椒、生姜、黑胡椒、丁香、木香、陈皮、红糖等二十多种,用大火、中火、微火烧制而成。说起来是大荤,吃起来是“素云羹”,用十块不觉腻,吃一碗还要带几块,一天只卖十头八份,多一份明天来。 以前的车逻镇有一庵三庙,即三圣庵(以老子、孔子、孟子取名)和三座土地庙,土地庙分别坐镇东、南、北三个角,偏中是“三圣庵”。 有趣的是,“三圣庵”不挂老子、孔子、孟子像,供奉的却是如来、观音、地藏王、四大金刚等二十多尊佛像。有蝉房二十余间,一口深井。大铁鼎是善男信女们烧香化纸的地方。一棵大白果树,高有十几丈,出了高邮城南,就可看到。树干有两人拥抱一周的粗壮,像一把大伞,为炎热的夏日带来一片荫凉。传说此树是一棵雄性树(雌性在高邮南门华庵寺)。当家的方丈有弘一、净池、法弘等相继接位,和尚有二十来个。庵内香火很旺,镇上居民、周围的百姓、船上的船民,烧香拜佛,连绵不断,庵内有一宝物“金宝塔”,传说“高邮宝塔尖又尖,车逻宝塔不现天”。在清雍正二年(年),高邮设义学4处,其中就有车逻镇一处。义学就设在“三圣庵”内,授学的孩子长年近百人。 据老人们回忆,车逻人除了勤劳,还很善良,乐意帮人助人,有一位老人叫沈老爷子,开了一爿施材店(棺材店),人说棺材店老板——死要钱,可沈老先生与众不同,他只要遇到别人家有困难找他,或是遇到路倒无钱葬人,他都尽力而为,出面拉赞助,为穷人施善施材。因此,人们送给他一个歇后语:沈老爷子娶老婆——苦恼帐。此人过到八十好几才过世。 千年的古镇——车逻,当时镇上的民间文化生活极为丰富,每逢过年过节,大家小户生日喜庆,都喊上几个演出艺班来庆贺一番,什么龙船舞、大头娃娃舞、踩高跷、打钱钗、五个子(腊子)抬元宝(现身的瘌子)、唱大戏的、唱小曲的、七月半放河花灯,放旱灯等,应有尽有。这些都说明,古老的车逻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心动高邮 且听下回分解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xw/9682.html
- 上一篇文章: 大桥古镇历史文化研究筹备组招募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