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60109/4756241.html

名称由来

南柳巷、北柳巷统称柳巷,在小秦淮河的东岸,南起多子街(今甘泉路),北抵大东门桥;自大儒坊迄贤良街(今萃园路)西口为南柳巷,逾此至龙背,为北柳巷。据传,明代浚小秦淮河,北柳巷一线土阜隆起,昂然有王气,刘伯温筑井于北柳巷龙背,以泄龙脉。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柳巷其实是开挖小秦淮河时,以积土而成的高阜,后来逐渐形成了巷道,因附近小秦淮河边植有排立成行的杨柳树而得名的。

柳巷风貌

公园桥以南的南柳巷南端又叫大儒坊,是为纪念汉代大儒董仲舒而建。大儒坊地处新胜街和多子街的闹市口,附近一带的饮食店较多,今坐落在甘泉路的共和春饺面店,最初开业就在大儒坊。上世纪在大儒坊的南段东侧有一名土耳其人,名叫甘必特的,在此行医,专看眼科。今为盲人诊所。

旧时,南北柳巷交界处,有一条东西向的街道,名曰“贤良街”,此街西起柳巷,东抵运司街(今国庆路),“贤良街为运司前一层”,因为运署(即两淮盐运使司衙署)曾为汉儒董仲舒之故宅,汉武帝即位,董仲舒以贤良对策称旨,任江都王相,故街以名。南柳巷西侧有“亢园”一座,后在亢园旧址建合欣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广陵印刷厂所用。

北柳巷西侧有董子祠(今北柳巷99号),也是为纪念董仲舒而建的,此地现为扬州大学附属小学北柳巷校区。

民间传说

关于柳巷,扬州民间还有一个传说,太平天国时期,遵王赖文光率部打扬州,在南柳巷与北柳巷交界的贤良街处,见到一个正在逃跑的妇女,她右手抱着一个年长的小孩,左手挽着一个啼哭的幼童。赖文光感到很奇怪,便勒马驻足,询问其他逃难市民后得知,年长的孩子是她的侄儿,其父母在战乱中身亡,幼童是她亲生的儿子。这个妇女如此贤良,深深地感动了赖文光,他用手指着这条街说,这街应为贤良街,并告诉这位妇女,在门前插上一根柳条就可以受到保护。该妇女回家后将插柳的秘密告诉了四邻,于是街坊四邻都躲过了这场灾难。后来人们便把这南北向插柳的巷道叫做“南柳巷”和“北柳巷”,东西向的街道叫“贤良街”。

扫一扫扬州网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xw/9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