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单田芳的评书《隋唐演义》,书中人程咬金(李勣)的“三板斧”绝活,让我入迷。尽管李勣“三板斧”的说法并非历史真实,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已成为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名词,用来比喻干事善造势,使招绝,从而收到理想的效果。作为李勣的君主,唐太宗李世民治理天下也有自己的绝招,且远远不止“三板斧”。贞观二十二年(年)正月,他将自己撰写的《帝范》十二篇赏赐给太子李治,语重心长地对这位后继之君说:“修身治国,备在其中。一旦不讳,更无所言矣。”此时距离他病逝只有一年多时间。显而易见,他将这部《帝范》视为自己君临天下20多年的经验总结。这部书由《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十二篇组成。本文介绍的,是唐太宗在位期间施行赏罚方面的故事。■武德论功:不私宗亲、不计新旧,只论贤能武德九年(年)八月,唐高祖李渊决定传位太子,自称太上皇。九月,新皇帝李世民决定“面定勋臣长孙无忌等爵邑”。这一天,朝堂内的气氛格外庄严肃穆。宰相陈叔达手捧功劳簿立于殿下,奉命宣布奖赏决定。宣读完毕,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叙卿等勋赏或未当,宜各自言。”话音刚落,殿内便出现了“诸将争功,纷纭不已”的景象。唐太宗李世民画像一位年近半百的人首先开口表态,他说:“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专弄刀笔,功居臣上,臣窃不服!”此人姓李名寿,字神通,系太上皇的堂弟,新君的堂叔,受封淮安靖王。这话听起来有些耳熟。当年汉高祖刘邦封赏开国功臣,将萧何排列第一,引来诸将不服,他们反对的理由是萧何“徒持文墨议论”反居上[1]。唐太宗马上作出了回应,他说:“义旗初起,叔父虽首唱举兵,盖亦自营脱祸。及窦建德吞噬山东,叔父全军覆没;刘黑闼再合馀烬,叔父望风奔北。玄龄等运筹帷幄,坐安社稷,论功行赏,固宜居叔父之先。叔父,国之至亲,朕诚无所爱,但不可以私恩滥与勋臣同赏耳!”李神通隋末居长安,堂兄李渊太原起兵后,他先是躲避追捕逃进终南山,后纠集豪杰举兵响应,与李渊会师长安。武德初,他出任山东安抚大使,被窦建德打败做了俘虏。后来参加平定刘黑闼,表现也平平。唐太宗的做法,明显跟刘邦不同。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通过先封赏仇家雍齿来平息众议,效果虽不错,但做的是和事佬。唐太宗将堂叔当日举兵响应这一最值得炫耀的光荣历史,轻描淡写成“自营脱祸”,又将他的败绩当众列举,令这位宗室王一脸难堪。这一板斧砍下来,效果立竿见影。史载:“诸将乃相谓曰:‘陛下至公,虽淮安王尚无所私,吾侪何敢不安其分。’遂皆悦服。”唐太宗和长孙皇后影视形象此前,作为秦王旧部,房玄龄曾私下禀报:“秦府旧人未迁官者,皆嗟怨曰:‘吾属奉事左右,几何年矣!今除官,返出前宫、齐府人之后。’”唐太宗作出了这样的回答:“王者至公无私,故能服天下之心。朕与卿辈日所衣食,皆取诸民者也。故设官分职,以为民也,当择贤才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哉!必也新而贤,旧而不肖,安可舍新而取旧乎!今不论其贤不肖而直言嗟怨,岂为政之体乎!”通过这次论功,唐太宗定下了不私宗亲、不计新旧、只论贤能的用人基调。■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录公之功,赦公之罪贞观四年(年),御史大夫萧瑀弹劾大将李靖在跟突厥交兵时,“御军无法,突厥珍物,虏掠俱尽”,提请依法处置。唐太宗这次一反常态,一面要求萧瑀中止弹劾,一面召见李靖。他先是“大加责让”,后又告诉李靖:“隋史万岁破达头可汗,有功不赏,以罪致戮。朕则不然,录公之功,赦公之罪。”还决定加授其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并增加食邑。稍后他又进一步安抚,希望李靖“勿以为怀”,再赐绢二千匹。李靖为何受到如此优待呢?事出有因。李靖(57-),字药师,京兆人。作为唐代著名的军事家,他为世人所熟知。其实,在隋亡唐兴的过程中,李靖还有一段“黑历史”。隋炀帝大业末年,他担任马邑郡丞,察觉时任太原留守李渊另有所图,决定向朝廷报告。为掩人耳目,他将自己囚禁起来,打算用囚车送往隋炀帝所在的江都。行至长安,道路被阻。李渊不久便开进了长安城,将李靖逮捕,准备处死。李靖冲着李渊高喊:“公起兵为天下除暴乱,欲就大事,以私怨杀谊士乎?”因秦王李世民也出面求情,终于获得释放。李靖影视形象将这段前史考虑进去,唐太宗对李靖实行“录公之功,赦公之罪”的良苦用心,就无需赘言了。李靖知恩图报,为李唐王朝立下了不朽的功勋。[2]■爱管事的魏征,因管了皇帝嫁女的事情而获赏贞观六年三月,长乐公主即将出嫁。因为这个女儿系长孙皇后亲生,所以深得唐太宗疼爱,他下令“资送倍于永嘉长公主”。虽然这是皇帝的家事,但大臣魏征觉得不妥当,便以史为鉴,提出应当参考学习一下历史上汉明帝的做法。据《后汉书·皇后纪上》记载,汉明帝刘庄在确定自己儿子的封邑时,有意将其封国领地都减少一半,并向马皇后解释:“我子岂宜与先帝子等乎?岁给二千万足矣!”得到马皇后的赞同。唐太宗当即采纳这个建议。回到后宫,他将魏征进谏言的事告诉长孙皇后。马皇后是名将马援的小女儿,在历史上以贤明著称。长孙皇后将其作为学习的榜样。她感慨地对丈夫说:“妾亟闻陛下称重魏征,不知其故,今观其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曲承恩礼,每言必先候颜色,不敢轻犯威严;况以人臣之疏远,乃能抗言如是,陛下不可不从也。”征得丈夫同意,她派人给魏征送去钱四百缗、绢四百匹,作为对他直言的奖赏,并捎话勉励:“闻公正直,乃今见之,故以相赏。公宜常秉此心,勿转移也。”事情发展至此,显然已超出了家务事的范畴。这对帝王夫妇分明是在借此鼓励大臣们今后多进良言。依据史书记载,魏征因为直言曾屡屡获得奖赏,这只是其中的一例。魏征影视形象■向尉迟敬德发出警示:国家纲纪,唯赏与罚贞观十年九月,唐太宗在他的出生地庆善宫举行宴会,宴请宗室及贵臣。席间特意安排了《功成庆善乐》和《九功之舞》。可是,欢乐祥和的气氛,很快就被应邀赴宴的同州刺史尉迟敬德搅局。大约是饮酒过量,尉迟敬德突然对一位“班在其上者”瞪起了眼睛,怒斥道:“汝何功,坐我上!”按道理,给这位同州刺史安排的席次,并不至于让他感到委屈,因为皇帝的堂弟任城王李道宗还坐在他的下面。李道宗赶紧相劝,可是尉迟敬德竟然对劝和的人动起了拳脚,而且出手很重,差一点就将李道宗的眼睛打瞎。这真是大煞风景,唐太宗生气地提前结束宴会。事后,他将尉迟敬德叫来,予以严厉斥责:“朕见汉高祖诛灭功臣,意常尤之,故欲与卿等共保富贵,令子孙不绝。然卿居官数犯法,乃知韩、彭菹醢,非高祖之罪也。国家纲纪,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无贻后悔!”韩信和彭越是汉初功臣,最后都被汉高祖刘邦处死。唐太宗以这二人为喻,可见当时态度的严厉。不过这段话的重点还在“国家纲纪,唯赏与罚”八个字上面,它道出了唐太宗对赏罚所持的基本态度。通过这件事,尉迟敬德感受到君主的威严,从此收敛。门神形象的尉迟敬德■手书己过:善善未赏,恶恶未诛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干了一件他自认为属于罪过的事情。这位事主名叫党仁弘,曾是隋朝将领。当年李渊进入关中,他将兵二千归顺,被任命为陕州总管。此人颇具才略,唐军东征期间他转运粮饷不绝,立下了大功,深得唐太宗器重。但他比较贪财,后来在广州都督任上贪赃百余万,被人告发,应当处死。唐太宗首先试探性地流露出他对党仁弘一案的态度,说:“吾昨见大理五奏诛仁弘,哀其白首就戮,方晡食,遂命撤案;然为之求生理,终不可得。今欲曲法就公等乞之。”他说得如此卑谦哀戚,估计是希望以此抛砖引玉,看看是否有人出来帮腔。当是应者寥寥,一个月后,他将京师五品以上的官员都集中到太极殿前,对大家说:“法者,人君所受于天,不可以私而失信。今朕私党仁弘而欲赦之,是乱其法,上负于天。欲席藁于南郊,日一进蔬食,以谢罪于天三日。”既然皇帝已下决心要放这党仁弘一马,宰相房玄龄等人开始松口,说:“生杀之柄,人主所得专也,何至自贬责如此!”可是,唐太宗并未认可和接受这一理由,尽管“群臣顿首固请于庭”,他还是不为所动,直至太阳偏西了,他才手书一诏,其文曰:朕有三罪:知人不明,一也;以私乱法,二也;善善未赏,恶恶未诛,三也。以公等固谏,且依来请。经过一整天的推演,党仁弘终于获免一死,废为庶人,流放钦州。在这件事的处理上,应该说唐太宗确实存在曲法的问题,他自己也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于是用亲手撰写一道诏书的办法,公开担责。一位封建君主能够做到如此,也还是值得予以肯定。《贞观政要》■哭着对姐姐说:赏不避仇雠,罚不阿亲戚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又遇上了一件麻头事。这回的事主,是他的姐姐长广公主。长广公主有二段婚姻。第一任丈夫赵慈景,开国时任兵部侍郎、华州刺史,后来在跟隋将尧君素交兵时阵亡。第二任丈夫杨师道,贞观十年拜为侍中,十三年迁中书令,为实授宰相。这一年,杨师道和长孙无忌一道审理废太子李承乾涉嫌谋反的事情,他发现妻子与前夫所生之子赵节卷入了这起案件,利用审案之便,暗中为赵节开脱罪责,但很快就露出了破绽,因此被降职担任吏部尚书。毕竟事涉自己的姐夫和外甥,唐太宗决定亲自到姐姐家里走一趟。姐弟相见,长广公主跪到弟弟跟前,“以首击地,泣谢子罪”。唐太宗一面回拜,一面哭着对姐姐说:“赏不避仇雠,罚不阿亲戚,此天下至公之道,不敢违也,以是负姊。”身为皇帝的姐姐,长广公主未能像去年的党仁弘那样,享受到皇帝弟弟的格外开恩,亏了自个,帮了朝廷。■二次反悔的赏赐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亲征高丽。六月,唐军攻克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市),高丽所据白岩城(在今辽阳市东)一度请降,后又反悔。一气之下唐太宗放出狠话:“得城当悉以人、物赏战士。”后来白岩城主再度请降,得知唐太宗准备受降,大将李勣表态反对,他说:“士卒所以争冒矢石、不顾其死者,贪虏获耳;今城垂拔,奈何更受其降,孤战士之心!”李勣影视形象李勣这话说得很重。毕竟自己食言在前,唐太宗赶紧下马向李勣及将士们作解释:“将军言是也。然纵兵杀人而虏其妻孥,朕所不忍。将军麾下有功者,朕以库物赏之,庶因将军赎此一城。”受降之后,他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九月,唐军攻安市城(今辽宁海城市南),遭遇抵抗。李勣提请“克城之日,男子皆坑之”。后来共俘获了一万四千人,“先集幽州,将以赏军士”。目睹被俘民众“父子夫妇离散”,唐太宗又生出恻隐之心,“命有司平其直,悉以钱布赎为民,欢呼之声,三日不息。”当他的车驾十一月回师幽州时,“高丽民迎于城东,拜舞号呼,宛转于地,尘埃弥望。”仁者爱人。唐太宗这种宽仁的态度,很容易理解。但当他途经易州(今河北易县)时,有一个人却因热情接待反而受到了处罚。原来,时值寒冬,为了让皇帝能吃上新鲜的蔬菜,易州司马陈元璹早早想出了一个办法,“使民于地室蓄火种蔬而进之”。这应该相当于今天的大棚蔬菜。这一安排可谓别出心裁,可是却引来了唐太宗的极大不满,下令将陈元璹免官。正反两个方面,折射出的都是这位治世之君的爱民之心。■以赏刺贪贞观元年正月,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被人告发。这位大将军可不是等闲之辈,既是皇亲国戚,又是开国和拥立的功臣。他是长孙皇后的族叔,李渊父子起兵时奉命募兵,多达数万人,后来又生擒隋朝大将屈突通,进位大将军、封薛国公。玄武门之变,他是秦王麾下的一员干将。唐太宗昭陵获知此事,唐太宗叹息地说:“顺德元勋外戚,爵隆位厚至矣。若令观古今自鉴,有以益国家者,朕当与共府库,何至以贪冒闻乎?”念及长孙顺德的功劳,或许还顾及到皇后的情面,他决定不予追究。不仅如此,而且还于殿庭中赏赐长孙顺德绢数十匹。这一处理结果,让职掌刑罚的大理少卿胡演感到困惑,他当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顺德以赂破法,不可赦,奈何又赐之?”唐太宗正需要这样的质疑,他回应说:“使有耻者,得赐甚于戮;如不能,乃禽兽也,杀之何益?”原来,他这是以赏刺贪!这番话语让长孙顺德羞愧难当。史载,此君原本放浪,不修细节,后来“折节为政,以严明称”,“遂为良吏”。[3]这一变化,当与他这次经历存有关联。唐太宗反弹琵琶,将赏赐化作反贪肃腐的一把利器,收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上面几个故事,内容囊括赏功、罚过、问罪、自律、褒扬、法纪、礼仪、爱民和肃贪等多个方面,涉及的人和事各有不同,唐太宗的表现,时而声色俱厉,时而体贴入微,有时甚至儿女情长、婆婆妈妈,但作为治理手段的赏罚,都被他运用得独具匠心,收放自如,令人叹为观止。变中有不变,都体现了他“国家纲纪,唯赏与罚”这句政治箴言。他这么说,也是这么做。贞观十九年东征高丽期间,他在定州(治所在今河北定州市)跟太子李治短暂分别时,曾如此告诫受命监国的嗣君:“为国之要,在于进贤退不肖,赏善罚恶,至公无私”,同样体现了他将赏罚作为国家大政的理念,并与用人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如果将他撰写的《帝范》十二篇比作“兵器”,那么作为题中之义的“赏罚”,当为其中的一个利器。注:[1]《资治通鉴·汉纪三》;[2]《新唐书》列传卷十八《李靖》;[3]《新唐书》列传卷三十《长孙顺德》;另,文中未注明出处的加粗引文,均引自《资治通鉴·唐纪》。济世安民:唐太宗(上下两册)精选¥29.9¥59.8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xw/15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