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www.wangbawang.com/
晚清时,英、丹(麦)、俄、美、德、法、日等列强为了加速传递中国的军政情报与市场信息,对清廷施加外交压力与经济利诱,从同治十年()开始,分别在上海等沿海城市建立了各国的电报系统。对此,国内有识之士一片愤慨,纷纷吁请清廷自办电报业务,但一直得不到回应。光绪五年(),李鸿章架设了从大沽(炮台)、北塘(炮台)到天津直通李之衙门的军用电报线路,并以通讯快捷、有利防务为由,于光绪六年()八月十二日奏请自办电报,促成了中国民族电信事业的兴起。光绪七年()四月,清廷从天津与上海两端同时施工,建起我国第一条长途公众电报电路,并设立了天津、大沽口、济宁、清江浦、镇江、苏州、上海等七个电报分局,于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正式对外营业。在扬州,为了军政通讯需要,于光绪七年()九月开始施工,从高邮到镇江,沿运河东岸竖立根电报杆,直属镇江电报分局管辖,江都也因之第一次竖起了电报杆。光绪八年(),清廷扩展电报线路,敷设上海、南通、扬州的电报线路,五月在扬州南河下创建扬州官电局。此时,扬州与镇江、清江浦均有直达电报线路,主要办理官商往来电报业务。原属镇江统辖的高邮电报局,此时亦归属扬州。光绪二十年()十一月,因沿海海防与防范倭寇内犯的需要,沿老通扬河南岸架设了瓜洲——扬州——南通任港的电报线路,同时横接泰州,全长里,专门用于传送军用电报。光绪二十九年()六月,扬州的电报线路开始南通镇江,北接清江浦,东至泰州、南通,西连十二圩,十一月又专门架设了扬州——仙女庙的专用线路。光绪三十年(),仙女庙电报局正式成立,先由泰州电报局管理,后才理顺关系,归辖扬州。此时,江都境内的电报业务只能用电话线路传至扬州再发出。仙女庙电报局初设时,业务范围仅有政务电报与私务电报两种,在内部则有局务电报。宣统元年()二月,清廷邮传部统一规定,电报种类分为官、商、新闻、寻常四种。江都主要还是民间普通电报。在普通电报中,又开展“预付银候回音”、“原文复述”、“言明已收到”以及“他往须续寄”等特别业务。当时,县境内电信服务机构稀少,电报资费又相当昂贵,因此即使是普通电报业务也为数不多。民国十一年(),江都县境内第二个电报局——邵伯电报局设立。初办时,通讯能力也较低,除了只有一台莫尔斯电报机以外,电报路向也仅有高邮——邵伯、邵伯——仙女庙二条,后来才扩展到直通扬州。由于电报线路与业务已经率先在全国推开,具备了通讯方便、传达快捷的优势;同时,一般百姓对电话消费的需求并不迫切,所以反而导致电话线路与业务的发展比电报业滞后很多,一直迟迟得不到推广。清廷邮传部虽然在《按年筹备要政清单》的“宣统三年”项下,曾有过“扩充江苏电话”的计划,但由于武昌战事爆发,辛亥革命兴起,这项计划也就随着清廷的覆灭而夭折了。江都正式开通电话业务,那已是民国十八年()以后的事了。(朱毓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tw/15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