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以来的江都书坊扬州江都
书坊,最早是指古代藏书的馆院,亦指文臣学士校书,修史的处所。后来,则专指印刷并出售书籍的坊铺。据史料记载:五代时有书肆,北宋时有书林,书堂,南宋时有书棚,明清时有书铺。这些,皆泛称书坊,都是为读书人服务的。 江都,作为书香浓郁,底蕴深厚的县邑,早在清末,就在几大集镇开设了不少书坊,亦称书庄,书店。 光绪二十年(),在地处大运河畔的邵伯镇,就开设了一家文星堂书店。书店地址在邵伯竹巷口,店主为吴金维。釆用前店后坊的经营模式,前店销售,后坊进行印本书的刻印生产。书店自已刻印的书籍,除了以坐商的形式在本地销售幼童及私塾使用的课本外,还以行商的形式组织销售到兴化,高邮等里下河地区,此外,还利用沿运沿江的水运之便,将课本书籍发往靖江,上海等地。 年,在仙女庙镇开设了一家九经堂书店,店主姓张。由于印刷的书籍品相好,信誉高,随着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后来还在泰州,扬州等地开设了分店,打开了局面。 同年,邵伯镇的查礼庭又在邵伯镇开设了一家二妙堂书店。除了经营书籍以外,还销售毛笔等文房四宝用品。 年(宣统元年),张纲人朱炳森(原名朱兴旺)在大桥镇中大街开设了森记书坊。书坊除了有雕版,木版印刷外,还添置了一台铅字排版的油墨印刷机。所印课本书籍不仪供应河南地区,还远销扬州,泰州,高邮,宝应等地。抗日战争时期,又为抗日民主政权印刷根据地使用的学生课本。 此外,在抗日战争期间,在樊川镇又开设了文德堂书店,华新书店,邵伯镇又开设了尚文书店。 以上这些书店,大多在民国时期歇业,只有邵伯的文星堂书店,尚文书店,仙女庙的九经堂书店,大桥镇的森记书坊,一直维持到解放初期。 此外,民国廿三年〈),上海美专毕业生张颖之私人在大桥镇东大街开办了一家阅报社。陈列有二十多种报刊杂志,供居民借阅。两年后歇业,为传播文化尽了一份力。 上述这些书店,书坊,他们除了印刷私塾启蒙教育所需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简易课本以及儿童练字用的,印有“上大人,手口千”的描红簿以外,还印刷《大学》,《中庸》,《论语》等经史书籍以及《尺牍》等实用书籍,并从上海等地购来铅印洋版的通俗小说之类的图书,为相对闭塞的村镇刮来一股海派洋风。 江都的这些书店,分布在各大集镇,作为青少年文化教育课本的聚散地,雅俗文化的传播体,用一本本墨香四溢的图书作为桥梁,把众多学子,塾师,文人,市民联係起来,承载着知识薪火与文明资源的积聚与传递,为推动启蒙教育与市民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折射了江都经济发展的一个侧面。(朱毓麒)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tw/15939.html
- 上一篇文章: 就在23日夜晚江都一河内发现一具女性尸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