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密与大桥渊源扬州江都大桥镇
白癜风可以做漂白吗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v7ql60o/清顺治十五年()春,著名学者费密避乱到扬州,住亲戚杨公宅中。四月,他致信当时江南诗坛领袖钱谦益以结交。两人在芙蓉庄论诗,钱指费之《北征》诗叹曰:“此必传之作。”其后,扬州一带名士莫不争相与费交,不是纵论经史,就是吟诗作赋,“海内莫不服”其“经学古文辞”。大桥镇作为历史古镇、文化名镇,向有尊儒崇文之风。清初以来,涌现出了汤彭年进士、顾图河榜眼、朱崑源文士等名门望族。他们也都极为推崇费密,主动与之相交,这就有了费密的多次大桥之行。(百家号:江都史话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首先邀约费密来大桥的是清初进士汤彭年。汤彭年世居大桥,当他得知才高学广的费密从四川流离大半个中国最后定居江都,不仅对费的遭遇深为同情,而且对其生于乱世仍守志穷理,在学术上取得如此成就而极为佩服。康熙十九年()六月,汤彭年派人赶赴野田,专程邀费密来桥一晤。费密见汤如此诚意,也就动身赴约。在汤进士的怡山草堂,二人相见甚欢。清晨,他们在桐轩之外探梧桐新绿,观假山雄姿,有遐思,有感触,心旷神怡;午后,他们在宝婺阁中听笙箫管笛,赏弦歌曼舞,有低吟,有浅唱,欢声笑语;入晚,他们又在怡山草堂纵论经史,步韵吟诗,有争辩,有议论,互相饮佩。自此,二人结下深厚情谊,互有往来。直至康熙三十五年()汤彭年的儿子汤启声中举以后,还又专程赶到野田拜会费密前辈,讨教学问。紧接着慕名拜访费密的是清康熙榜眼顾图河。康熙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间,孔尚任来淮扬治水,先后在泰州、兴化、扬州等地多次举行雅集活动,邀聚了扬州的众多文人,这其中就有野田的费密与大桥的顾图河。此时费密已年过花甲,是一位著作等身的经史学家,连孔尚任也趋前求教。而顾图河虽然诗名已满邗东,但还只是一名诸生。康熙二十七年()顾图河为母亲庆寿,他仰慕费密的诗情才识与书法,便专程到野田拜访,恭恭敬敬地请其为母寿作诗并书之。费密欣然答允。康熙二十八年()孔尚任期满还朝,顾图河与吴绮等12人在扬州克敏堂送别,用上平十五韵各拈分赋,费密亦临别赠诗。顾图河与费密两人在参加孔尚任召集的活动中相交更切,相知更深。尤其是顾图河将费密视为年龄上的长辈和学术上的前辈而尊敬、尊重,更令费密刮目相看。(百家号:江都史话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康熙二十九年(),顾图河受大司寇徐健庵之请协管书局。其间,他通览汉魏六朝、三唐两宋之作,学有长进,收获颇丰。带着读书中的疑惑,顾图河曾于这一年的九月、十月两次去野田向费密当面求教。此间,顾图河还向费密索得手书一幅。康熙三十三年()已经成为榜眼的顾图河,还是仰慕这位忘年之交。康熙三十六年()七月趁费密在扬州时,又专程拜会了他。其间,自然相叙甚欢。朱崑源居大桥就树草堂,与顾图河交好。顾图河《雄雉斋诗集》中有《题朱崑源就树草堂》诗,并附朱崑源所作二首律诗。朱崑源与费密的交往亦是由顾图河介绍的。康熙三十七年()六月,朱崑源的后人朱程遣人去野田迎费密来大桥。时年已74岁的费密念及与其父辈之交,应邀前来。朱家的朱泗、朱溶、朱天仪以及顾家的后人顾植、顾楚、顾森等一起来拜会费老先生,求师问教,济济一堂,其乐融融。然而,费密与大桥的渊源并未就此结束。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大桥镇的书画家、鉴赏家、书法家孙香谷从《扬州府志》、《王渔洋诗话》等书中得知成都的大学问家费密曾隐居于江都北乡野田村,便多方探听,结交了费密裔孙费潄泉与麾村名士田舆九,盖知费密“为非常人也”。民国十三年()冬田舆九携费密致塘头于咸受的手卷见示,孙见之直呼“苍健浑朴,如见古衣冠人物”,更是佩服。后又从费潄泉处借得费密之孙费冕所编之《费密年谱》4卷,不禁狂喜,遂“穷日夜抄之,阅旬日始成”。孙香谷还为此作序,并题签《费燕峰先生年谱》,使之流存下来,让后人对“费密之生平行事、师友住来、著述游历,均可知其梗概”。后来,孙香谷又听说费密的《弘道书》及手续诸图尚散见于江都北乡一带,为了“不致将先生之心血荡为荒烟蔓草”,又与费冕、田舆九二人相约,竭力搜集保存,为江都的文化遗存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也不枉费密生前的数次大桥之行。朱毓麒(朱玉其)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tw/15838.html
- 上一篇文章: 江都白沙与仪征白沙大桥镇名的由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