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城庆,知扬州地名掌故96宜陵
待解之谜 宜陵是江都区的一个古镇,位于江都区东偏北。据民国二十二年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宜陵在江苏江都县东北六十里运盐河滨,地势高阜,居民稠密,为达泰县通道。宋设宜陵驿于此,亦作仪陵。”“陵”,既可作“陵墓”解,亦可作“丘陵”解,因此不难看出,宜陵位于平原中的丘陵地带,地势偏高,从中国古代风水学角度来看,是最适宜安葬的地方。关于它的来历至今仍是一个待解的谜。有说是隋炀帝的宜妃下葬于此,但无史料佐证,仅是传说而已。 人才辈出 宜陵还有一个名称,叫“东原”,此名缘于宗元鼎的东原草堂。宗元鼎,为明末清初的著名文人,王士祯、孔尚任等当时名流曾经先后造访过他。王士祯曾留下“红桥秋柳最外情,霜叶萧条远恨生;好在东原旧居士,雨窗着意写芜城”的诗句,孔尚任也有诗云:“三宿宜陵三日雨,东原怅望指秋烟。”历史上的宜陵人才辈出,民俗浓郁与独特。清康熙、雍正时期有被誉为御师的景考祥,他曾先后受赐康熙御书:“尊训堂”及“兴贤遵昔轨、崇文育群伦”。雍正即位后,又亲赐上方宝剑,并赐“如朕亲临”四字金牌,恩宠无以复加。 历史传说 宜陵镇先后有十三个半庙,其形制、规模不一,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投子寺。投子寺,建于宋太祖开宝年间(-),相传当时江南有一富家之子,少年时娇纵成性,母亲为此气死,父怒而欲杀之,劣子夺门而逃。数年后,浪子回头,来到宜陵境内一寺院出家,并逐渐升为住持。某年,此人大兴土木,建造寺院。一日,一老者来寺中,要求留下做杂活,在攀谈中,得知老者为方丈之父,众人听后,颇为感动,后人建议将寺改名为投子寺。投子寺,在长江两岸颇有名声,是教育后人的典型范例。如今,投子寺虽不存,但建于清初的慈云寺却得以恢复,其气势非凡,成为扬州名刹之一。昔日康熙帝亲赐的“敕赐慈云寺”石匾仍在,今又重新嵌于山门。 扫一扫扬州网官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sh/12388.html
- 上一篇文章: 迪士尼狂欢派对七田阳光迪斯尼星梦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