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丨曲水鱼台独自倚middot
江南好,三月下扬州。 四外粉桃烟里绕,一湖碧水画中流。 行客把春收。 风花雪月一词用在扬州很恰当,“天下明月有三分,二分无赖在扬州”。 曾用两年的时间在那儿拍鸟,熟识了小翠,冠纹柳莺,大山雀,白头翁,蜡嘴等,它们其中的很多也认识我了,最起码小翠和冠纹定是认识的。拍鸟的日子感染鸟类顽强生命力的同时也了解了一些这个城市的建筑、历史、民风民俗,鸟儿流连不够的脊瓦、嬉戏的翘角、汲水的荷杆、栖息的花渚、穿梭的烟雨红桃和找到的红蓝宝石般的小果子,都是那么美,美的想替它们在停落的飞檐上簪一首词。 扬州城市中心的建筑群以青砖黛瓦马头墙为主体,老城区建筑不能高过文昌阁,所以二环内看不见高层建筑,在广厦微楼林立城市同貌的当今,古色古香被这座城市难得的留存下来,高贵美丽的香樟染着古韵,青石巷子欲言又止,万历年间的文昌阁静谧深邃象城市灵魂般坐镇中心,绿水迢迢不知转到哪里就会柳暗花明了。 水,园子,古巷是属于扬州的古典美,不知它们是何时厮磨在一起的。 扬州古有“州界多水,水扬波”,扬州的水如丝如带牵着百草千花的春秋,忽而在轻挑慢转的画舫上船娘的眼波间,忽而在三月的烟雨里,忽而流入春江花月夜。曾在荷花池公园沿二道河堤一直走到瘦西湖,长长的水把街头巷里扬州人不同的生活都融入其中。曾多次沿文峰塔运河岸骑行,鉴真大师四次从这里东渡日本,上元节里挂满手工花灯的船只让古老的运河水鲜艳起来,平日河上泊着忙生计的船,河岸万家灯火。南门外街的响水河畔(荷花池公园东,响水河从南门渡流入古运河)代代人曾在这里过着水韵春秋的生活,后来拆迁改建很多老户都迁往别处,其中有一个叫四平的旅社,回忆起来他总是一往情深;现南北两岸是长长的休闲观光带,飞檐翘角的酒肆雅阁多集中在南水榭,夜晚响水桥下水泊烟火三更未央。水多桥多名堂也就多,水三弯地就叫三湾,水进城则有进水城关桥,东关渡,南门渡,渡江桥,通扬桥,湾头,湾头镇等等,扬州的水多是相通的,最后汇入长江。 电视剧盐商,上映的就是扬州清代的主要历史片段。扬州园林绝大部分是清代盐商所建,从园林格局就能看出盐商好儒雅,当时也多有文人用附雍风雅来形容。清吴趼人《情变》第八回:“那班盐商明明是咸腌货色;却偏要附庸风雅;在扬州盖造了不少花园。”抛开官政,个人感觉对于盐商也不该一概而论,风雅与钱无关,菖蒲兰草可入高堂亦可于柴户。 扬州的园子现在看来真的风雅了,盐商留下大量的宝贵遗产。园子被保护起来,观看是要花钱的了。 看过南北方园子,扬州园林在风格上自有特点,步步入景、行之雅名、景又借景、格扇花窗、尺半石桥、片石纹水(现在看应该是按风水布的局)、寸瓦叠檐、垒石堆巧,建筑风格融入了皇家园林的一些元素,加上文心雕龙般的工造设计是不同于江南园林和徽派建筑的地方,构思上寄意儒雅的,比如个园“壶天自春”、何园“人生如舟”,走园子如读文章一般,远客也许会在某一瞬间和园主人的灵魂不期而遇。 扬州的青石老巷长长远远的,七折八转各有千秋。 文昌路安乐巷里有座素朴的三合院,朱自清故居,来访的游人都会想起荷塘月色,我更喜欢《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那种味道,那“汩一一汩”的声音回于耳际,朱自清同俞伯平在“七板子”上踏月游秦淮河,他笔下的秦淮河是小秦淮河,这条古河有很多老扬州人的梦,小秦淮南北流向,钞关向北至御马头,小秦淮是否和也我们一样在书里墨里看它们的过去,又会否常忆浮生六记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东关街里面很多巷子,有条后巷的青砖墙壁上长着一排春季开橙花的藤、一根藤穿格窗而上,江泽民旧居在里巷;还有一个巷子里几乎都开起了小酒馆,有两家淮扬菜馆味道足常爆满;雨天可以躲进汪氏小苑安于天井下听雨。曹李巷有清代故居,巷子口很多做小生意的,面点、排挡、小馆、缝衣铺、足疗店,也有卦摊和旅馆等,巷子里文化生活氛围较浓,墙上有镶贴整齐隶字书写的图挂,内容多是传统的故事和典故,一直向北就到仙鹤寺了,仙鹤寺是中国四大清真寺之一,宋代穆罕默德的第十六世裔孙来扬所建,在扬州繁华地段也是路标,常去那买锅贴。 因有古巷情结,城内的老巷子想是走遍了,掂着零食穿梭其中如同走进了书:阁楼的吊栽、门前的石狮、老木的门楣、养花人的家、书屋、银铺、黄桥烧饼、老槐树、桂花藕圆,也许就这些,我一遍遍的走出又走进。 扬州,春揽烟柳秋照玉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走进扬州的同时也是驶进一部历史长卷,以瘦西湖、个园、何园为代表的江南名园、历史文化明街东关街、大东门、南门外水榭、“三影”南池、彩衣街、北门冶春、飞鸟集集的宋城湿地、凉月梅花的蜀冈西峰、大明寺(鉴真纪念堂)、仙鹤寺、平山堂(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八怪纪念馆、天宁寺、汪氏小苑、史公祠(梅岭)、从在隋唐流出的古运河、小秦淮、茱萸湾、渡江桥、城外的仪征竹海、生态月塘,高邮湖、文游台、尧帝故居神居山、古汉墓群、瓜洲渡等。 扬州别名淮扬,古称邗国,吴王夫差开邗沟后改邗城,江都、广陵、维扬等都是曾用名,名字的更迭是历史的兴亡变迁。扬州称谓起自隋文帝,文帝改吴州为扬州,后隋杨帝改名江都郡,唐高祖武德九年改回扬州至今。隋杨帝杨广任扬州总管镇江都时自余杭至涿州修大运河,登基后有史记载:“八月壬寅,上御龙舟,幸江都。以左武卫大将军郭衍为前军,右武卫大将军李景为后军。文武官五品已上给楼船,九品已上给黄蔑。舳舻相接,二百余里。”。扬州自隋兴起到唐代出现了“天下之盛,扬为首”的空前的繁华,央视播放过记录片海丝传奇《扬州城里的外国人》,“广陵重镇,富甲天下”“扬一益二”,繁华超过长安和洛阳。晚唐后战火不断,明末又遭遇多尔衮十日屠城,至康乾时繁荣再现。摘画舫录一段描写“乾隆辛未、丁丑南巡,皆自崇家湾一站至香阜寺,由香阜寺一站至塔湾,其蜀冈三峰及黄、江、程、洪、张、汪、周、王、闵、吴、徐、鲍、田、郑、巴、余、罗、尉诸园亭,或便道,或于塔湾纡道临幸,此圣祖南巡例也。后增天宁寺行宫,香阜寺大营遂改坐落。迨乙酉上方寺建坐落,方于北桥设御马头,至此策马由御道幸上方寺。其马头例铺棕毯,奉谕不准红黄等毡。御道用文砖,亚次暂用石工,馀照二十二年定例用土铺垫。此即至上方寺过运河东岸香阜寺,复过运河西岸高桥、梅花岭、天宁门、天宁街、彩衣街、司前三铺、教场、辕门桥、多子街、埂子上,出钞关、花觉行至钞关马头御道也。道旁或搭彩棚,或陈水嬉,共达呼嵩诚悃,所过皆然。乾隆乙酉,游上方寺,万民随马足趋瞻,或有践踏麦苗者,御制诗云"马足纷随定何碍,躏蹂惟惜麦苗芒"谓此。” “怀揣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是当时写照,商贾骚客云集,冷月波心,横笛吹出多少传世名篇,一曲昆戏正拈着遥远的音符…… 一、江南好 扬州好,最是瘦西湖。 春雨生烟白鹭落,红桃掩雾画船出。 词在五亭书。 二、如梦令 长去西湖拍鸟,灰鹊白头相绕。 鸭自水中游,戴胜画眉临草。 休吵,休吵,冬日这边安好。 瘦西湖是扬州最大的园林,过去是护城河,迄今已数次改造,条带绵延十余里,园林依水,接柳傍花,园外大虹桥,园东玉版桥、小虹桥、西边二十四桥,中有五亭桥,等。亭园草堂长榭水阁回廊均有花木与之分布,鱼台和白塔遥对。汪沆有诗“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做瘦西湖”,瘦西湖名字由此而生,可想而知当时是如何的歌舞升平。公子王孙,红衣翠袖,歌舫,舞舫,楼舫,船舫,绫罗起舞,丝管声声不舍昼夜。 瘦西湖有东南西北四个门,大虹桥南门,东门五亭桥北,北门万花园,西门二十四桥(二十四桥现在只是一个统称,“二十四桥明月夜”在哪不得而知。),南门大虹桥,我都是从汶河路过来经大虹桥走南门进园。 湖上的五亭桥是扬州城的标志性建筑,建于乾隆年间,五个错落的黄亭形似莲花又叫莲花桥,在瘦西湖的中心位置,也是园内中心景观。桥下,舫如画熙然然,亭上风四季不同,铜风铃在翘角下嘀呤嘀呤的敲打了画舫里鱼台、水榭、白塔的过往,斑驳的拱洞下风生水起,菖蒲在石墩的夹缝似行亦吟…… 上元我在这里放过河灯,中秋等过月。 进南门过长堤春柳就是白鹭州,烟花三月白鹭在开着兰花的水边轻踱,长嘴衔着刚撅来的一根青芜翩然落到树梢,洁白的精灵,也喜欢这美丽的地方,小岛的树林被它们安满了家,有成窝的有正搭建的,还有苍鹭,池鹭,雁,鸭。 白鹭是动了尘念的仙子在孟春降临瘦西湖。 草堂背东向西临水而坐,和鱼台、五亭桥隔水而望,东北方是小金山。横额,“湖上草堂”,左楹,“桐间露落柳下风来”,右楹,“莲出绿波桂生高巅”。堂内南北东三方开窗,形、影,动、静悉数收纳,秋月皎洁,桂花飘砌。 走进草堂似乎是瘦西湖的窗由此为你而开。 徐园在长堤春柳北,大军阀、一代枭雄徐宝山的祠堂,徐酷爱古董,人称徐老虎。身后比较悲惨,对他的人生也贬多褒少,其死因几乎一致的说法是:后来成为袁世凯死党,国民党人以送古董为由将其炸死,葬于镇江。袁世凯亲自写祭文,扬州商贾在瘦西湖为其建筑祠堂,就是现在徐园。徐園(园的繁体)两字为当时扬州最著名书法先生袁吉所写。扬州导游对于徐園两字这样解说:徐生前多次向袁求字不得,便在袁酒后想了一个办法让其动笔,风吹酒醒袁觉上当,于是把園字口内袁写成虎,意思是老虎被困。这一说法从时间上就说不通,历史资料记载徐园在徐故后建,可有谁会在生前为身后求字?而作为书法大家也不可能随意在他人故后戏薄,导游的解字是否因其霸行一方招致的泄恨之说而沿习至今? 钓鱼台四面环水,西向五亭桥,一条长堤通陆,游客沿堤去返。 原名吹台,据说当时乾隆曾在此钓鱼,但鱼不咬钩,陪同的盐官情急之下想出一办法,命擅水仕从藏于水下以苇杆吸气,偷偷把备好的鱼放于钩上,乾隆帝见大鱼频频上钩龙颜大悦。 钓鱼台集瘦西湖风雅于内。形似双鸟临水,黑色飞翼上下两层、翼下是四方黄台,坐西向东,东方通开,台内固梁加柱雕栭、立过门边栅,梁、柱、边栅皆镂空。东梁外横匾“钓鱼台”西梁内题“吹台”,启功书联“浩歌向兰渚(徐彦伯诗),把钓待东风(杜甫诗)”,台之南北西三壁开月亮洞,台外碧水自圆洞透影入框,白塔、五亭桥、舟舫于台内呈景。钓鱼台设计独到工艺精细,当为瘦西湖点睛之笔。 醉花阴: 曲水鱼台独自倚,白塔莲桥里。 有画舫轻悄,桥下招摇,一对鸭游戏。 黄花瘦了知何意,小令书相忆。 风月总关情,只是今生契阔无从计。 去扬州不久母亲离世,心底麻木已无心其他,但瘦西湖的风水、花鸟还是走进记忆,感谢那些日子它们的相伴。 凫庄也是我爱去的地方,长长的水榭跟着野鸭、鴄鵜走,水閣里和水风擦肩,无人之时廊前榭里云水之间浑然流年。 凫庄两首: 一、凫庄偶记 凫庄连翘有花发,游来游去小野鸭。 见人泅水顽皮去,镜湖一面影无它。 二、醉太平 凫庄水西,时冬景怡,春华一曲秋实,鸟群儿绕枝。 东椋正栖,西翁不离,红珠黑果玩皮,赋流年好啼! 注:于年12月椋,椋鸟,翁,白头翁 古维扬人擅种花,“十里栽花算种田”,时有“梅花岭”“傍花村”等,瘦西湖的花只是一个缩影。 我认为扬州名花有三朵:琼花、芍药和腊梅。瘦西湖有两朵,琼花和芍药,另一朵腊梅当在梅花岭,这朵是我加上的。扬州梅花也确实多,老园子几乎都有腊梅,蜀冈西风的春天,一边梅林赏梅一边在冈上放筝,踏春就开始了。茱萸湾也好多梅花。 琼花,琼花是扬州市花,形似洁白的小花伞,八朵小白花在蕊外绕圈绽开,素有“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之誉,扬州当地有一说,此花是由杨帝之妹幻化,但《隋书·列女传》里记载,兰陵因未与其夫一同流放忧愤而死。关于琼花的逸事很多,灵花异木和人类一同在历史的长河里传奇着,春风送东清花飘逸…… 万花园三月芍药花开,西园艳天,古时候芍药是春天里传递爱情的花。扬州人种芍药历史悠久,扬州芍药与洛阳牡丹齐名,东坡任扬州知府前,扬州效仿洛阳,用十万枝芍药举办芍药万花会。《东坡志林》“扬州芍药为天下冠。蔡蘩卿(苏前任太守蔡京)为守,始作万花会。”,此举渐渐变味,官吏奸腐益甚,苏轼上任时值花会,深感百姓疾苦,下令取消万花会。有苏诗记“花会检旧案,用花千万朵,吏缘为奸,扬州大害,已罢之矣。虽杀风景,免造业也”。此善举深得民心,被传为佳话,扬州芍药也多一美谈。 沚兰、紫荆、梅花、樱花、郁金香、玉兰、荷包牡丹、格桑、菊花、紫藤、连翘、紫薇、石榴,及我记不住名字的花都在瘦西湖大花园都个自浪漫个自芬芳…… 紫薇,紫薇怕痒,夏季开花,木干光润似肌,挠她,就花枝颤动。 石榴是过去江南女子的陪嫁,进门后可以带给夫家好运,取意多籽多福儿孙满堂,瘦西湖里很多蟠曲结瘤的老石榴树。 桃花,农历三月最装点湖光的当属红桃,桃花不愧美人靥,那一色红是最衬画舫的。烟花三月,桃红柳绿十里绵延,一抹桃红含雨带烟,画舫无边轻摇,欲往春秋还是明清? 瘦西湖美丽的花卉实在多,虽独有一处景点名万花园,然自入门后便堤柳花间,扬州的花似为园林而生而娇,园林得花之妩媚,有如影随形之妙,不得不赞叹花艺花技的纯青。 “三春爱赏时,车马喧如市”的古扬城花市又为多少今人思慕…… 宋夹城,宋时成楼,在瘦西湖东北方,水路互通,高高的城墙上常有一群八哥站岗。占地面积很大,城楼、陈列室、战桥、古粮仓、练兵场、广阔的湿地、成百上千的鸟,当时门票五十,现为体育馆已经开放。最初是跟白鹭而来,然后就如发现新大陆一般,木栈道下面湿地里好多的红顶子水鸡,草甸上一群椋鸟此起彼伏,戴胜在这里不怎么怕人,白鹭盘旋后落在芳洲或木巔。操练场上好玩的东西特别多,有网兜样的秋千、平衡桥等等,它们当时几乎属于我自己,因为游人很少,我最萧散的时候是在城楼上幕天席地,一本书,一排八哥,一对鶺鴒,一只白鹭。 忆江南 夹城好,城上舞鹡鸰。 席地好音心上落,观书白鹭树头停。 归日入诗经。 从北京的紫竹苑知道鸳鸯的风流后,在扬州又叹鸠的钟情。那是一个初冬,史公祠以西的高林中,视线被一对斑鸠的奇特吸引,其中一只恭顺的对着另一只鞠躬,受躬的鸟不断的换地方,而他就这样躬而随之。后来知道雄鸟向雌鸟鞠躬是鸠的求爱方式,成功后便相守下去。 瘦西湖的烟雨里常见其双双卧于湖洲草甸,寻常的草甸因此散发出远古的美。 史公祠于梅花岭畔,是民族英雄史可法的祠堂,内有史公义子为其立的衣冠冢,门东下南桥就是繁华的盐阜路,桥下的水西往冶春。初时是寻梅而至,那是腊月里,东行至墙外忽一屡冷香飘过。抬头见“史公祠”,买票入园,门票二十元。 进大门见一道月亮门,门内梅枝交错黄花朵朵,腊梅已盛开,暗香阵阵。 入月亮门:正中是史公祠堂,匾额“飨堂”,匾下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堂后是衣冠冢,冢背靠梅花岭,后院是厅、馆,遗墨厅前有一株两百多年的腊梅,花期比素芯腊梅晚半月左右,园内工人说是冬腊梅,推算一下时间往前两百年差不多年前,史公就义于年。这一百多年梅花岭又经过多少事,这棵树是为缅怀或敬重而种吧。 来此观梅愉悦心性的同时,更叹史公宁死不屈的悲壮风骨,想他所侍的君王、他身在的环境和他的位置,他还能怎样,如果他知道清朝延续了华夏文化甚至有康乾盛世,他会为自己而哭吗?那段悲壮让扬州的梅花与众不同,因为史公扬州的梅花走进了中国历史,因为史公,在扬州的名花里我为梅花加一朵。 忆江南: 花含笑。 一岭清梅幽似画,千年冷月雅如诗。 香染女儿衣。 “秋在夏雨声中入,春在寒梅蕊上寻”。 个园在扬州东北部,四大名园之一,两淮商总黄志筠的宅邸。南门在东关街,北门在盐阜路,位置寸土寸金,构思新颖设计巧妙,运用黄石、太湖石建山布洞,桥横水上,月牙出塘,两山抱楼,“壶天自春”,春夏秋冬真个好一壶天。个园的风雅是在骨子里的。画舫录对黄至筠的记述“素工绘事,有石刻山水花卉折扇面十数个,深得王(翚)、恽(寿平)旨趣”。园主筠字竹之青美,所以定是对竹情有独钟的,从园中布局可见,园前月亮门两侧布竹坛,竿竿青竹个影白墙,坛上石笋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春天便从这里开始了。 全景以竹石为主:万竿秀竹珍品众多,斑竹、金镶玉等都得以一见;石,精选太湖石黄山石等,造型奇异玲珑。 抱山楼是主人客厅,连接夏山和秋山。从楼上回廊俯瞰,奇石堆叠的四季假山是贯穿全园的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水画,山边、亭旁多奇花老树,修竹摆风,满园四季青翠。 园内遍布文人雅客所留的诗联,这些瀚墨为南北游客增一份雅。 诗记个园: 商贾遗风诗引路,竹石把景自春游。 风摆修竹千个舞,登秋举步抱山楼。 个园是百行不厌的园子,喜欢在抱山楼上和幽簧合影,喜欢假山洞里的猫,喜欢横于水塘的那一根光润石板桥,喜欢透过无心窗的冬山老腊梅。 扬州的东关街是著名历史文化名街,南北走向,可以从东关城门步玻璃栈桥过来,老店新铺在黛瓦飞檐下东西两列。旧色木门楣嵌在青砖里,门栓两侧,迎门红灯笼,进门见楹,各色营生就在老式木宅里展开。街有岔,里巷仍有洞天。游人接踵,商业气氛如此浓厚却无造作,踩着青石板的狭长古巷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繁华似理应如此。裳铺、鞋铺、银店、玉行,近两百年的老字号谢馥春、三和四美酱菜,酒坊、酒肆、茶社、客栈、汤圆坊、饭馆,字画行、剪纸坊、三把刀铺、葫芦铺、米行、饼店等等,门前人如流水。 我光顾最多是一家老式藕圆店,店的吃食都是离不开藕的,一碗藕粉圆子加一勺橙黄桂花,甜香滑软。五个汤圆,六七瓣花,这么简单,就会特意往东关跑一趟。 东关街景: 东关街古巷深长,食饼品茶安一旁。 坊行铺店频擦袖,傍晚灯红无客忙。 如果东关的红火未能尽兴可以趁华灯来对面的东关古渡,绿柳抚晚,沿运河踏一堤月色而归。 快离开扬州的那些日子又来东关街,进了一家剪纸店,一对老年夫妻店,店布置的朴雅,不同的剪纸装裱出不同格调的艺术品,有小册,有大小墙挂,有雅俗共赏的红色动物图案,有脸谱,有雅如月光的白梅花,从心里喜欢。进店的时候女主人很是热情的介绍,待我说出先看一下过些天再来买后,她便不再继续热情招呼。我是提前安排了统一购物的时间,但对手工作品的要求必须是美与善的融合,更在意物品传递的信息以及日后和它的朝夕。剪纸没有买。 东关街自年下半年部分街头巷口华丽转身感觉不似初见时自然,街上添了一些公共设施比如排椅铁人造型等,虽然方便游客休息,但少了自然有了些景区的感觉。 南池好,百鸟自安家。 汲水白鸰荷上落,穿竹紫燕雨中斜。 梅柳古人插。 影园今名荷花池公园,也名南池,老城南门以西,扬州开放型园林。 明末江南名士郑元勋为其母所建,时名影园,曾为江南名园之一,如今垂钓、约会、健身及老年人在此围坐打牌、遛鸟等,园通四方,东西有门,南北有进出之路。3月连翘烂漫时满园的黄花竞相翘楚。 南面荷花池路是附近居民的生活一条街,街上有座桥,桥上总有一帮人坐着马扎围圈下棋,桥下有条小路,路口有棵不知道叫什么名的蒲扇形叶子的老树,树顶叶下有个自然天成的鸟窝,常有鸟在那兜风,堤下的银杏树已长到房屋半高,履荷堤凭栏进园,岸上的人家在墙垣上种菜,这成为旧河堤上纯朴的景色。街上门店和摊位并存,豆腐店(扬州的豆腐和别处真的不一样,一条条的叫干丝,水泡后用滚开的水大煮,加点糖盐鸡汤菜丁什么的,呵,我不善厨艺说不好,本地讲大煮干丝,挺好吃。)、酒楼、茶楼、衣服店、水果店、大麒麟阁分店、饼店、面点铺、烤鸭摊、快餐摊、鱼摊、果蔬摊,秋季有大闸蟹(中华绒鳌蟹)卖,冬季有个女人常兜来几支可怜兮兮的野鸡贩卖,河边东南角有擦鞋的,还有一个常年叠卖纸元宝的老妇人。城市里都在清理摆摊的小商小贩,他们走了剩下安静的街,市井消失了,市井里的八方事也没有了。 东门就是公园正门,下台阶不远处是太湖石坐落的假山池,太湖石据说是乾隆年间的,5月青蛙坐在莲叶后面的山洞里咕呱咕呱,过假山是一块杨柳环绕的宽阔场地,一面碑斜立,碑上刻着郑元勋的《影园自记》。场正西一座身雕莲花的汉白玉桥从河上跨过,桥南就是荷花池,夏季荷香数里。场北有条鹅卵石径,石径弯处是一个南北走向的通幽小径,出径会看见一块立着的石头碑,碑上书“淡烟疏雨”,这是影园的幽处,腊月里寒梅在这里悄然迎春。淡烟疏雨再向北,有浮满细碎绿萍的水径弯弯绕绕,蹬上不规则的花岗块石过水径就到园的东北,二道河分割东西。沿二道河岸进出北园。 西门外清秋季,公路两边是高大的法国梧桐,在人行路上走的时候会听到落叶踢踏声,随口而出“天凉好个秋”。 影园几经战火留下断亘残垣,如今参照“影园自记”记载重新修建。可以透过画舫录看园子的前尘“园之以影名者,董其昌以园之柳影、水影、山影而名之也。公童时,其母梦至一处,见造园,问谁氏,曰:"而仲子也。"比长,工画。崇正壬申,其昌过扬州,与公论六法,值公卜筑城南废园,其昌为书"影园"。额营造逾十数年而成,其母至园中,恍然乃二十年前梦中所见也。园在湖中长屿上,古渡禅林之右,宝蕊栖之左,前后夹水,隔水蜀岗蜿蜒起伏,尽作山势,柳荷千顷,萑苇生之。园户东向,隔水南城脚岸皆植桃柳,人呼为"小桃源"。”又“水际多木芙蓉,池边有梅、玉兰、垂丝海棠、绯白桃,石隙间种兰,蕙及虞美人、良姜洛阳诸花草。由曲板桥穿柳中得门,门上嵌石刻"淡烟疏雨"四字,亦元岳所书。入门曲廊,左右二道入室,室三楹,庭三楹,即公读书处。窗外大石数块,芭蕉三四本,莎罗树一株,以鹅卵石布地,石隙皆海棠。室左上阁与室称,登之可望江南山。” 书画家懂其昌以三影之象命名“影园”,园建成后郑母进园说曾于梦中来过,于是影园又增一影“梦影”。 影园是离奇的地方,更为震撼的是园主郑元勋的惨烈遭遇,明末一大出奇冤案。郑不顾个人安危单骑出城救扬城父老,遭疑被扬城人无情砍死,无比凄惨。史可法来扬时为其平反。 淡烟疏雨东边立的碑刻《影园自记》,是郑元勋写的建园初衷及园成后情景交融的春秋以及母亲的梦。我曾擦拭过碑上的污渍,不知碑是何时所刻但文记的主人让人心怀崇敬。 荷花池公园还有一件更奇怪的事:事是一位朋友讲的,南池中央有一个小岛,年发大水的时候池边的房屋都漫顶了,小岛始终漂浮在水面,他的家人及一些邻居当时就在坡口洗菜,他家住在高坡上,路比下面人家的屋顶还高,坡下的人家都淹了,下面屋顶也看不见了,但还能看见水面的小岛,小岛一点都不高。事后,街坊邻里的老人们就想起岛下曾有金脸盆的传说,自此以后这的人就说荷花池里有块宝地。这块宝地还有一个金竹子的传说,有个小孩每天起早卖油条,总会经过一个寺庙,庙里的和尚每天都拿他的油条不给钱,孩子善良也就没要钱。时间久了终于忍不住对和尚说“我是小本生意,你每天吃油条不给钱我有点背不起”,和尚就把孩子带进庙里给他摘了一篮子竹叶,说“我没有钱,就给你一篮子竹叶吧。”小孩没说什么提着叶子就走了,越走越气,“不给钱就算了,给篮子竹叶有什么用”,走到一座桥上就把竹叶倒了,回到家中看篮子边一个东西金光闪闪,拿下来看原来是片金叶子。大人问了情况,回去再找那座桥和庙怎么也找不到了,就把孩子看到的庙叫金竹寺,桥叫撒金桥。孩子是荷花池附近的人,人们猜测金竹寺在荷花池下面,就把金竹寺和金脸盆联系在一起了。 因为近,我常来此拍鸟、观荷、赏梅、健身,因为离奇和崇敬,长坐淡烟疏雨处。 扬州的几载,荷花池公园曾有走过的数不清的路,随四季轮转即兴了一些微小诗令。 诗一、南池初冬 年11月4日整夜大雨翌晨又大风,午后去南池已藕倒管倾, 信步走去湖面渚上青芜野花安然无恙,水面时而有鱼跃出…… 冬近南池景亦姝,野花渚上点青芜。 鴄鹈水镜寻常入,翠鸟低枝等鱼出。 诗二、晚秋偶感 悲风日日刮秋叶,刮过残荷到柳家。 黄叶堆积惆怅处,水边连翘暗开花。 词一、卜算子.岁末梅开 年12月,岁末荷花池柳叶满地倍增惆怅,影园淡烟疏雨处腊梅却悄悄开放…… 金柳瘦南池,簌簌冬风里。 岁末偏将寂寞堆,寸寸冰凉地。 惆怅有香袭,端的寒梅至。 细数梅黄五六株,花有十一二。 诗三、咏腊梅 腊梅花似小玲悬,树树黄铃香暗桓。 江南腊月因它好,枝上小莺歌大年。 诗四、飞雪迎春 两天风雨三天飞雪,春寒料峭。年2月19日,雪晴访园,红白水鸡、䴙䴘徑自水中,大山雀在柳干上跳跃,含苞半月的红梅绽放了,空里鸟哨之音此起彼伏,细看柳枝已吐芽。今年的春寒正和主席诗词: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雪后微吟天色好,雀莺浦上竟吹哨。 敢问红梅几日娇?原来飞雪迎春到。 诗五、.冠纹柳莺啼春图 小鸟冠纹啼玉柳,二三四五有十一。 舞来西柳荡东柳,线线条条嬉几时? 词二、点绛唇初秋 谁解心秋,南飞燕燕吴侬语。 影园荷曲,冷落元勋记。 柳暗杨深,仍在红花里。 风无意,些些涟漪,惹了离人绪。 微诗:荷(三首) (一) 豆娘就喜欢刚出水的尖角 因为它们一样小 (二) 圆圆的荷盘下总是挤满了青钱 谁不想生如夏花 (三) 最后一朵菡萏被绿盘摇醒时 已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 登月湖 仪征好,落月两弯弯! 芦苇风中长愰漾,鸥鸡天上信盘桓。 鹭自御牛玩。 登月湖原名月塘,当地人也习惯称月塘,位于仪征市月塘镇,因湖似两道弯月而名。5月19日阴天,湖边风很大,芦苇、野花、青草随风优荡,像是诉说这里的美丽。 不经意间白鹭翩然飘下,牛儿和青草厮磨着,大群的鹅在水边咯咯唧唧,弯弯的小土道上常有黄鸡往来,家鸽、野鸽就喜欢落在你前方,牛背鹭坐着牛背晃晃悠悠的走,八哥们竞相效仿,秧鸡绕着天空盘旋。湖中,野鸭领着孩子们游泳,锦鸡正在你回头时飞起,近湖的水草和水反复的亲昵,细碎的红萍摇红一水间,草莓红到你脚下…… 在仪征西南有一个龙形山脉,山不很高但有势如龙盘桓,青竹随山势起伏蜿蜒,土木清香,路上野花好音相随,山中有涧,山顶松涛阵阵…… 诗记仪征竹海: 仪征小境隐幽天,蜿曲蜒回龙上巅。 巅上松涛浮野色,腰间竹海笼青烟。 竹林有致循山落,旅者依稀沿路前。 暖草好音皆作伴,竹筏水上裸足闲。 文游台在高邮县,建于宋代,有古迹留存下来。因秦观是高邮人曾在台内读书并邀苏轼、王巩、孙觉等群贤集会而闻名。 台前盍簪堂的四壁嵌帖是清代嘉庆年间高邮知州师兆龙筹划,由当时金石家钱泳将苏轼、秦观的书法勒刻,为了纪念当时诸贤相聚。台内东西横梁分别悬挂“稼禾尽观”和“湖天一览”,可以想象当时辽阔的绿禾湖天之貌。古代这里是集会的去处,秦观、苏轼当时的那场盛会以书画诗文的形式得以流传以至后来文人墨客来此访贤。 台上两根楹柱间摆放西园雅集图是绘画当时的场面,背面是记载当时盛会的文字。文字记述每人的装扮举止和周围环境,我顺着慢慢读下去,虽有些字不认识但仍可以连续下去,描写得生动细致场景重现眼前,“八百载风流宛在”。 文游台下有庭园、竹院、警世钟、井、石座、很多怪狮子,西边建有泰山庙,东边是很大的荷塘。 可以遥想当时,藕风吹卷书页,窗外芰荷盏盏芙蓉凌波,少游或泛舟荷浦飘洒长袖,或泊舟而眠。 景区是3A级收费30元,虽是宋代留下来的建筑但因很少人去而疏于打理尤其在冬季看起来比较萧条,只得从当时的文字里感受当时的盛会场景。 如梦令 清早小樱初放,雀鸟临风张望。 东盼啊西瞻,自在中央悠荡。 歌唱,歌唱,快快一同枝上。 白头翁 白头翁落玉兰花,婉啭清啼绕我家。 三五一群相互和,青春作伴共年华。 白头翁,又一 白头翁好玉兰枝,长向此中默默栖。 盛夏风光勾旧忆,相思为有青春时。 野菊 小小野菊墙院栽,三三五五抱风开。 冬来秋走它不问,簇簇黄花结伴来。 鸽记 辛卯年,江南腊月,冬日暖阳,长椅把书。巳时,余光见有鸽凭阑,怕惊扰,故做不以为意状,心道,各自相安。须臾,又一鸽飞来,与前鸽紧密。因对鸽所知不多,遂生好奇,置书于座悄然窗前,临窗半米止步,仰观。我无声息却被鸽见,后者旋即飞起。此鸽棕羽光耀,乍飞时白圈黑尾如扇旋起,知是雄鸽。见之飞起心有所怅,目不离它。鸽飞旋,于对面楼宇稍停,环转重回,想是知吾对其无伤,故复相亲。天地灵物,非只人类矣。花鸟灵秀皆伴身边。 春华秋月怎安排?五月又花开。 独行从此伤痛,光景不重来。 思往事,念难挨,任徘徊。 更江南雨,点点滴滴,敲打心怀。 茱萸湾景区在扬州东北郊,是集动植物园为一体的半岛型生态园,动物、鸟类、水禽几乎都是散养,和人零距离接触。十月林木青郁镶金,在这里坐伴水鸟、野鸭,和黑天鹅纯真无邪的对视……后来知道它们被剪了翅膀不能飞上天,便不忍再来。 茱萸湾里水禽家,大雁泛波鹤找虾。 水边坐爱金秋画,送走天鹅来野鸭。 西风蜀冈隐梅君。疏影画香深。 绿萼素颜真,又宫粉、佳蝶恨春! 团花簇簇,蕊黄勾点,优冷月凝痕。 树下捡均匀,暗香送、诗梅几旬。 关联阅读行走丨南阳古镇,半阕尘半阕梦 行走丨齐鲁,藕香深处 行走丨再见剡溪 行走丨大雨将至 行走丨柔板 行走丨遇见三水潭 行走丨小桃源 行走丨柔板 行走丨泛舟湖上 行走丨梦里水乡 行走丨横路味道 行者丨我只是喜欢美和努力 行走丨在义乌的早晨醒来 行走丨心有旗袍千千结 行走丨煮一壶麦香下酒 行吟丨同题唱和:渡口 毕业丨匆匆年华,花样心情 行走丨我们最终都会输给时间 行走丨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行走丨颠沛流离的青春,我仍在听 旅途上的故事,请告诉我们; 有喜欢的文字,请分享到朋友圈。 孙晨月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sh/10264.html
- 上一篇文章: 文化江都的新文化地标扬州艺术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