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https://m.39.net/disease/a_5406114.html

杨雄是北周开国功臣杨绍的儿子。

支持杨坚改朝换代,建立隋朝。

隋朝文帝时期,历封广平郡王、清漳郡王、安德郡王。

隋炀帝杨广时,封观王。

杨雄的家世出身

杨雄的祖父是杨国,北魏中散大夫、征虏将军、司州刺史;曾祖父杨兴,北魏安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新平郡守。

杨雄的父亲杨绍,北周八州刺史、傥城郡公,曾经被赐姓叱吕引氏。母亲兰胜蛮,广平国太妃。

杨绍初仕北魏,多次随军征战,屡立战功。

参与平定关陇起义,受封元平乡男。普泰初年,授正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从平侯莫陈悦叛乱,迁卫将军。西魏大统初年,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冠军县公。抗击东魏,屡立战功。大败稽胡,灭亡南梁,颇有功勋,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燕敷二州都督。

北周建立后,受封傥城郡公。天和五年,进位大将军、豳州都督。治理布德,恩威并施。建德元年去世,时年七十五岁,追赠大将军、都督成文扶邓兆五州诸军事、成州刺史,谥号为信。

杨雄的母亲兰胜蛮,武则天的外曾祖母,广平国太妃。兰胜蛮有墓志出土。

她出身贵族,年出生,正处于我国历史上的北魏,出身鲜卑族,本来的姓氏为乌洛兰氏,家族定居在洛阳,五胡乱华后,很多少数民族改了汉姓,定居在洛阳的不在少数。她家族改为汉姓兰氏。

墓志记载:“太妃讳胜蛮,河南洛阳人也。”

兰胜蛮的祖父兰彪,在北魏历任直阁将军、阁内都督。其事迹不详,直阁将军为北魏的禁卫武官,保卫皇室,品级从三品下,地位在中垒将军之上。阁内都督统率皇帝左右的亲信侍卫。说明兰胜蛮的祖父也是皇帝的亲信大臣,要不然也不会把皇宫的安全让兰彪保卫。墓志中感叹兰胜蛮的祖父武艺很高,可惜没有上战场立功,有点大材小用的意思。“虽复恩深绕帐,任切期门,未尽屠龙之术,空轸割鸡之叹。”

兰胜蛮的父亲为安城太守兰润,武卫将军,事迹不详。但是墓志说他为国牧守一方,又是朝廷依赖的武将,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墓志中兰氏家族跟随北魏皇室迁移到洛阳,依附于英主建功立业,说明也是从龙之家族。

兰胜蛮秀气降神,柔灵挺质,从小接受汉族文化,不仅仅是她家族,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的后代基本上都学习中原文化。

兰氏经过中原文化熏陶,心怀仁义,温柔和顺,仪态万方,到了出阁的年龄,嫁给了帅气的杨绍,这也是胡汉两民族之间的结合,也是民族融合的大势所趋。

兰氏要说有多美,每个时代的审美观是不同的,但是在遥远的古代,处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从现代社会反观古代,估计就是现代的少数民族明星一样吧!

杨雄及其兄弟们

根据杨雄母亲兰胜蛮墓志记载,杨雄是杨绍的长子,史书上是次子,那么杨绍可能还有别的女人,杨雄就是嫡长子了,墓志说他是长子一点也没错。

《隋故上柱国司空公广平国太妃兰氏墓志铭并序》:长子上柱国、司空公、广平王,道亚三杰,功参十乱,经纶惟始,亲贤斯属。

因为只有杨雄被杨坚册封为广平王。

杨雄至少有三个兄弟。不按排名介绍。

第一位杨长

杨长的事迹不详。有可能是庶长子。下面会说到。隋朝时官职使持节、仪同、大将军。

他有一个儿子鹰扬郎将杨珉,而杨珉的女儿杨舍娘,被送进了李建成的府中当了小妾,这还是李渊给李建成选的!从侧面证明了杨舍娘的父亲以及祖父都差点意思,和杨长别的兄弟的后代没法比,杨长应该是杨绍的庶出子无疑。

据墓志记载杨舍娘有一子一女,儿子肯定是在玄武门之变后被李世民杀了,具体是哪个儿子不得而知,当时女儿被李治封为乐陵县主。

第二杨雄

本名杨惠,字威惠。

杨雄出生于年,弘农华阴人,他是隋文帝杨坚族侄儿,在北周时期杨雄就曾经“救过杨坚的命”。从杨雄以及祖上,都没有说是弘农杨氏出身,但是杨雄的后代子孙,自称出自弘农杨氏观王房。

《隋书》:观德王雄,初名惠,高祖族子也。父绍,仕周,历八州刺史、傥城县公,赐姓叱吕引氏。

杨雄父母都很帅气漂亮,他自然也遗传了他们的基因,也是非常漂亮,长大后,在北周宇文邕时,做了太子(宇文赟)司旅下大夫。

建德元年(年),杨雄父亲去世,丁忧服丧。

年,宇文邕胞弟宇文直趁宇文邕巡幸云阳宫时,在长安发动叛乱,攻打肃章门,被杨雄率领军队击败,叛乱平定后,评定功劳时,杨雄因功升职上仪同,封爵清水县子,食邑一千户。

宇文赟继位后,年,杨雄爵位等级提高到武阳县公。年,杨雄进封为邗国公,食邑五千户。

杨雄两年时间,爵位就到了国公;年,发生了历史上很有意思的事件,北周宣帝宇文赟为了享乐,把帝位传给了长子宇文阐,自己当了太上皇。

而且宇文赟还娶了杨坚的女儿杨丽华(皇后)。可惜的是宇文赟很快身体被掏空,在年去世。

杨雄的族叔(伯)杨坚担任丞相,当时杨雄在毕王宇文贤手下任职别驾,他知道宇文贤燕谋反的事情,偷偷的通知了杨坚,杨雄算是救了杨坚的命,宇文贤被杀后,杨雄因功授任柱国、雍州牧,兼任相府虞侯。此时的杨坚已经有了取代北周的想法了。

北周宣帝去世后,杨坚为了防备诸位王爷发动叛乱,派遣杨雄护送北周宣帝下葬,自己镇守都城。以上的事情都是发生在同一年(年)。

杨雄支持杨坚登基,建立隋朝,年,杨雄被任命为左卫将军,兼任宗正卿;很快就升职为右卫大将军,可以参加朝政事务。

同一年的五月份,杨雄因为是杨坚的族侄儿,所以成了皇室宗亲,被杨坚册封为广平王,这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啊,杨坚同时封杨雄的一个儿子为邗国公,但是出了点小问题,杨雄没有让儿子得道这个爵位,而是请求把爵位给弟弟杨士贵,杨坚同意了此事,同时还把杨雄的母亲兰胜蛮封为广平太妃。

当时的高颎被人上奏说他结党,杨坚询问杨雄有没有此事,杨雄回答“我经常伴随皇上左右,假如他真有结党的事情,我怎么会不知道,希望皇上明察”,杨雄算是救了高颎一命,可惜在隋炀帝杨广时期,高颎还是被杨广杀害了。

自古以来,掌握军权的大臣,以及礼贤下士威望高的人,都被皇帝忌讳,杨雄自然也不例外。

杨雄的为人处世,非常宽容,又礼贤下士。所以很有威望,私下里被杨坚记恨,因为杨坚就是这样夺取了北周的皇位,他对这样的事情非常敏感。

杨坚在开皇九年(年),为了不让杨雄掌握兵权,采用明升暗降,把杨雄任命为司空,这样的事表面上是升了职,其实没有了兵权,更加没有了实际职务,杨雄也不傻,知道遭到了杨家的打压,没有办法,只能闭门谢客,不和别人来往了。过了十年,在开皇十九年,杨坚改封杨雄为为清漳王。人生能有几个十年,杨雄沉寂了十年,可想而知,杨雄的心里也是非常憋屈的,无端遭到杨坚的猜忌,有“卸磨杀驴”的嫌疑!

《隋书·卷四十三·列传第八》:仁寿初,高祖曰:“清漳之名,未允声望。”命职方进地图,上指安德郡以示群臣曰:“此号足为名德相称。”于是改封安德王。

没两年时间,年,杨坚又出幺蛾子了,杨坚认为清漳王德名号和杨雄不符,所以又在地图上指了一个地方安德郡,对大臣说,这才符合杨雄的名号。于是改封为安德王。

杨广登基后,大业元年(年),杨雄被任命为太子太傅教导太子杨昭,可惜的是太子杨昭在年,就英年早逝了!

估计杨广也有为儿子出气的意思,把杨雄外放为检校郑州刺史事,又过了一年多,改任怀州刺史,不久又改任京兆尹。此时的杨雄六十八岁了,杨广还在折腾杨雄呢!

年,杨广亲征吐谷浑,让杨雄总管浇河道各路军马,慕容伏允大败,隋朝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

杨雄在年回到京城后,被杨广改封观王,杨雄坚决不当,说了一堆不受的理由,反正就是不愿意,杨广特意下了诏书不允许他辞王爵。

杨雄最后死在了东征高丽的路上,年,杨广任命杨雄为为检校左翊卫大将军,部队在泸河镇驻扎时,杨雄突然发病去世,享年七十三岁。被赐予谥号“德”。

杨雄一生,因杨坚而富贵,因此也被杨坚猜忌,这是皇室宗亲的悲哀。但是杨雄非常识时务,既然被猜忌了,那就闭门谢客吧,一直十几年。虽然被杨广起用,但是依然没有大权,到死也在大隋朝卖命,更是死在了前线,死了才不被猜忌,谥号为“德”,杨广终于承认了其才能品行,为时已晚啊!杨坚父子这就是“总有刁民想害朕”的心理!

魏徵《隋书》:“雄美姿仪,有器度,雍容闲雅,进止可观。”

杨雄的第一任王妃长孙淑信,上党王长孙稚的孙女,长孙景略的女儿。

继任王妃为王媛华,出身太原王氏,祖父王陵,父亲王焕为安州刺史。

第三杨达

他是武则天的外祖父,杨雄的弟弟。

杨达本名杨士达,墓志记载字叔庄。

隋朝时门荫入仕,为给事黄门侍郎、被封为子爵。

杨达作为司马曾经跟随随元谐攻打吐谷浑,后来迁吏部侍郎、开府仪同三司,转任内史侍郎。后来外放鄯州、郑州、赵州刺史,迁工部尚书、上开府,迁纳言,跟随司徒杨素、宇文恺负责东都洛阳的建设、为营造东都副监。

杨素曾评价杨达:“有君子之貌,兼君子之心者,唯杨达耳。

年,支持隋炀帝杨广东征高句丽,杨达为右武卫将军、进位左光禄大夫。同年5月,在军中去世,享年62岁(墓志65岁)。这一年的三月哥哥杨雄也是在军中去世的!

杨达的女儿杨牡丹,后来被李渊保媒拉纤,指婚嫁给了武士矱,他们的女儿有一个就是武则天。

杨达还有一个儿子杨缄,隋朝符玺郎,被王世充所杀,赠灵州刺史。还有一个女儿杨宝,嫁给了永嘉府队正郭伦。

第四杨士贵

他应该是杨雄的同胞弟弟,为什么这么说呢?

杨雄支持杨坚登基建立隋朝,年五月,杨雄被封为广平王,母亲兰胜蛮被封为广平太妃,本来杨坚还要封杨雄一个儿子为国公的(邗国公或者叫刑国公,记载有不同),杨雄没有答应,而是请求杨坚把国公爵位给杨士贵,小编因此猜测并且认为杨士贵就是杨雄的同胞弟弟,当时他们的母亲兰胜蛮还没有去世。

杨士贵其他事迹不详,只知道在隋朝历任直阁将军、岷蔚抚豪道五州刺史,爵位邢国公。

儿子杨誉,唐朝右卫副率、慈汾二州刺史。

孙子杨崇敬,在唐朝历任太子詹事、常州刺史、工部侍郎、鸿胪卿、散骑常侍、太子少师,封郑国公。孙媳妇京兆韦氏,唐朝曹州刺史韦元整之女。

以下主要以杨雄后代子孙为主。

杨雄至少有七个儿子,四个女儿。

第一杨恭仁

他是杨雄嫡长子,自父亲杨雄之后,他们的出身就成了弘农杨氏观王房。

他在北周时,就是上柱国,授仪同大将军,封爵武阳县开国公。

父亲杨雄支持杨坚登基建立隋朝,杨恭仁自然成为了皇族远亲,成安郡开国公,加授左宗卫车骑将军。后来任职了几年甘州刺史,回到朝廷后,任宗正卿。

杨坚去世后,杨广登基,历任工部侍郎,吏部侍郎。

杨恭仁在杨玄感谋反后,被杨广特别任命负责征讨叛军,在破陵大败叛军,之后又和屈突通一起擒获杨玄感、杨积善兄弟。

年,杨广巡游江都,杨恭仁被宇文述、裴蕴等人排挤,外放地方负责“讨捕盗贼”,在到达谯郡后,被朱粲起义军击败,逃回江都。

江都兵变后,杨恭仁辗转跟随宇文化及到了河北魏县,后来被魏州总管元宝擒获,送到长安。

因为杨恭仁早就和李渊认识并且有交情,李渊任命杨恭仁黄门侍郎,封观国公。

后来任职凉州总管,抚慰各部落,使得他们归附唐朝,所以被授予纳言(宰相)。

年,突厥入侵凉州,杨恭仁虚张声势,咋退了颉利可汗。后来又平定了瓜州刺史叛乱,并且生擒刺史贺拔威。

李世民上位后,杨恭仁历任雍州牧,加授左光禄大夫,代理扬州长史;观风使。

贞观十三年,杨恭仁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杨恭仁虽然经历丰富,时逢天下大乱,并没有因为改朝换代而出事,因为和李渊有交情,被封国公,而且被唐朝两任皇帝礼遇,说明这人不仅家世显贵,而且能力非常不错。

第二杨綝

他是被吓死的,历任义州刺史、淮南郡太守,司隶大夫。

杨玄感谋反后,弟弟杨玄纵从杨广处逃跑投奔杨玄感,半路上碰到了杨綝,俩人避人耳目,聊了一会,被司隶刺史刘休文上奏道杨广了,当时哥哥杨恭仁领兵在外,杨綝非常害怕,突然发病去世,被吓死了!

第三杨续

有墓志出土。

他门荫入仕,隋朝开皇六年,年,起家东宫太子(杨勇)千牛,随侍杨勇。

杨广时期,大业五年,被授予散朝大夫,大业七年(年),杨广亲征高丽,杨续父亲杨雄也带军出征,年杨雄死于军中,杨恭道当时正在杨广博陵郡离宫所在地,要丁忧。

年,杨玄感谋反,杨续被夺情起复,跟随朝廷大军平叛。

江都兵变后,越王杨侗被王世充拥立,后来被王世充杀害,杨续被王世充挽留(羁留)。此前任职礼部侍郎(越王杨侗)。

王世兵被李世民打败后,杨续进入李世民秦王府,后来李渊下诏让杨续出任岐州郿县令。

玄武门之变后,杨续封弘农县男,后来任职寻除秦州都督(李恪)府司马。

贞观三年,为尚辇奉御,又尚衣奉御,贞观五年,荆州大都督(武士彟)府司马。

贞观八年,授使持节、郓州诸军事、郓州刺史。

贞观十三年,授都水使者。

李治永徽三年(年)去世,高寿八十三。

从杨续的历任官职来看,这人非常有能力,不仅有治理地方的能力,而且军事能力也不错,还管过水利。

第四杨演

杨演事迹不详,官职不详。

第五杨钢

事迹不详,官职主爵郎中(主管封爵)、平阿公。

第六杨恭道

杨恭道比较倒霉,而且他的女儿也倒霉。

他是杨雄弟弟,在隋朝杨广时期发生了杨玄感谋反,不仅仅是杨恭道被裹挟,而且还有韩擒虎儿子韩世谔等四十余人都来到杨玄感军中。

杨恭道的大哥杨恭仁是代表朝廷平叛的,这两兄弟成了敌方。杨玄感谋反被平定后,杨恭道被流放。

没几年,李渊起兵反隋建立唐朝,最后统一了全国,杨恭道有谋反事件的污点,但是他的女儿成了齐王李元吉的王妃,玄武门之变后被李世民纳入皇宫。

杨恭道归顺唐朝后,贞观年间在魏王李泰府任谘议参军,李世民曾经派遣使者册封杨恭道女儿前齐王妃为婕妤。这父女两个命运都挺坎坷的!同时杨恭道的女儿还是武则天的表姐。

第七杨师道

他是杨雄的幼弟,隋末居住在洛阳,被王世充扣留,后来投奔了李渊。

他在镇守灵州时,两次击败东突厥入侵。

年,在征讨杨文干叛乱后,时值突厥入侵原州(宁夏固原),杨师道被在大木根山,截断突厥归路。后来回到朝廷后,担任吏部侍郎,累迁至太常卿,封安德郡公。

杨师道在贞观十年,接替魏征成为宰相,从来没有泄露禁中语。贞观十三年为中书令。

李承乾谋反,因为桂阳公主与前夫儿子赵节也参与了谋反,杨师道为其求情,惹怒李世民,降职为吏部尚书,可惜在任上选拔的都是庸才,被嘲讽。

杨师道曾李世民征高丽。

李世民返回长安后,杨师道被降职为工部尚书,又改任太常卿。

年病逝。

杨师道很有才能,但是任职吏部,选拔人才方面,就有点不行了,总起来说还是不通人情世故。

杨师道妻子长广公主,为唐高祖第五女,先嫁赵慈景,后嫁杨师道。

杨雄的儿子们,在杨玄感起兵后,有的作为朝廷正义的一方,有的被裹挟加入叛军,又经过隋末天下大乱,没有被灭族,还在唐朝做官,这里面不仅有杨雄的人脉,而且其中几个儿子投奔李渊有关系。

其实杨广并不怕各路起义军,在杨玄感谋反后,他才感觉到大隋朝要灭亡了,因为杨玄感代表的是权贵势力,当时有四十多位权贵后代加入了杨玄感反叛大军。

杨玄感起兵虽然历时短暂,但它标志着隋朝统治阶级的分裂,严重削弱了隋统治势力,加速了隋朝灭亡的步伐。

杨雄的女儿们

第一位:杨上慈

杨上慈,嫁赵国公李弼的孙子李义方。

李弼是北周八柱国之一(这时候的柱国很有权利,不像唐朝的只是地位高),太中大夫李永的儿子。

夫妻两个都有墓志出土,这两人的结合算是门当户对,从史料中我们可以知道李义方同辈兄弟中,都很不错,有八个同辈兄弟都有爵位官职。

其中李宽,上大将军、蒲山公。

李故邻,邢国公。

李裕,猗氏县公。

李仲威,真乡郡公。

李长雅,驸马都尉,迎娶隋文帝之女襄国公主,河秦二州总管、河阳郡公。

李憬,赵郡公。

李匡义,河东郡公。

从墓志记载看,李义方就差点意思了,19岁为独孤皇后挽郎(意思是出殡时牵引灵柩唱挽歌的少年人,比较流行于魏晋至唐期间)。

后来出任地方官,隋朝滏阳县令、尚书都官郎。

李渊起兵反隋,建立唐朝,在武德九年任职齐王(李元吉)府西阁祭酒,玄武门之变后,在贞观元年,被授予军器铠甲监,后来历任工部员外郎、员外散骑侍郎。

第二杨氏(其名不详)

杨氏是杨雄第三个女儿,她是嫁给了军事贵族燕氏燕宝寿。

燕宝寿家族是西魏、北周、隋朝三朝的上层军事贵族。

据李世民燕德妃墓志记载,燕德妃的祖父燕荣,北周时参加过讨伐北齐,隋朝时跟随杨广讨伐南陈,不过后来被隋文帝赐死了。

燕宝寿的事迹很少,因为父亲被杀的缘故,多少受牵连,一直没有出仕为官,他在小时候有神童的称号,而且在联姻方面根本没有受影响,娶的是隋朝观王杨雄的三女儿!

杨氏和燕宝寿的女儿就是后来李世民的燕德妃,而且还和武则天是亲戚关系,因为杨雄弟弟杨士达的女儿嫁给了武士矱,她们有一个女儿女皇武则天。

而杨氏和燕宝寿还有一个儿子,燕敬嗣,鄂郓二州刺史、昌平郡公。

第三杨氏(其名不详)

杨氏嫁给芮国公、特进、礼部尚书豆卢宽。

豆卢宽的家世出身很不错,鲜卑族。

豆卢宽的父亲豆卢通,北周骠骑大将军、驸马都尉、左武候大将军、南陈安公。

豆卢宽的母亲也不得了,是隋文帝杨坚的妹妹,隋太祖杨忠女儿,后被杨坚册封为昌乐公主。

杨氏为杨雄的女儿,杨和豆卢两家联姻门当户对,一个是皇室宗亲,一个是杨坚的外甥(外戚)。

《旧唐书》:大业末,为梁泉令。及高祖定关中,宽与郡守萧瑀率豪右赴京师,由是累授殿中监,仍诏其子怀让尚万春公主。

豆卢宽在隋朝时,为梁泉县令,李渊起兵反隋建立唐朝后,豆卢宽跟从萧瑀一起归顺大唐,被授予光禄大夫。因为有从龙之功,被李渊赐予姓氏卢,其实就是把豆字给去掉了!李渊还把女儿万春公主嫁给了豆卢怀让。

豆卢宽在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礼部尚书、镇军大将军(左卫大将军),封芮国公。

李治永徽元年,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追赠特进、并州都督,谥号为定。

儿子豆卢仁业,成州刺史、右武卫将军、芮国敬公,赠太子少保、代州都督;

儿子豆卢怀让,金紫光禄大夫、太府卿、驸马都尉、上柱国、芮国公。

第四杨十戒

有墓志出土,她嫁给了卫州刺史李君。

杨十戒出生于年,年(贞观十八年)在长安去世。享年五十八岁。

她风神慧敏,敬爱敦友,据墓志记载,丈夫李某应该是去世的早,而且不止有杨十戒一个女人,她扶养年幼的孩子,协调丈夫家庭其他女人的矛盾,并且非常孝顺公公婆婆,夫妻之间很和谐“方当弘启母仪,光宣女范,作师氏之龟镜,为庶姬之楷模。”

丈夫到底是谁不得而知,墓志记载“虽复夫贵於朝,妻尊於室,躬事组紃之务,亲视酏醴之品。”丈夫家族也是很显贵的,要不然杨十戒也不会嫁给她,说明也是门当户对的。

杨十戒的儿子李元诚、李元谨。

观王杨雄的孙辈

第一位杨思止

他是杨续的儿子,官职潞州刺史,湖城县男。

第二位杨思玄

他是杨演的儿子,在唐朝吏部侍郎。

第三位杨思敬

他是杨演的儿子,曾在唐朝为礼部尚书、后来在李世民贞观年间娶唐高祖李渊女儿安平公主。杨演还有一个从侄女是齐王李元吉的王妃(玄武门之变后被李世民纳入后宫)。

《旧唐书列传第十二》记载:恭仁弟师道,尚桂阳公主,从侄女为巢剌王妃,弟子思敬,尚安平公主,连姻帝室,益见崇重。

第四杨豫之

他是杨师道的儿子,杨豫之史载品行不端,朝廷曾让长孙无忌把他的家产以及仆人等,都分给了长姐以及同母异父兄弟赵斌等人。

后来在母丧期间,年,和永嘉公主私通,被永嘉公主丈夫虐杀。

杨豫之妻子是巢王李元吉之女寿春县主。

这一代其余人,杨思训为左屯卫将军;杨思讷为凤州刺史。杨思俭为卫尉少卿;杨思礼为岳州刺史;杨思简为太子舍人;杨思谦为光禄卿。

观王杨雄的曾孙辈

出名的有两人,杨执柔和杨执一。

这两位都是杨雄的曾孙,他们是杨思止的儿子。

传承世系为杨雄、杨续、杨思止、杨执柔和杨执一。其实还有个兄弟杨执虚为新安令。

第一位杨执柔

在武则天时期,因为和李唐皇室以及武则天家族都有亲戚关系,可以说是“双重外戚”,当时武则天娘家后辈中武承嗣、武攸宁都是宰相,武则天为了拉拢杨家就特意提拔了杨执柔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可惜遗憾的是,不久杨执柔就去世了。

第二杨执一

他的做官之路一波三折,先是被张易之打压,又被武三思诬陷,两次被贬。最后被李隆基重用,官至朔方军元帅!

杨执一,字太初,潞州刺史杨思止之子,李隆基曾任职潞州别驾。

杨执一,年出生,武则天初期,他起家左玉钤卫兵曹参军,袭封弘农县公。

当时张易之兄弟很受宠,由于杨执一总是直言进谏,得罪了他们兄弟,他们在武则天面前总是吹“枕头风”,于是杨执一被贬出京师,任职洛州伊川府左果毅都尉。

虽然杨执一和武则天有远表亲关系,但是也比不过枕头风的威力,有本事的人到哪儿都不会被埋没,这不杨执一到了洛州(洛阳),七、八年时间就因功被提升为游击将军、右卫中郎将,押千骑使。

武则天晚年在深宫里享乐,她根本不知道外界的事,年,神龙政变发生,武则天被逼把皇位还给了李唐皇室李显。

在这次唐朝的历史大事件中,杨执一作为右中郎将参与了此次事件,还立有大功。

杨执一作为中郎将率领禁军参加了政变,又拥立李显继位,有从龙之功,事后被封云麾将军、右鹰扬卫将军、弘农县公。又进封河东郡公,加冠军大将军,特赐铁券。

唐中宗李显很懦弱,她的皇后是韦氏,出身京兆韦氏,女儿安乐公主李裹儿,一个想临朝称制,一个想当皇太女,而在武则天下台后,武氏家族并没有衰落,武三思也想当皇帝,韦氏联姻武三思家族,内外勾结把持朝政,神龙政变的五位大功臣张柬之等人都被贬。

神龙二年(年),驸马都尉瑯琊郡公王同皎想要把专权的武三思暗杀掉,可惜事情泄露,反而被杀。

作为朝廷将军的杨执一本来没有参与此次事件,但是武三思父子怎么会放过掌握兵权的他呢,于是杨执一在被诬陷后,夺爵贬为沁州刺史。一直到景龙四年(),唐中宗李显念及杨执一功劳,才又恢复了他的勋爵,拜杨执一为卫尉卿,任剑州刺史。

经过唐隆政变,先天政变后,最终李隆基上位,杨执一得到重用。历任汾州刺史、凉州都督、左卫将军、河西诸军州节度督察等大使,右卫将军、许州刺史,检校胜州都督、处置降户等使、原州都督,左威卫大将军、检校右金吾卫大将军、朔方元帅、御史大夫,右卫大将军,金吾卫大将军、金紫光禄大夫、鄜州刺史等职,从一系列官职来看,都处于边境地区,也曾发生战事,其中杨执一立功很多。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初期,后突厥可汗默啜派遣儿子同俄特勒以及妹夫火拔颉利发率兵围攻北庭都护府,杨执一等将领协同作战下,帮助都护郭虔瓘击杀了同俄特勒,火拔颉利发等人被迫投降唐朝。

后突厥可汗默啜是一个有作为的可汗,一生都在征战,直至临死前还在劫掠铁勒部族,他对待唐朝的态度,非常反复无常,曾经为武则天的干儿子。

开元二年六月,吐蕃宰相尚钦藏到长安“献盟书”,李隆基接待了使臣,但拒绝签署。

没想到吐蕃一边谈判,私底下早就集结大军要入侵大唐,八月,吐蕃大将坌达延、乞力徐等率领十万精兵进犯临洮、兰州,兵至渭源,截断了关中通河西的大道,大掠陇右军马。

其实这事在谈判前,有个叫解琬给李隆基说透了这次谈判,估计吐蕃会使用诡计,李隆基没听。

杨执一就是跟随陇右防御使薛纳,经过近半年的艰苦战斗,最后“大破贼众”,先后斩杀吐蕃军数万人,缴获军器械、牛羊无数。“

杨执一直在边境做官十余年,虽然比不上当时著名的将领,但是他的能力还是很强的,最起码保境安民方面还是做的不错的,为李隆基牧守一方,要是能力不行,早被撤职了!

开元十四年,杨执一病逝于鄜州官舍,享年六十五岁,追赠户部尚书,谥号为忠,看杨执一的谥号,就知道李隆基对他非常认可。

他们的母亲是高惠,平原郡夫人。

杨执一的夫人独孤开,她父亲独孤卿云,唐朝右威卫大将军、上柱国、汝阳郡公,赠益州大都督。

杨雄的四世孙辈

杨执一的儿子杨濯,随州刺史。杨汪,殿中侍御史。杨涧、杨汲、杨汶。

这一代最出名的是杨慎交,他是杨雄的嫡系后代子孙,为杨雄的四世孙(玄孙)。

杨慎交传承世系为杨雄、杨恭仁、杨思训、杨嘉本、杨慎交。

杨雄为观王。

杨恭仁,特进、观国公。

杨思训,右屯卫将军、观国公。

杨嘉本,左卫将军、观国公。

杨慎交出身隋唐两朝盛族,或名杨睿交,本名璬,年出身。

杨慎交联姻皇室,尚李显的女儿长宁郡主。

在杨慎交参与神龙政变,参与诛杀张易之兄弟后,因为有功,赐实封五百户,本来他年少的时候就袭爵观国公。李显复辟成功后,长宁郡主升为长宁公主。

话说唐中宗时期,因为韦后掌权,长宁公主的母亲是韦皇后,李显又懦弱,长宁公主和其他公主以及贵妇人,大肆卖官敛财。

公主们都有开府置官属的权利,而长宁公主府不设置长史,其余等同亲王,她的食邑食实封两千五百户。

长宁公主的生活极尽奢华,为了在东都洛阳建立宅邸,花光了所有钱财,她在长安,不仅把唐初高士廉得府邸和左金吾卫的军营合起来作为宅邸,而且兼并了住宅西边空地作为马球场。

作为长宁公主的夫婿杨慎交,虽然参与了神龙政变,但是他再也没有什么值得介绍的事迹,不过有这样一个妻子,他过得还是挺滋润的。

杨慎交是怎么过生活的,人家不仅是贵族出身,而且尚公主,地位钱财自然不会缺,那么只有玩乐了。

《隋唐嘉话》:“景龙中,妃主家竞为奢侈,驸马杨慎交、武崇训至油洒地以筑球场。”

《旧唐书·吐蕃传》,中宗曾命他与李隆基、武廷秀等四人与吐蕃使者善击鞠之部下比赛,双方势均力故。

大概在唐中宗景龙年间,杨慎交和武崇训为了享乐,非常奢侈的建了一座马球场地。而且他们也不是一无是处,曾经被唐中宗李显派遣和吐蕃的使者随从,交流过一场比赛,敌我双方势均力敌,至于真实的水平很难说。当时参与比赛的还有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

杨慎交和长宁公主夫妇,在唐隆政变后,地位一落千丈,唐睿宗李旦被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推上了皇帝宝座。

杨慎交被贬为巴州刺史,后又绛州别驾,长宁公主随行。新唐书记载,长宁公主为了讨好唐睿宗李旦,把洛阳的宅邸根据睿宗年号改成了景云祠。

长宁公主为了生活的滋润,把长安的几处宅子卖掉,又把剩下的建筑材料卖了二十亿万的钱财,可见长宁公主得有多富。

据杨慎交墓志记载,他们在绛州呆了十多年时间,夫妇二人之间心情可想而知,地位一落千丈,最终杨慎交在年,死在了绛州官舍,时年五十岁。

再看看长宁公主的结局,借着杨慎交的棺椁回到长安主持丧事,后来又改嫁苏彦伯,至于和苏彦伯有没有儿子不得而知,不过杨慎交有两个儿子。

杨雄的五世孙辈

杨洄是隋朝观王杨雄的五世孙。

杨洄迎娶武惠妃女儿咸宜公主。

杨洄出身弘农杨氏观王房,杨雄嫡系五世孙。

杨洄传承世系为杨雄、杨恭仁、杨思训、杨嘉本、杨慎交、杨洄。

杨洄出生年月不详,字号不详,唐中宗李显外孙,观国公杨慎交之子,母亲为长宁公主。

杨洄极有可能出生在绛州,因为她他父亲杨慎交和母亲长宁公主一起被贬到了绛州,一直呆了十多年,而且杨慎交是在年去世的,杨洄迎娶咸宜公主是在年。

杨洄的族姐是李隆基的杨淑妃,传承世系为杨雄弟弟杨士贵、杨誉、杨崇敬、杨志诫、杨澂、杨淑妃。

还有唐肃宗的生母元献皇后(被唐肃宗追谥),她的传承世系为杨士达(武则天外祖父)、杨全节、杨知庆,元献皇后杨氏。此女是杨洄的族姑奶奶。

杨洄以门荫入仕,在开元二十三年(年)七月,迎娶武惠妃之女咸宜公主,被授予驸马都尉、卫尉少卿,成为武惠妃的女婿和党羽。

杨洄妻子咸宜公主经常作为“间谍”,到太子李瑛的宫中串门,探听太子李瑛等三王的消息,而杨洄作为武惠妃的女婿自然也成了武惠妃的党羽,支持李瑁(杨贵妃前夫)上位,李唐皇室宗亲李叔良的曾孙李林甫,也投到了武惠妃手下,内外勾结培植势力,就是要支持李瑁上位。可惜李隆基始终没有立李瑁为太子的打算,杨洄的表叔李亨被立为太子。

李隆基一日杀三子事件,就是武惠妃发起的,年杨洄向武惠妃告密,构陷太子李瑛等三位王爷,和太子妃的兄长薛锈谋反,于是武惠妃设计了一出好戏,通知正在喝酒的三位王爷,说宫里有贼,让他们帮忙,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是一条毒计,便穿着铠甲进宫,同时武惠妃告诉李隆基,他们三位王爷要谋反,就这样三位王爷和太子妃兄长都被杀了!

杨洄参与构陷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罪名“欲害寿王(李瑁),危及圣躬”,导致太子李瑛兄弟废为庶人,坐罪赐死,史称“三庶人”事件。

武惠妃也没有好下场,自己得了疑心病,自己把自己吓死了,而儿子李瑁也没有当上皇帝!最后一场空。

安史之乱爆发后,太子李亨登基,几年之后,年,李隆基弟弟李业的儿子岐王李珍,勾结长塞镇将朱融、左武卫将军窦如玢谋逆称帝,年号正德,遭到了金吾将军邢济告发。唐肃宗李亨下令酷吏敬羽审讯案件,贬黜李珍废为庶人,安置于溱州,坐罪赐死。

杨洄到底有没有参加这次李珍的谋反事件,不得而知,不过他还是卷入了此次事件当中,被赐自尽。

杨洄为什么不支持表叔李亨呢?

杨淑妃史书没有记载有没有儿子,而李亨是杨洄的表叔,一是杨洄是杨雄的嫡系后代,弘农杨氏观王房长房后裔,跟其他房后裔亲戚关系有点远了啊,尤其是在皇权争斗中,更为谨慎选择才对:二是元献皇后去世的早,武惠妃派系中李林甫始终是支持李瑁的,李隆基也非常信任李林甫。杨洄当然不会摇摆不定,这是大忌。

杨洄和公主有个儿子杨说。

咸宜公主在丈夫杨洄死后,再嫁博陵崔氏第二房的崔嵩,之后崔嵩去世。公主最后出家做了道姑,并在京城建了一座道观咸宜观,唐德宗年,咸宜公主去世。时年六十四岁。

有意思的是杨洄母亲长宁公主也是在他父亲死后改嫁了,不管是娶公主还是尚公主,皇室权力斗争,刀光血影,一不小心就是身死族灭的下场,杨洄父亲还好只是被贬,而自己却是牵连到谋反案导致自尽。父子两个都挺倒霉的!

观王杨雄的后代子孙事迹,到此为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jji/15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