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人说

江苏省共辖1个副省级城市(南京)、12个地级市(45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21个县。江苏这么大,你知道他们的由来吗?小编把江苏各市县名称的由来整理了一番,由于资料来源有限,部分可能有争议,敬请指正。

★江苏省★

汉属徐、扬二州,唐属淮南、江南等道,元属河南及江浙行中书省,明直隶南京。清康熙六年(年)改江南有布政使司为江苏布政使司,以江宁府(今南京)和苏州府(今苏州)的首字为名。

★南京★

明洪武元年(年)建都南京。年称南京府,年置南京特别市。年改称南京市。取南部京城之意。

玄武区

因区境北部有玄武湖而得名。玄武在我国古代文化中为主管四个方位中北方的灵兽。

鼓楼区

以境内有鼓楼而得名。鼓楼是以前的城市中用来报时的一个建筑,与“钟楼”相配合,白天用钟声报时,夜间用鼓声报时,因此有“晨钟暮鼓”一说。

秦淮区

因秦淮河贯穿全境而得名,源于民国时期的第三区(门东区)和第四区(门西区)。

建邺区

以南京古称建邺得名。公元年,吴大帝孙权自武昌迁都秣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将秣陵改称建业,以此为都城,隐含建功立业之意。

浦口区

“浦口”意为水滨临岸处。隋时改“晋王城”为浦口。

栖霞区

以栖霞山得名。“栖霞”本指修仙成道,后被隐士喻超尘脱俗。

雨花台区

因境内雨花台得名。相传梁武帝时期,有位高僧云光法师在此岗设坛,僧侣余人趺坐聆听,听得入神,数日而不散,感动了佛祖,天降雨花,落地为石,遂称雨花石,雨花台也由此得名。

江宁区

西晋太康元年(年)分建业置临江县,二年更名江宁县,寓“江外无事,宁静于此”之意。

六合区

隋开皇四年(年)改尉氏县为六合县,以境内有六合山而得名。

溧水区

隋开皇十一年(年)析溧阳西北境及和丹阳(今江宁小丹阳镇)故地东郊置濑水县,因境内有濑水(今胥溪)而得名,后因吴语“濑”、“溧”音近而改称溧水。

高淳区

明弘治四年(年)析溧水县西南部置高淳县,县治设在高淳镇,因以得名。

★徐州市★

在江苏省西北部,微山湖南岸。秦称彭城县。为古九州之一。徐州因徐戎或徐方而得名。年设市。

铜山县

清雍正十一年(年)置铜山县,名称来源于县东北境有铜山(今已沦入湖中)。

睢宁县

汉置睢陵县,金兴定二年(年)以宿迁县古城置睢宁县,取“睢水安宁”之意。

邳州市

秦置下邳县。元改邳州。年改为邳县。年改为市。

沛县

在江苏省北端,邻接安徽、山东两省。秦置沛县,因沛泽得名。

新沂市

年置新安县。因与河南省新安县同名,年以县境新沂河改今名。年改市。

丰县

丰县,又名凤城,徐州市下辖县,古称丰邑、秦台、凤城,相传远古时代曾有凤凰落于丰城而得名。历史悠久、资源富集,有“先有徐州后有轩,惟有丰县不记年”一说。

★连云港★

在江苏省东北端,东邻黄海。年设东海县。年在灌云县老窑筑港,取连岛、云台山首字命名连云港,年于港置连云市。年改为今名。

东海县

唐置东海县,以其东邻黄海而得名。

灌云县

年析东梅县东置灌云县,因南邻灌河,北依云台山,取二地名首字命名。

赣榆县

在江苏省东北部,东邻黄海。汉置赣榆县。据《赣榆县志》:“其得名赣榆也,以山。”

灌南县

因地处灌河流域,又在灌云县南(一说在灌河之南),年置灌南县。

★淮安市★

在江苏省北部,西南邻洪泽湖。秦置淮阴县。因在淮河之南故名。年设淮阴市,后撤销,年复市。年2月,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

淮安区

汉置谢阳县。南宋初,金兵南侵,韩世忠屯兵八万于山阳县,如老熊当道,而淮东得以安寝,遂改山阳县为淮安县。年县改市。年改为淮安区。

泗阳县

南临洪泽湖。在古泗水北岸,汉元鼎元年(公元前年)置泗阳县。

涟水县

汉置淮浦县。隋开皇三年废海安郡,五年(年)设涟水县,以县境涟水命名。

洪泽县

在江苏省西部,洪泽湖东岸。年置洪泽县,县因洪泽湖得名。

盱眙县

在江苏省西部,洪泽湖南岸。秦置县。许慎《说文》曰:张目为盱,举目为眙,城居山上,可以瞻远,以此得名。

金湖县

在江苏省中部,高邮湖西岸。年置金湖县。因境内湖面宽广,水产丰富,好似取之不尽的金银之湖,故名。

宿迁市

在江苏省北部,北邻骆马湖。东晋义熙元年(年)置宿预县。唐宝应元年(年)避代宗讳改今名。以春秋时宿国人迁此,故名。年县改市。

宿豫县

年设县。因从原宿迁市分离出来,故名。

泗洪县

在江苏省西部,洪泽湖西岸。年置泗洪县,取泗水和洪泽湖首字命名。

沭阳县

在江苏省北部,沭河南岸。北周建德七年(年)改怀文县为沭阳县,以县治在沭水之阳,故名。

★盐城市★

在江苏省东北部。汉置盐渎县。东晋改盐城县。因境内产盐,故名。年置盐城市。年设市。

东台市

东濒黄海。清析泰州东北境置东台县。以该县地势较泰州高,又处于泰州之东,故名。一说以东台场为名。年县改市。

盐都县

年从盐城市析置盐都县,故名。

建湖县

年置建阳县,后因与福建省建阳县同名,年取建阳镇、湖垛镇首字改今名。

响水县

年设响水县,以县治在响水口,因村傍灌河,河床陡深,潮汐差大,每逢潮起潮落,村境支流,跌水轰鸣,数里皆闻水响,遂名响水口。一说因境内唐响河而得名。

阜宁县

清雍正九年(年)析置阜宁县,以驻海边土埠,安宁无患,名埠宁县。年雅化为阜宁县。

射阳县

在江苏省东部,东临黄海。年设射阳县,以县境射阳河而得名。

滨海县

在江苏省东北部,濒临黄海。年置滨海县,以地处黄海之滨,故名。

大丰市

年设台北县。因与台湾省台北县同名,取著名大丰垦区为名。年设市。

★扬州市★

隋置扬州。扬州市以《禹贡》九州之一的“扬州”得名,取“州界多水,水波扬也”之意。六朝以前各种典籍上所说的扬州,都不是今天的扬州,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仪征市

宋真宗曾下诏在此熔铸四位远祖皇帝的金像,因所铸之像仪容逼真,而得以“真州”、“仪真(征)”地名。明洪武二年(年)设仪真县。清雍正六年(年)以避胤桢讳更名仪征县。年设市。

邗江县

隋开皇十八年(年)置邗江县,得名于春秋吴王夫差开凿之邗沟(又名邗江)。

宝应县

隋置安宜县。唐上元三年(年)县内获定国宝,因改安宜县为宝应县。

江都市

汉景帝四年(公元前年)置江都县,以“县临大江,为一都之会”故名。年设市。

高邮市

秦王嬴政当年在这片土地上“筑高台,设邮亭”故名——高邮,又名“秦邮”。汉置高邮县。年设市。

★泰州市★

在江苏省东部,东临黄海,五代南唐升元元年(年)置泰州,取安泰之意。年设市。

泰兴市

南唐升元元年(年)升海陵县为泰州,析海陵南五分地置泰兴县。泰兴,谓隋泰州而兴起之意。年设市。

姜堰市

五代南唐升元元年(年)升泰州,取安泰之意。年改县。年,因驻地姜堰镇,改名为姜堰市。

靖江市

明成化七年(年)设置靖江县。因为这个地方处于江海门户,而且以江海多警,故名靖江。年设市。

兴化市

五代吴武义二年(年)置化兴县。取振兴其教化之义。年县改市。

★南通市★

五代周显德五年(年)置通州,以其地据江海之会、为通吴越之路而名。清雍正二年(年)升为直隶州,为有别于顺天府通州(今北京通县),俗称南通州。年改今县。年设南通市。

如皋市

东晋时,此地有一个如皋巷,巷子旁边有个如皋村,所以取名如皋县,年设市。

如东县

年由如皋县析置如东县,以其原为如皋县东乡而得名。

启东市

以滨江临海,沙洲接涨无不停,取“启我东疆”之义,年置县。年设市。

海门市

五代周显德五年(年)置县,治东洲镇。因地处长江入海门户,故名海门。年设市。

海安县

年置紫石县,治海安镇。取临海平安之意。年置县,因镇得名。

★镇江市★

北宋置镇江军节度使。取威镇长江之意。政和三年(年)升为镇江府,年设镇江县,年复改丹徒县,析城关区设镇江市。

丹阳市

三国吴嘉禾三年(年)改名云阳县,唐天宝元年(年)改为丹阳县,源自汉代丹阳郡名。因丹阳县西有赭山,其山丹赤,以此为名。年设市。

句容县

汉朝时,因县境有勾曲山(今名茅山),山形似“己”,勾曲有所容。又因古“勾”与“句”通,因名句容。或称“勾容”,为古吴语地名。

扬中市

原名太平县,因与安徽省太平县同名,又在扬子江中部,年改扬中县。年设市。

★常州市★

隋开皇九年(年)于常熟县置常州,因县为名。年置常州市。

武进市

晋武帝太康二年(年)析丹徒、曲阿(今丹阳)二县地另置武进县,即今武进县。“武进”之名始于丹徒,三国时吴帝孙权尚武,于嘉禾三年诏复丹徒为武进,以武而进,以武而昌。故有武进、武昌之名。年设市。

溧阳市

秦置溧阳县,以在溧阳水之阳而得名。年设市。

金坛市

隋置金山府,后置金山县。唐垂拱四年(年)复设县,取“句曲之山(即茅山),金坛之陵”之义,命名金坛县。年设市。

★无锡市★

周、秦之间的锡山产锡,至汉朝锡尽,故名“无锡”。新莽时,锡复出,故改县名为“有锡”,东汉初为无锡。

江阴市

南朝梁改暨阳为江阴县,因在长江南岸,故名。年设市。

宜兴市

隋废郡改为义兴县。宋太平兴国元年避讳,取“义者宜也”之意改名宜兴县。年设市。

★苏州市★

隋开皇九年(年)因境内姑苏山改名苏州。年设市。

吴县市

春秋为吴国都,秦置吴县,因以前的吴国得名。年设市。

吴江市

五代梁开平三年(年)置吴江县,固吴凇江得名。年设市。

太仓市

明洪武二年(年)降昆山州为昆山县。十二年(年)于海口分立镇海卫,旋移太仓卫。年改州为县。因在此建仓囤粮而得名,“太仓”即大仓之意。年设市。

昆山市

秦置娄县,南朝梁改昆山县,因在昆山之阴而得名。年设昆山市。

常熟市

南朝大同六年(年)以南沙县置常熟县。因县盛产稷谷,取“稷谷常熟”之意。年设市。

张家港市

年由江阴、常熟两县析置,因沙洲为名.年改设张家港市,因张家港河而得名。

看“守望家园”杯徐州生态卫士评选,请点下面“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jj/12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