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车水马龙的扬州城灯光璀璨。今后,在这片璀璨中,将有一盏灯专门为读书点亮。   在深夜,为读书人点盏灯,让喜欢读书的人坐下来看书,让未与书结缘者心生向往。   昨天,我市第一家24小时“城市书房”在广陵新城红帆驿站内开放。窗明几净的屋内,一排排整齐的书架,一张张舒适的书桌,一台台崭新的电脑,以及一盏盏彻夜点亮的电灯,这里将为扬城市民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图书馆服务。“城市书房”长啥样?   门口有一个自助办证机,不到一分钟就可以办好一张借阅卡,凭卡进入“城市书房”。留在馆内的时间也没有限制,只需手持借阅证或市民卡即可随时借书还书。   整个“城市书房”的面积为平米,装饰简洁大方,几排书架占据大多数空间,这里现有藏书册,图书种类丰富,涵盖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历史军事、信息科技、医药健身、生活百科等领域。靠近入口的一侧,摆放着一些古籍善本,为书房频添文气。   “城市书房”绿色的墙体上分布着自助借还机、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书房”还尽显人性化。书架上方均设立了感应灯光,当读者进入感应区,灯光将打开,为读者选择图书提供方便。与门禁系统联动的显示屏还能对读者未办理借阅手续的图书进行提醒。同时,还配备了图书自助消毒机,只要30秒,就可以用紫外线对一本读书进行消毒,让读者放心阅读。哪里还会有“城市书房”?   “今年内,我们还将在古城区以及城市中部,再开放两家‘城市书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新局局长季培均介绍,“城市书房”需要可持续的发展,一批“城市书房”开放后,将根据读者需求、城市人口分布等,因地制宜,不断建设适合的公共阅读体系,有需求单位,市图书馆也会考虑与其合作建设。   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从而诞生了扬州这座城市。今年是扬州建城周年,在古邗沟旁的吴王夫差广场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入口牌坊、印章石柱等已经建成,绿化人员开始进场绿化,广场整体呈现。   在正对黄金坝路的地方,已经耸立起了一座牌坊。牌坊为混凝土结构,但从外观上看,像木制一样。其顶部有祥云等优美图案,牌坊中间是金色的隶书文字,写着“吴王夫差广场”几个字。而在牌坊里侧,混凝土地面已经浇铸完成,广场基础工程施工基本成型。在中央,16座印章石柱已经安装到位……吴王夫差广场开始整体呈现。亮点:8.5米高吴王夫差雕塑   不久将在吴王夫差广场安装8.5米高吴王夫差雕塑。   吴王夫差雕塑设置在广场东西中轴线的东端,雕塑材质为青铜,基座高度约2.5m,雕塑高约6m,总体高度约8.5m。   历时半年的个园复原模型已完工,模型按1:45比例制作,模型大小为东西宽2.5米,南北长3.5米。模型完整再现个园五路住宅及四季假山,呈现了贯穿五路住宅和四季假山的复道廊走向。   整个模型全由手工制作,假山系采用天然石头堆叠而成。树木一律以铜丝制作骨架,逼真再现园内白皮松、广玉兰等古树名木的外形。建筑部分的制作则以木、石为主,反映扬州建筑格局和特色,建筑内部还配以灯光照明以突出园林窗格的效果。另外,模型内还点缀了园林人物,增添了生活气息。将在知足斋对游客展出   复原模型摆放在知足斋(丛书楼对面),灯光安装等各项工作已经完毕,将在9月26日前正式对游客开放。   运营4年多的工艺坊转型升级,建成的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区将于9月25日正式启幕。   扬州非遗集聚区将成为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平台,成为彰显扬州独特性、标志性,最能代表扬州非遗、最能聚集非遗资源、最能让游客对扬州产生“读不完、读了还想读”感觉的目标区域。名称揭秘   以公元前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作为扬州建城的起点,至今已有年的历史,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与兴衰与这座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为纪念吴王夫差为扬州城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庆祝扬州建城周年,因此将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区定名为“扬州”。功能定位   扬州非遗集聚区位于扬州文化旅游中心地带,紧邻“瘦西湖—个园”黄金旅游线路,东依大运河,南望东关古街,区位交通条件优越,区域板块旅游资源集聚,工艺美术文化特色明显。项目规划分A、B、C、D、E五个区域,总占地面积为亩。项目建设分为五年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将于今年9月30日完成。   目前,集聚区内共集聚了68个非遗项目,包括世界级非遗项目:雕版印刷、古琴艺术、扬州剪纸;国家级非遗项目:扬州漆器髹饰技艺、扬州玉雕、扬州刺绣、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毛笔制作技艺;省级非遗项目:通草花制作技艺、扬州灯彩、装裱技艺、江都漆画;扬州市非遗项目:宝应乱针绣、古筝艺术、扬州面塑、扬州吹糖技艺、雀笼技艺等。   据介绍,在集聚区建设的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致力于打造“扬州”品牌,使之成为扬州城市新的亮点。调整空间布局和经营业态,缩减并整合了原有工艺品展销区域,围绕非遗文化,增加非遗展演、传承人工作室、活态展示、特色定制、创新设计、传习基地和非遗产品售卖等多个功能性区域,特别是通过非遗传承人和工艺大师的现场展示,变静态展示为动态展示,常态化地展示扬州传统工艺和产品制作流程,增强了观赏性、趣味性和参与性。开设非遗讲坛,定期开展文化学术交流、专家巡讲、特色雅集等文化交流活动,普及非遗文化知识,通过文化的交流传播,提升城市内涵,让非遗文化与扬城历史融为一体,打造文化扬州。   日前,虹桥坊广场以及游客服务中心主体建筑基本建成,今后这里不仅作为市民和游客休闲广场,同时还将建设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服务咨询,而地下车库将解决虹桥坊周边非机动车的停放难题。   记者昨天来到瘦西湖路与大虹桥路交汇处的施工现场,看见一片忙碌的施工景象。广场南侧的游客咨询服务中心主体封顶,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外立面的装饰,服务中心飞檐翘角、古色古香的气势已经呈现。   “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将集全市旅游信息咨询和集散服务等功能为一体,为来扬游客游客提供标准化、国际化的旅游信息咨询、票务、展示、交通组织、订房订餐、安全救助、质量投诉受理等各项服务。”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说。广场国庆黄金周建成开放   现场负责人介绍,广场将在“9·26”前完工,城庆日和国庆黄金周正式向市民开放。广场建好后将设置3个入口,瘦西湖路上还有车行路口和步行主路口,方便市民、游客进入。整个广场的用地面积为.4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仅.7平方米,保留原有的雪松和部分绿化。   虹桥坊广场景观区域主要分为4个部分,中心广场核心景观区、沿道路绿化景观区、入口景观区和二期广场景观区。广场特意保留了原先的“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区”标志石和雪松等景观。   中心广场核心区域主要设置一个水池增设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物,水池的南侧将设置旱喷区域,便于夏日嬉戏,增加互动性。   在旱喷区域南侧,将有一处炫酷的LED显示屏,定时发布旅游资讯,为游客提供第一手的旅游资讯。   日前,文昌广场疏导点一楼已基本建成。本月下旬,现在文昌商圈范围的时代南广场、大东门等处临时疏导点的摊贩,有望搬到这一新建成的疏导点经营。   记者在文昌广场疏导点一楼装修一新的大厅采访时看到,多名在时代南广场经营的摊贩,正在与新的疏导点管理方商谈入驻事宜。管理方负责同志告诉记者,预计18日前后开始分配摊位,20日摊贩可进场做准备,24日开始试运行,26日对外营业。广陵城管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楼共有65个摊位,主要安置现有文昌商圈内临时疏导点的摊贩,包括时代南广场、大东门和皇宫等处。亮点:收银台统一结算   文昌广场摊贩疏导点是计划今年建成投用的民生工程。记者昨天在疏导点内看到,一楼进门处,是一个约10平方米的弧形收银台,收银台前方屋顶吊了台显示频,用于监控场内情况。记者获悉,文昌广场疏导点的65个摊位有统一配套,每个摊位都统一安装了水电设施和管道天然气、排烟设施。市民消费将在收银台统一结算,买卖双方不直接交易。   据悉,文昌广场疏导点建筑主体一层,局部二层,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建筑高度10米。一楼投用后,二楼的装修也进入准备阶段。







































如何正确去治疗白癜风
白癜风应如何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zx/9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