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文化与《百家姓》

中华姓氏源于上古,延续至当代。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华姓氏发展演变,延续传承,升华凝练,形成了一种内涵丰富、体例完备、超越历史时空、跨越地域界限、包容社会各个层面的文化体系,并以其人人皆知的普及性、世代传承的持续性、兼容并包的统一性、博大精深的系统性,纵贯了中华文明的进程,涵盖了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从某种意义上讲,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就是不同血缘姓氏的宗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繁衍生息、播迁交融、兴衰更替的总汇。以血缘姓氏为脉络的姓氏谱系,正是具体而微地载录各姓氏宗族的渊源世系、兴衰荣辱及其历史功业和文化特色的重要文献,是中华文明进化的轨迹,社会历史发展的缩影。因而中华姓氏成为传承文明、解读历史、透视社会的独特视角和微观窗口。

中华姓氏是传统文化中生命力最旺、凝聚力最强、感召力最大的人文情结,是认同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基石。中华民族历来以炎黄子孙自居,把炎、黄二帝作为共同的人文初祖和精神偶像。这种以血缘、姓氏为传承纽带,对共同祖先形象的塑造,对民族渊源的追述,构成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化和连续传承性的认同基石,它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桥梁纽带,也是当今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

时至今日,中华姓氏已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沧桑,但其世代相承的延续性,与时俱进的生命力,仍永葆青春,仍然是现实生活中人人必备、无时不用的重要标记和社交工具。举凡订立合同,签署书证,信函往来,交流沟通,无一不以姓氏作为重要凭信。“按姓氏排列”、“按姓氏为序”,已成为重要的社交场合、家国大事、学术活动中组合、排列有关人士的惯例。而“贵姓”一词,更是日常社交必备的第一用语和礼仪之词。

姓、氏起源

自古以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姓氏是标示家族血缘关系的符号。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着明显的区别。

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姬,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是跟母亲的姓,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只知有母,不知有父。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

夏商周的时候,人们开始有姓也有氏。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如黄帝,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故称为轩辕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后来儒家用伦理解释了这一条。

这种姓氏相别的制度一直沿用到秦朝,那时,周朝的封建宗法制度基本弱化,旧贵族的氏族及姓氏制度也被荡尽清除的差不多了。到了西汉,姓和氏的区别已经不再显现。因此,太史公司马迁在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统称,从此,“姓氏”之称,自太史公起合而为一。自此,中国人的姓与氏合而为一,或言姓,或言氏,氏即姓,人们使用姓氏时简单省事,没有贵贱之分,因而很多平民也从无姓到有姓。

由此可以看出,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姓氏作为中国民间文化的一种特珠存在方式的家族文化,一直影响着中国每一个家族的成员。

姓氏来源

以祖先的图腾崇拜物为姓氏:有些学者认为,有些姓氏是由图腾演变而来的,如:熊、马、牛、羊、龙、凤、山、水、花、叶等。

以姓为氏: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系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以国名为氏: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皆成为常见姓。

以邑名为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姓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如春秋晋国荀首采邑于智(今山西永济市),其后别为智氏。据统计,以邑为氏的姓氏近个。如尹、魏、韩等。

以山名、河名为姓氏:乔(黄帝死后,葬于桥山。黄帝的子孙中有守陵的人,就以陵山之名:“桥”为姓氏,后人去木为“乔”),姜(炎帝神农氏居住在姜水(渭河支流之滨,因此以河名为姓。春秋时代的齐、申、吕、许等封国都是姜姓)。

以乡亭之名为氏:这类情况不多,今日常见姓有裴、陆、阎、郝、欧阳等。

以居住地为姓:传说上古时代虞舜出于姚墟,便以姚为姓。春秋时代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便以东郭、南郭等为姓。郑大夫住在西门,便以西门为姓。鲁庄公子遂住鲁东门,称东门遂,是以东门为氏。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一般都带邱、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

以部落的名称为姓氏:呼延(东晋时,匈奴呼延部进入中原,后来,其汉化后裔以原部落名称再加以“汉化”的“呼延”为姓氏);慕容(三国时,鲜卑族首领莫护跋率族人迁居辽西,后在棘城以北(河北昌黎县境内)建国,莫护跋以“慕容”为自己部落的名称。后慕容部落的人便以慕容为姓氏);宇文(鲜卑族呼天为“宇”,宇文为“天之子”之意。宇文氏为鲜卑部落。东晋时,字文部落进据中原便以宇文为姓氏);尉迟(尉迟部也是鲜卑族的一个部落,尉迟部的人后来以部落名为姓氏);万俟(万俟本为鲜卑族部落名。东晋时,万俟部落进入中原,后以部落名为姓氏)。

以出生时的异象为姓氏:武,周平王之子出生时掌纹呈篆文“武”。由此,周平王赐其姓为武。

因避祸、避仇、避讳、避嫌所改的姓氏:桂,出于炅氏,汉代炅横有四个儿子,家中有难,四子逃避,其中一于避居到幽州,改姓为桂。田。一儿子伪姓,春秋时,陈厉公子陈完避祸外逃,不愿意以国名为氏,改姓为“田”,明代燕王朱棣以讨黄子澄等为名起兵,推翻建文帝。黄子澄的后人因避祸而改姓田。同,出于司马氏,西汉时司马迁因言获罪,二子为避祸出逃,长子取“马”加两点为“冯”,次子取“司”加一竖为“同”。

帝王赐姓、改姓:被尊为西方大帝的少昊,因五行说中的西方属金而,称金天氏,其后人有以金为姓的,汉武帝时,匈奴休盾王之于归顺汉朝,汉武帝赐其姓金,取名金日掸。刘出于陶庸氏。尧之后有刘累,到了周代成为唐杜氏。社隰在晋做官:为士师,又称士氏,后来又从上氏改为刘氏。由于刘邦建立汉朝,刘姓成为中国的大姓。汉高祖因项伯有昔日相助之功,便赐项伯改姓为“刘”。郑出于姬姓。周厉王的小儿子友封于郑,其后人有的以国名为姓。明代太监马三宝有功,被永乐帝赐姓为郑,马三宝因此改姓换名为“郑和”。唐朝赐给立有大功的大臣们以李姓,明朝赐以朱姓。汉文帝名刘恒,凡恒姓因避讳改为常氏;汉明帝讳“庄”字,凡姓庄的都改姓严。

以数量词、排行次序及天干地支为姓氏:万山子姬姓。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有后叫毕万,毕万后代中有人以其祖先的名字中的“万”字为姓氏。丙又写作邴,春秋时,晋国大夫邴豫,受封于邴(河南成武县东);其后以邴(丙)为姓氏。

以先人的字为氏:出自此条的姓氏很多,据统计有五六百个,其中复姓近个。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姓传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其他如高、刁、公、施等。

以兄弟次第为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后代相沿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但也有例外。鲁庄公之弟庄父、排行老二,本为仲氏、仲孙氏,因他有弑君之罪,后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孙。

官职为氏:古代有五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他们的后代都以这些官职为姓。贵族及其子孙以其官名为氏。晋国的林父为步兵组织三行里中行的军帅,称中行桓子,其子荀偃称中行偃,以中行为氏;宋国执政卿乐喜(子罕)称司城子罕,其孙乐祁(子梁)称司城氏,是以司城为氏。一些以官职为姓的姓氏,单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等。

以职业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

少数民族汉化: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族大融合,借用汉字单字为氏。如拓跋氏改为元氏、叱卢氏改为祝、关尔佳氏改为关等。有些姓则是民族语言的译音。如匈奴首领单于的子孙就有不少姓单于。

汉族人改为少数民族姓氏:辽、夏、金、元时代,汉族人改换为少数民族姓的为数也不少。

部分少数民族的姓氏:满族有穆昆组织,产生于姓氏社会,是构成满族社会的基层血缘组织。穆昆由一个或数个家庭组成,同一个穆昆中,只有一个姓氏。同宗的几个穆昆,则冠以几个汉姓。如乌雅氏的五个穆昆,分别以吴、穆、包、黄、邵为姓氏;宁古塔氏的四个穆昆,以刘、宁为姓;喜塔喇氏的一支穆昆(居今新宾县永陵镇)以图为姓,居盛京的穆昆以祝为姓。壮族经父系计算世系,子女随父姓。女儿出像后,须加双姓,即夫姓在前、父姓在后。如:其夫姓莫,其父姓罗,她便称为“莫罗氏”。此称,与汉族旧习俗(张王氏、李杨氏等相同)。

以谥号为氏:如胡、戴、召等。

姓氏发展

夏、商时期,贵族皆有姓氏。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

周代是中国姓氏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姓氏制度见于记载者较多。周王朝中,周王所封建的各诸侯国之君和卿大夫有同姓和异姓的区别。周代实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别。一个氏的建立表示一个小宗从大宗(氏)分裂出来,另立门户。建立侯国要经周王认可,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许,称之为“胙之土而命之氏”。

到东周春秋时,可考的有姒、子、风、嬴、己、任、祁、芊、曹、董、姜、偃、归、曼、熊、隗、漆、允等二十二姓。

秦汉以后姓与氏合而为一。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自此以后,姓即氏,氏即姓,姓氏或氏姓成了姓或氏的一种书面用语。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繁衍,姓氏也在不断衍生发展,比如由姚姓衍生出的姓氏达60个之多,如陈、王、胡、孙、虞、田、袁、车、陆等姓氏,流布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但是,在不同场合,姓和氏的使用是有区别的。例如在社会人际交往中,不相识的人碰在一起,往往会礼节性地问:“请问贵姓?”答曰:“免贵姓×。”从未听说有:请问“贵氏”的。在家谱、族谱的题名上却是《×氏家谱》、《×氏族谱》,也从未见过《×姓家谱》、《×姓族谱》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呢?大概在口语中问“贵氏”犯忌,因“氏”与“死”同音。“氏”在远古时代是男子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是纪录某一姓氏男姓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的图册,所以家谱、族谱的题名用某氏。

姓氏现状

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汉族姓氏,每一种姓都包含其独特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每一种姓都有其代表人物,没有贫、高、低、富、贵、贱之分。如王莽、祖逖、张衡、赵匡胤、谢安、文天祥、史可法、卫青、左宗棠、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彭德怀、袁隆平、叶剑英、雷锋、黄继光、习近平、胡锦涛、江泽民、朱镕基、温家宝等都是中国民族的一员。

宋朝、明朝和当代三个历史时期的姓氏分布反映了三个重要的现象:

第一,中国人姓氏在历史上传递是延续的和稳定的。它揭示了在历史的进程中,中国人姓氏所表现的血缘文化的痕迹与生命遗传物质,尤其是父系遗传物质的进化具有基本相同的和行的表现。

第二,中国人历来有同姓聚居和联宗修谱的习俗,而且婚姻半径很小,婚娶地域相对固定,这样形成了同姓人群的分布。中国人姓氏的分布实际上主要反映了同姓人群的分布规律。中国人的姓氏或同姓人群存在两种状态,大姓和小姓,或称为常见姓氏和非常见姓氏。仅占总姓氏量不足5%的常见个姓氏已集中了87%的人口,而占总姓氏量95%以上的非常见姓氏仅占13%的人口。常见个姓氏的分布是反映各地区人群的遗传组成的主要因素,它们决定着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规模和地域人群间的亲缘关系的程度。而非常见姓氏人群更为表现其地域特色和相对高程度隔离的现象。

第三,人群的迁移的主要方向反映了中国人遗传基因的流动方向。因此,中国人姓氏和同姓人群的分布规律的研究有可能成为探讨中国人起源,尤其是父系遗传物质进化的一条新的重要途径。

中国姓氏文化历经了五千年始终延续和发展着。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曾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历史悠久的姓氏文化和传统独特的中国谱牒学,不但在社会科学中得到了发展,而且在生命科学中也得到了重视和应用,并已经形成了中国资源特色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学。通过各种姓氏在不同人群中分布,来探讨人群的遗传结构、不同群体间的亲缘关系、以及人群迁移等。

中国的同姓人群在地区分布上也是不均衡的。在北方地区,以王姓为第一大姓,约占人口的9.9%,其次为李、张、刘;在南方地区,则以陈姓为第一大姓,大约占人口的10.6%,其次为李、黄、林、张;在南北过渡型的长江流域地区,第一大姓为李,大约占人口的7%,其次为王、张、陈、刘。

中国每一个省区中,都有一些出现频率比其它省区高得多的姓。如广东的梁和罗姓,广西的梁和陆姓,福建的郑姓,台湾的蔡姓,安徽的汪姓,江苏的徐和朱姓,浙江的毛和沈姓,江西的胡和廖姓,湖北的胡姓,湖南的谭姓,四川的何和邓姓,贵州的吴姓,云南的杨姓,西南的寸姓,河南的程姓,甘肃的高姓,宁夏的万姓,陕西的薛姓,青海的鲍姓,新疆的马姓,山东的孔姓,山西的董和郭姓,内蒙古的潘姓,东北三省的于姓。

中国现有大姓从血缘关系上进行追根溯源后,发现它们分别属于三个族系,即:   属于黄帝族(孙子颛顼及曾孙帝喾)的有86姓,占姓的72%,即:王、张、刘、陈、杨、周、吴、孙、胡、朱、林、何、郭、罗、宋、郑、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傅、曾、彭、苏、蒋、蔡、贾、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范、石、姚、邹、熊、陆、孔、康、毛、史、顾、侯、邵、孟、龙、万、段、钱、汤、黎、常、武、乔、赖、庞、樊、兰、殷、施、陶、翟、安、颜、倪、严、牛、温、芦、季、俞、鲁。

属于炎帝族的有6姓,占姓的5%,即:许、姜、崔、雷、易、章。

属于东夷族(“夷”是中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亦称“东夷”,东夷族分为太昊族与少昊族)的有8姓,占姓的7%,即:李、赵、黄、徐、马、谭、郝、江。

兼属黄帝族与炎帝族的有11姓,占姓的9%,即:高、谢、吕、卢、丁、方、邱、贺、龚、文、洪。

兼属黄帝族与东夷族的有9姓,占姓的7%,即:梁、沈、任、廖、金、白、秦、尹、葛。

姓氏分类

单姓:只用一个字的姓。与复姓相对。如:“王、李、张、刘、陈、智、杨、黄、赵、周、吴、徐、孙、马、胡、朱、郭、何、罗、高、林。据统计,中国有单姓个。

复姓:指由两个及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姓氏。如:欧阳、司马、上官、西门。复姓的来源较多,如官名、封邑、职业等,有些则源于少数民族改姓。

中国姓氏知多少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姓氏究竟有多少,很难有准确的统计数据。如先秦时期的姓氏书籍《世本》收入18姓氏,尽管其中有些姓氏没有留传下来,但绝大部分都使用至今。两汉以后,一些新的姓氏和由少数民族汉化改姓而来的姓氏大量涌现,唐代初年编修的《大唐氏族志》收录姓;唐代中叶人林宝编撰《元和姓纂》,收入姓氏个;中国古代幼儿启蒙读物中的《百家姓》是北宋时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个,复姓30个,一共个。宋朝人撰著《通志·氏族略》和《姓解》,分别收的姓氏为和个。此外,明朝人陈士元所《姓觿》一书,收录姓氏个;王圻撰《续文献通考》,收录姓氏个。至于现代人编写的姓氏书籍,也都收录了较多的姓氏。其中如《中国姓氏大全》收录姓氏多个,《中国姓氏汇编》收录个,《中国姓符》收录个,《姓氏辞典》收录多个,《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入个,《中华古今姓氏大词典》收录10多个。据专家保守估计,我国实际使用过和正在使用的姓氏大约有00个。

《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四言体例的经典之作,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百家姓》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相传《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篇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读来顺口,易学好记,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中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该书颇具实用性,熟悉它,于古于今都是有裨益的。

《百家姓》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他判断《百家姓》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所谓有国据史书记载,吴越在宋太祖开国后,还存在一段时间,至宋太宗兴国二年才率土归降。可见这本书是北宋初年问世的。

《百家姓》在历史的衍化中,为人们寻找宗脉源流,建立血亲意义上的归属感,帮助人们认识传统的血亲情结,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它是中国人认识自我与家族来龙去脉不可缺少的文化文献基础蓝本。因为,中国人是世界上“寻根意识”最重的一个族群。

人们常说的“百家姓”,实际上是中华姓氏的泛指和总称。冠以“百家”之名,不是说正好,这里的“百”和“千”、“万”一样,是表示数量众多,涵盖广博之义。流传至今的宋代《百家姓》读本,收录姓氏个,清代《增广百家姓》增至个。现在,大多数出版社新出版的《百家姓》,就是把旧、续两个本子合二为一,即从“赵钱孙李”开始,至“第五言福”止。

《中华姓氏大辞典》

《中华姓氏大辞典》是一部由袁义达、杜若甫编著的关于中华姓氏文化的工具书,年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收录了个姓氏,其中单字姓个,双字姓个,三字姓个,四字姓个,五字姓96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年出版的《中国姓氏大辞典》是一个以《中华姓氏大辞典》为基础扩充的新版本。

《中国姓氏大辞典》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姓氏研究专家袁义达研究员和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邱家儒共同编纂的《中国姓氏大辞典》,于年由江西人民出版社正式编纂出版。全部姓氏均来自于历代姓氏专著、古今文献资料、考古发现和近代人口普查资料。作者历时四十年,一共收录了个姓氏。其中,单字姓个,复姓和双字姓个,三字姓个,四字姓个,五字姓个,六字姓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十字姓1个。笔画最少的姓为1笔,笔画最多的姓为30笔。目前仍在使用的姓氏超过种,汉族和少数民族姓氏大约各占一半。

容易读错的姓氏

由于汉字有许多多音字及古音有变等,所以一些姓氏很容易被读错。

以下列举一些:

区:音为ōu(欧)常有人误读为“区”(qū)。

黑:音为hè(贺),常有人误读为“黑”(hēi)。

盖:音为gě(葛),常有人读为“盖”(gài)。

查:本是检查、考查的意思,念chá,但作为姓氏要念zhā,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的本名便是查良镛。

教:指传授、教授之意时念jiāo,但作为姓氏时要念jiào。

任:本是信任、担任、任何之意,念rèn。作为姓氏时念rén,代表人物有老一辈革命家任弼时同志。

曾:指曾经、过去,而未曾之意时念céng,但作为姓氏时要念zēng。古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清代名臣曾国藩,前香港特首曾荫权。

缪:本是修缮的意思,如用在“未雨绸缪”时念móu,但作为姓氏时念miào,代表人物有清末著名宫廷女画家缪素筠。

晟:本是光明之意,念shèng,如广东省有大型企业广晟集团。但作为姓氏时念chéng。

单:本是不复杂、独一的意思,念dān,但是作为姓氏时念shàn,三国时期著名谋士徐庶化名就为单福。隋朝名将单雄信。

乐:是一个多音字,念lè或者yuè,作为姓氏时念yuè,代表人物有战国后期著名军事家乐毅。

员:又写成“贠”,本意是成员,读yuán,但作为姓氏时念yùn,郑码:ZSLO,U:8D20,GBK:DA4F笔画数:6,部首:贝,笔顺编号:,前人在用行书和草书书写有带有“口”字的字时,由于运笔较快,“口”字常常是用“厶”一笔写成(当然手写时没有棱角,而是略带圆形的),当这些手写体被不同的印刷坊方块化以后,就形成了异体字。如“兖、兖”“滚、滚”“句践、勾践”。“貟(贠)”和“员(员)”的情况也是正是这样,“貟(贠)”字头上的“厶”,其实就是“员(员)”字头上的“口”。

仇:读作qíu(仇读作chóu时为讎的简体字,与读作qíu时不同字)

华:作姓氏时应读作huà,代表人物华佗

时:有的地方读chí,常见于山东

尉迟:其中的尉应读作yù

万俟:作姓氏时应读作mòqí

纪:平常读作jì,作为姓氏时念jǐ

姓氏趣谈

1、表示数字的姓氏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零、百、千、万、亿等。比如我们所熟知的伍子胥就姓伍,姓陆,其实就是6的音,当然历史上的陆游、陆羽、陆贾等。

2、表示时令的姓氏

春、夏、秋、冬、阴、阳、日、月、秒、分、时、旬、季、年、岁等。比如《家有儿女》里的夏东海,女革命家秋瑾等。

3、表示方向方位的姓氏

东、西、南、北、上、下、左、右、前、后、高、低等。比如西施,还有《天龙八部》里的左冷禅,清朝的左宗棠姓左,后羿射日的后羿,写《红楼梦》后四十回的高鹗等。

东姓:有五种来源。一种相传是舜的七友之一东不訾之后;一种相传是伏羲的后裔东蒙氏之后;另外高句丽姓氏也有东姓,后代迁到中原后仍姓东;也有些东姓是由土族的“什东加”这个姓改过来的。东姓目前在中国分布较广,在江苏海门、天津静海、黑龙江、河北、辽宁、甘肃、青海等地均有分布,但人数不多。

西姓:有三种来源,第一种是以国为姓,相传古代有个西国,也有说是西陵古国,后来人们就把西当成姓。第二种说法,是说战国魏国时邺县有个县令叫西门豹,他的后代把“西门”这个复姓改成了“西”姓。第三种是由满族姓氏改过来的,清朝满族八旗中锡克特哩氏后来改成了西姓。

南姓:来源较为复杂,据《史记》记载,夏禹的后代有以南为姓的;第二种来源,是说商王盘庚的妃子姜氏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南赤龙,其曾孙南仲在周宣王时为大夫,他的后代就以南为姓;第三种说法认为,春秋时卫灵公之子公子郢,字子南,他的后代就把南当成姓;第四种来源,也是说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高士隐于南乡这个地方,他的后代就改姓南。在中国分布较广,河南南姓尤其多约占全国75%

北姓:来源有三种。一种是以地名为姓,据记载,在远古有个叫北的地方,相传黄帝把蚩尤部落的一些人迁到了这里,其后人就以“北”为姓;也有记载说,北还是高句丽的一个姓氏,高句丽姓氏中不但有北姓,还有东姓,由此推断,应该是以方位为姓;还有一些北姓是由北门、北宫、北郭、北人、北野这些复姓改过来的。主要分布在河北曲阳、山西汾阳、四川德昌,内蒙古包头等地。

4、表示天干地支的姓氏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等。比如黄海海战里面的丁汝昌,《天龙八部》里的丁春秋,宋代词人辛弃疾等。

5、表示各行各业的姓氏

工、农、商、学、兵、艺、师、陶、医、铁、干等。比如田园诗人陶渊明,商鞅变法的商鞅,《霍元甲》里的农劲孙等。

6、表示各种颜色的姓氏

赤、橙、黄、绿、青、蓝、紫、红、黑、白、灰、乌等。黄巢起义的黄巢、《三国演义》里苦肉计的黄盖、《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蓉、佛山无影脚的黄飞鸿,《寻秦记》里的乌廷芳,唐代诗人白居易等。

7、以五行为姓

金、木、水、火、土等。比如清代文坛巨子金圣叹,韩国的明星金喜善等。

8、以六畜为姓

牛、马、羊、鸡、狗、猪等。比如相声演员牛群、马季,三国名将马超,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西游记的猪八戒等。

9、以七候为姓

风、云、雷、电、雨、雪、冰等。比如刚才所说的大侠风清扬,助人为乐的雷锋,演员雪村,作家冰心等。

10、以岁寒三友为姓

松、竹、梅等。比如《射雕英雄传》里的梅超风,现在热播的梅兰芳,香港明星梅艳芳等。

11、以四瑞兽为姓

龙、凤、鹤、励等。清代驻广州将军凤山,驻西藏大臣凤全等。

12、以中国朝代为姓

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等。比如开国总理周恩来,文学家周树人,害死岳飞的秦桧,被陈世美抛弃的秦香莲,唐伯虎点秋香的唐寅等。

13、以柴米油盐酱醋茶为姓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事也是七个姓氏,比如水浒传里的柴进,书法家米芾,香港明星米雪等。

柴姓:系自江姓。分布较广,尤以山东、湖北等省多此姓。名人有柴武,汉高祖时将军,斩韩王信于参合;柴荣,五代十国时期后周世宗、军事统帅。

米姓:源自芈(音米)姓,北宋书法家米芾自称是先秦时楚国后裔,本性芈,后改为同音字米。另外,隋唐时,西域有一个米国,当时常有米国人来中原定居,他们以国名为姓氏,后来形成米氏。分布较广约占汉族人口0.%,尤以湖南、山西等省多此姓。

油姓:起源不详,但唐代已有人以油为姓,是僳僳族姓,今山西、山东、台湾省等地均有分布。名人有油风,明时陵川人。

盐姓:源自春秋时齐毋盐大夫之后。一说,或掌盐池者之子孙以为氏。今江苏、四川等地有分布。名人有盐昉,唐代以画肖像、佛像著称;盐翼,明代鸿儒。

酱姓:源出不详,台湾有此姓。

醋姓:源出不详,陕西扶风、四川成都、台湾、上海等地有醋姓。

茶姓:源出多头:一、炎帝葬于茶陵,因氏;二、齐太公之后有茶氏;三、明清时云南大理府保山县鲁掌土千总为茶氏,系彝族。茶作为姓有槎(cha)、屠(tu)两音,今云南、浙江、台湾省等地有分布。名人有茶话,汉时人,见《江都易王传》;茶昱,明时武平人,洪武中洛川县训导。

14、以出生地、居住地为姓

比如春秋时代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便以东郭、南郭等为姓。比如著名的《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郑大夫住在西门,便以西门为姓。如西门庆、西门豹等等。

15、最简单的姓

中国笔画最少的姓为“一”,一是僳僳族姓,由乙姓衍化而来,江苏无锡、上海、安徽淮南、江西永修、山东嘉祥等地均有一姓。

16、字数最多的姓

九字姓有7个(如:一个蒙古族姓氏“乌朗汉吉尔莫吉儿敏”)网上流传的所谓“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姓其实并不存在!这个九字姓实际上就是“乌朗汉吉尔莫吉儿敏”电脑输入系统的乱码发生错误导致“以讹传讹”。

十字姓仅有一个“伙尔川扎木苏他尔只多”,西藏藏族有此姓。

十七字姓仅有一个:鲁纳娄于古母遮熟多吐母苦啊德补啊喜,是云南巧家县彝族的一个姓氏。

17、中国最魔性的姓氏

中国的百家姓说来是百家,其实何止百家,至少有几千个姓吧。到今天很多姓氏已经消失了,还有很多姓氏是你想也想不到的奇葩姓氏。

操,这个姓看似像骂人似的,其实它可有悠久的历史。据说操氏出自殷朝君主盘庚给大夫所封官职,属于帝王赐姓为氏。还有说操姓为曹操后裔。

如果有姓畜的人就有点悲剧了,一定会成为同学朋友们的笑话对象。当然,这是古姓,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姓畜的。据说古代有个畜国,那里的人便以国名为姓。

睾,这个姓也是古姓,但也有保留姓睾的。其实在古代睾并不是指人的一个部位,而是指在水边高地举行的一种祭祀祷告活动。

冥,这个姓以世俗眼光看来确实有点晦气了。但它的来历可一点不小,大禹之后的又一位治水英雄就叫冥,是夏朝的官员,同时他也是商朝开国君主成汤的祖先。

前面说了有畜姓,那么有畜就有“禽”。禽姓出自姬姓,周公旦长子伯禽,是周代鲁国的第一任国君,也是鲁国的始祖。伯禽的孙子以祖父字为氏,即为禽氏。

尸,这个姓也够晦气的!据说现在甘肃还有此姓。天下姓氏出姬姓,尸姓也不例外。《左传》记载:东周时期,召公的一部分后代在尸乡(今河南省偃师市西)居住下来,因为召公为周王室的公族,为姬姓。

王子,一生下来就是王子,好牛有没有。《姓源》说,姓“王子”的是郑大夫王子伯廖的后代。

我,若人家问你姓什么,你说我姓我,人家准以为这小子耍心眼了。其实还真有姓我的,现在也有,只是很少很少了。

艽,无论如何这个姓总给人感觉色色的。据说唐朝时有个人叫性艽,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姓性的了。

18、最奇葩姓氏

律姓:源于风姓,出自上古帝王伏羲氏之后裔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伏羲氏出自汤古氏,以风为姓氏,堪称中国第一姓。律姓渊源众多,其始祖有伏羲氏、黄帝、游律子等人,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虽然律姓历史悠久,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湾省也仅名列第六百零八位。

要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姓苑》里都有收载。郑樵注云“吴人要离之后,望出鲁国。”以名为氏。今要姓主要分布在山西中部、河北中南部、北京、甘肃、河西走廊各市等地。据当地记载,河北的要姓为明燕王扫北之时,从山西洪桐县迁至过来的。历史人物有吴国刺客要离,明宪宗妃要绣等。

黑姓:黑姓的出处有多种说法,一说是源自汉唐之际突厥族突骑施部黑氏氏族,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黑氏在今西南地区彝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广有分布。历史名人有明朝西域东察合台汗国汗黑的儿,清朝将领黑鸣凤等,乾隆皇帝感慨曾感慨黑鸣凤事母甚孝,特赐他母亲食品二盘。另据《稀姓录·十三知》记载,黑氏乃微子之后,是黄帝后裔,现在主要分布在川渝地区。

死姓: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跋部氏部族,其部族以部落名称为姓氏,后汉化为死姓、自氏、独氏、膊氏等,并世代沿传至今。“死”姓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部,据说是倒数第二“小姓”。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非常避讳这种事情,不愿意张嘴闭嘴“死来死去”的。可是,以此为姓,就没办法了,无非令人产生不吉利的印象。

鬼姓:源于姜姓,出自炎帝衍支鬼氏的母系任姒之后鬼臾区,属于以氏族名称为氏。“鬼”字的古义,就是精灵。实际上,古人认为“鬼”是人死后的灵气,可以为神祉,可佑后人。古代历史人物有鬼侯、鬼力赤。如果你认为纵横家鼻祖“鬼谷子”也姓鬼的话,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他本名王诩,鬼谷子不过为他给自己取得绰号罢了。

完姓:源于子姓,出自西周时期宋国缔造者微子,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完姓主要分布于陇西等地区,与女真的完颜没有关系。现在人们在遇到不好的事情时都喜欢说“完了完了”,殊不知“完”在古代可是“恒久”之意。河南平顶山汝州有个“完庄”,这里的“完”姓就是金兀术死后,他的后裔为了避免与汉族争斗,而将复姓“完颜”改为“完”姓。

鸡姓

本作鷄,在两广地区有分布,历史上也有过名人。鸡姓与田、布、老并列广东省佛山的土著四大姓氏。广西东兴市分布了许多鸡姓人家,他们对自己的姓氏毫不避讳,如有的称呼自己的爱人为“鸡妈”,孩子们也喜欢这样叫妈妈。东兴人还喜欢把年轻小姑娘叫为“妹”,但是如果把姓鸡的姑娘叫为“鸡妹”,可是极大的不尊重。与此相对应的,鸡姓的男子也不喜欢别人叫自己为“鸡公”、“鸡头”等。

猪姓:起源于三国时代,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贵州等地区,“猪”这个姓不可与“朱”混谈。百家姓中未收入“猪”作姓氏,因为谐音的缘故,导致大部分猪姓人改姓。在贵州六盘水地区,姓“猪”的大约还有40多个人,除了年长一些的人还保留原姓外,年轻一代人为了不被人笑话,多数都已把“猪”姓改成同音的“朱”或者“诸”姓了。

狗姓:相传以前没有“狗”姓,而是姓“敬”,他们的祖上是五代石敬瑭的大臣。因为反对石敬瑭向契丹称儿皇帝惹怒了石敬瑭惨遭杀身之祸,石敬瑭当时就把他的族人们赐姓狗。由于成语中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等皆为贬义词,因此这个姓氏的人取名字还是相当有难度的,历史名人中汉朝有狗未央,西晋还有一个人叫狗剑。

19、最令人崩溃的姓氏(本排行榜系倒列,越到后面越崩溃哦)

李姓:李为中国第一大姓。因为人太多,所以这个姓起什么名字都很容易跟人重复有木有!

朱姓:姓这个姓的朋友们,如果你们的外号叫小猪,请举起双手让大家看到。

史姓:上榜理由:因为这个姓跟“屎”同音,有时候会出现一些尴尬的名字!

宫姓:上榜理由:这个姓本身还是比较文艺的,但如果是工程师的话,别人是叫你老宫呢还是宫工呢?

提姓:这个姓属于罕见姓,感觉有点怪怪的。

贾姓:这是一个谐音含否定意义的姓,贾校长、贾老师,反正叫什么都觉得有点假!

老姓:小众的姓,跟其它字都不好搭。老板、老大,虽然听上去很厉害,但总觉得不太好。

吴姓:吴后面加什么字眼都变没了。而且是不是大家都有一个小伙伴叫“无敌”?

牛姓:不管起什么名字都会觉得有点土,也不是特别好听。

苟姓:不管你叫什么,别人都会“亲切”地称呼为小苟、老苟,真是够了!

黑姓:取个什么名字都不像好人啊。即使是普通的黑小明、黑小红,也有点像黑暗系呢!

仇姓:属于比较冷僻的姓,不但戾气十足还容易被人读错。是“qiu”还是“chou”啊。

母姓:起啥名字都感觉在给后面的定“性”,如果是男性姓这个姓,会被开各种玩笑的。

羊舌姓:终于出现了复姓。一般的复姓都是文艺复古范,这个姓,好想给它下锅涮了。

粘姓:这个姓读上去挺美,看着有点怪。有点粘糊糊,又有点软塌塌,总之没什么气势!

别姓:这也属于那种后面加的美好字眼都会消散的姓,叫别酱紫好吗?

胖姓:这个姓真的是吐槽无力。虽说姓胖不会真的让人发胖吧,但总觉得会慢慢胖起来。

党姓:这个姓高端大气上档次有木有,但是起不好名字的话,可能会被跨省哟!

是姓:上榜理由:是姓去年因是朕同学火了一把!自我介绍时说我叫是XX,会被人误解为语文不好的。

宰父姓:宰父这个复姓奇怪中带着一丝丝凶残啊。第一形象一定是弑父那个含义啊。

毒姓:就说个传说好了,因为窦氏是其竞争对手,武则天夺位后,赐她姓毒。

操姓:神奇的姓氏!前几天为了给操姓宝宝起名字,差点弄的小两口离婚啊。你说叫啥好?

20、中国现在是否还存在着芈姓人士?

著名史学家芈一之了解到,全国的芈姓人数在1万人左右。安徽宿州有3个村子全部姓芈,总人数大约几千人。

电视连续剧《芈月传》一经开播,就引发了对芈月后人的







































CCTV品牌影响力采访刘云涛
中科公益爱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zx/7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