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京杭大运河杭州终点标志——拱宸桥。

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大运河”和“丝绸之路”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流通和对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

——————————————————————————————————————————————————

隋炀帝为何强修运河

我国主要运河的开发大多集中在古代,从长远角度看,修建运河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如果超越了国力可以承受的程度,那可能就会演变成为劳民伤财的悲剧。很多朝代的兴亡都与运河有关。我国历史上,修运河修到亡国的第一人是隋炀帝杨广。至今为止,杨广为何如此下大力气修建运河的原因仍然是一个谜,可能有几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为了“剪断王气”。杨广通过“不正当手段”当上皇帝后,最担心的就是另有“王气”出没。他登上宝座时,有人说“有王气出自龙门,蔓延至太原”。杨广为此做了三件事,一是派人在龙门地区挖沟开山,以破坏王气。二是任命自己的孙子杨侑为太原太守,以说明所谓王气就是他的子嗣。三就是修建该地运河,以“剪断王气”。隋炀帝热衷于修运河自此拉开序幕。

第二种解释是为了方便去扬州“看花”。这里说的“花”不仅指的是扬州的琼花,而且还指江南美女。但这种解释可能无法自圆其说,即便花再美,也没必要通过修建运河来看。说到美女,有一种说法是扬州原本美女不多,每次隋炀帝南巡都会带回大量美女,后来隋朝灭亡,这些美女流落民间,自此,扬州开始“盛产”美女。所以,说杨广为了“亲寻美女”修建运河的说法可能并不靠谱。

第三种解释是为了征伐备战之用。隋炀帝当年最主要的征讨对象就是远在辽东的高句丽,修建京杭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可能就在于此,将各地士兵集中运往集结地——今天的北京。据史料记载,不包括皇帝禁卫军和侍从在内的战斗人员多达万人,此外还有数百万民夫和后勤保障人员。不过这次战争却以高句丽的完胜告终。隋炀帝不甘心失败,过了两年又倾尽全国之兵第二次御驾亲征高句丽。但就在隋军即将取胜之际,国内却发生了杨素叛乱,隋炀帝不得不回京镇压叛乱,第二次远征又告夭折。等到第三次隋炀帝想举兵远征时,前来应征的地方军队寥寥无几。为什么没人愿意“奉诏讨逆”了呢?

隋代中国人口有四千五百多万,隋炀帝修建运河征用民工男女共计两百多万人。紧接着隋炀帝又数次下江南,乘坐龙舟,跟随船只达数千艘,这些船只大多需要人力在岸上牵引。当时又在运河岸边种了绵延一两千里的柳树,沿途修建了四十多座豪华离宫别苑,由地方行政机构提供数万人的饮食起居,几次下来,又征用了民工数百万人。

杨广两征高句丽,损失士兵上百万人。所以,等到他第三次远征之时,国内人口已被消耗得差不多了,老百姓要么背井离乡成了流民,要么揭竿而起成了起义军。地方军队有的要去镇压国内起义,有的已不再相信隋炀帝,因而军阀割据。不过,高句丽在面对隋朝第三次东拼西凑的远征军时,被隋朝“破釜沉舟”的勇气所震撼,主动投降。隋炀帝“凯旋”后,迎接他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满目疮痍的国家和居心叵测的大臣,不久,隋炀帝就被杀于江都。

(《北京日报》)

——————————————————————————————————————————————————

90岁老人讲家史:12代人运河边烧贡砖三百多年

程金枝、程守信老人展示家谱。

90岁的程金枝老人耳朵已经不太好使,在他65岁侄子程守信的补充和解说下,程家12代人与贡砖多年的故事,像一幅画卷,在记者眼前慢慢勾勒出来。

这是一个因贡砖而富有名望、享有特权的家族,这也是一个因贡砖官窑关闭而成为普通庄户人家的家族。

12代人烧砖现在还有从业者

程金枝老人自己居住在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门前的菜秧架子、红砖的民房,初见与普通农家小院并无太大差别。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屋门内外铺地的不是青石板,而是一块块四五十厘米长的青砖;屋外垒砌的小台子,也是用青砖修砌。

程金枝是程家到达临清后的第十一代人,多年前,程家人作为烧制砖的高级技术人员,来到临清烧砖谋生,这一来,程家人就再也没回故乡。程金枝拿出一本泛黄的老家谱,这是几年前,他的哥哥程金岐在95岁过世后,传到他手中的。

翻开一页页泛黄的老家谱,一代代程家人履历渐渐清晰。“第一代从安徽迁来、第二代……这是我,这是我哥,我们是第十一代。我们家历来是窑户,我爷爷在的时候,过得还很风光。”程金枝有记忆起,家族中长辈们包括爷爷、父亲、叔叔们就都烧砖,家中男丁们都掌握烧制贡砖的“秘诀”。

详细……

——————————————————————————————————————————————————

流动的文化长廊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公里。相当于苏伊士运河的10倍多,巴拿马运河的22倍,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从公元前年始凿,至公元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

苏州段运河京杭大运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京杭大运可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清朝末年,自京汉、津浦等铁路修建以后,清朝政府不关心运河的命运,任其荒废。运河河道越来越窄,最窄处不足10米,运输能力大减,不少河段不能通航。山东境内的部分河段已淤成平地;即使水量较大,通航条件较好的江苏省内河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

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改造大运河的计划,对运河很多区段进行了疏浚、扩展,沿河建设了不少航闸,两岸改建和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目前,大运河全程虽不能通航,但季节性通航里程已达公里,对分担津浦铁路的货流,特别是承担煤炭、建材、盐、日用工业品、粮、油和其他农副产品的中短途运输任务,对发展地区经济,加强南北交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今天,大运河将作为南水北调的主要路径,古老的大运河必将重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代,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在多年的漫长岁月里,运河承载了太多的历史,留下了无数令后人感慨不已的文化遗迹。

高旻寺的天中塔,高86米,登临其上可眺望江南镇江的金山、焦山、北固山

古运河研究学者夏刚草这样形容道:“运河沿岸的古墩、古庙、古塔、古桥、老街、老店、老厂、老窑以及街市的繁华景象、市民的生活习俗,犹如《清明上河图》的长幅画卷展示在人们面前。”

高旻寺的天中塔,高86米,登临其上可眺望江南镇江的金山、焦山、北固山

浙江籍教授、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则指出,运河是南北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纽带,与众多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信仰、思潮、重要文学艺术作品、民俗传统有着直接而具体的联系。

明朝时,朝鲜人崔溥被风浪打到浙江台州府洋面,登陆后沿大运河北上回国。归途中,细心的崔溥记录了南北妇女服饰文化在河北沧州交流的现象。崔溥所著的《漂海录》说:江南“妇女所服皆左衽”,“自沧州以北,女服之衽或左或右,至通州以后皆右衽”。如果没有崔溥的记录,今天我们可能已难以获悉这段南北妇女服饰的交流历史。

但是,在运河区域考察,学者们还是能发现许多思想、文化交融的痕迹。语言学家早就指出:镇江方言中就夹杂了一些京腔京韵,天津话中又带有安徽方言的成分……

洛阳河段

天津杨柳青镇运河

来自北京的考察队员还特别提到了颐和园,因为这座皇家园林明显地告诉了人们,她的主人——清朝皇帝是“偷了”江南山水文化的精华。

北京的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而昆明湖拷贝的就是杭州的西湖文化。特别是西堤,完全是模仿西湖的苏堤而建造的。所以在颐和园,我们既能领略北方山川雄浑宏阔的气势,又能看到江南水乡婉约清丽的风韵。这座皇家园林中的假山也都是依托大运河运来的太湖石。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流淌了余年的运河使运河两岸滋养起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流淌了0多里的运河,串起了中国的大江,沟通了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造就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长廊。

大运河促进经济繁荣

“船舶往来,商旅辐辏”。运河畅通后,沿岸孕育出杭州、苏州、扬州等许多经济文化繁荣的城市。而随着商业的繁荣、手工业的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沿着这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开始会聚在运河沿岸。他们不仅前来开设商号,创办手工作坊,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文化习俗,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相互交融、渗透、碰撞。

由人员流动带来的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滋养,在运河沿岸众多的会馆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山东聊城就是一个例子。清代的聊城已是运河旁的重要商埠。南来北往的商舶络绎不绝,外地生意人接踵而来,长期的背井离乡,思乡恋亲之情使他们萌生出一个迫切的愿望,要有一处“悦亲戚之情话,慰良朋之契阔”的场所,于是,在这里,先后出现了武林会馆、江西会馆、苏州会馆、山陕会馆等。

“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某种意义上,隋大动干戈疏通华夏五洲经络,为唐的鼎盛及后世繁华,奠定了地理上的硬件基础。唐宋时期经济的繁荣,主要得益于商品流通的迅速发展,而水运,在这一时期,历史性地承担着主要物流功能。作为内陆唯一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运河自然功不可没。当时,漕河之上,商船密集,南方出产的丝绸、茶叶、竹、木、漆、陶瓷等物资源源流入北方,北方的松木、皮货、煤炭等亦纷纷运往南方,南北贸易盛极一时。

无锡段运河

元世祖忽必烈首次在华夏一统的前提下,离开黄河流域选都大都,成为中国定都史上一大创举,其功劳亦主要归于运河。这条静默宽广又繁忙喧腾的大河,物流网络四通八达,使北京具备成为首都的优越条件。雄才大略的忽必烈,选择运河起点的咽喉之地,作为他统治整个中国的中心,不仅给北京历史地位的确立带来巨大机遇,更为后世政治经济大格局的奠定,打下伏笔。元代对隋朝大运河,经过水利工程上一系列弃弓取弦式的“去弯”“取直”,运河长度由原来的里削减至0里,水运更加轻便快捷。今天所说的京杭运河,于此基本定型。

城市文明的兴起,是社会发展的生动注脚。人类逐水而居的天性,促成众多城市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建,给城市文明的发展带来契机。北京、天津、扬州、镇江、杭州等早已据有一席之地的都会,自不待言;无数荒丘野地、小村僻庄,亦成人烟芜杂、商铺林立、车水马龙之所,淮安、临清、济宁、东昌、德州等大批城镇商阜,皆因之兴盛,“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

因运河而兴的城市,铸造出一份与传统都城不一般的气质,水意酣畅,轻灵柔媚。传统都城大都因军事而建,主要功能在于防御,因此城墙坚固,楼宇恢宏,街道轩敞,气质硬朗阳刚,居者以皇亲国戚、官宦、守军为主,政治氛围浓厚。而大多运河城市放轻了厚重,消释了凝滞,柔化了刚强,二者相较,如同豪放诗与婉约词,关东大汉之于妙龄女郎。运河城市的轻倩秀逸,无疑是水气酝酿出的另一类城市文明的样本,更具延展性,更加平民化。小桥流水,黛瓦粉墙,石板小巷,酒肆勾栏,衣香鬓影,帆樯林立,百货荟萃,船只往来纷攘,商贾名士云集,平凡人家的殷实与滋润,漫溢其间。

京杭运河的主要功能,集航运、灌溉、防洪工程于一体,对应的文化特质体现为,在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农业文明中打入商业文明的楔子。运河的贯通,除承担传统意义上的农业职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带来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南北物资交流,冲破“文不经商,士不理财”的观念束缚,启发了商业文明的觉醒,推动区域经济的迅猛跃进。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孕育,直接来自运河文明的催生。因河兴商,因河兴业,沿河的盐业、皮革业、烟草业、丝绸业、酱菜业等品类繁多的行业蓬勃兴起,吸引更多从业者从土地上剥离出来,生产更多商品参与物资交流,除密切国内市场的联系,更把经济交流推向国际。文化、思想、艺术、价值等精神领域的交流亦不断延伸扩展,反过来促动观念的进一步解放。物质与精神的良性循环,把中国再次推向强盛的运河时代。可以说,运河文明的本质,是一种生产力形态高于农业文明的商业文明。

(摘自中国文化网)

——————————————————————————————————————————————————

大运河水质环境将成监测重点

沿线建筑翻建须与运河历史风格统一4处遗址将启动修缮

今后,大运河遗产监测系统将加密监测站点,并把水质、水流、水位、环境、水藻甚至车流量等纳入到监测中来。昨天,北京市文物局宣布,平津闸等大运河4处遗址将启动修缮,后期还将根据实际保护情况,陆续公布申遗遗产点。市文物局称,今后运河沿线建筑翻建时,其外观、形式、色调、体量等,也必须跟运河本身的历史环境结合起来。

□修缮

平津闸等4遗址将修缮

作为中国大运河的北端城市和漕运终点,北京此次共有两处河道、两处遗产点入选直接申报名单,河道分别为通惠河北京旧城段(包括什刹海和玉河故道)、通惠河通州段,遗产点分别为西城区澄清上闸(万宁桥)和东城区澄清中闸(东不压桥)。

“申遗成功,文物部门的压力反而更大。”北京市文物局文保处处长王玉伟表示,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遗产点、段,要按照世界遗产的要求严格做好保护工作;尚未列入的其他后续项目,要加强运河相关遗产的保护修缮,加大考古、勘探发掘和研究的力度,并把运河遗产保护修缮工作优先列入经费计划予以保障。

比书而邻,实在是一件极雅致的事情,而独立书店的存在,让城市变得生动而温情。就好像里佐利之于纽约,由梅里尔·斯特里普及罗伯特·德尼罗合演的电影《堕入情网》中,故事就是从两个原本不相识的已婚男女,在里佐利书店为各自的配偶买书当圣诞礼物却不小心撞个正着开始的。

详细……

——————————————————————————————————————————————————

清代京杭运河全图

镇江段、扬州段

苏州段

钱塘江西湖段

北京段,通州段

天津段

沧州段

德州段

聊城段

济宁段

邳州段









































白癜风问答
北京最大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zx/6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