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探寻江都塘头古镇风情李志杰一、西街、今南北街根据于老先生提供的手绘图,近日又走了一趟塘头老街。行至小拱桥,深情凝望,桥面如一弯新月,横卧河面,河水波澜不惊。小拱桥砖头垒就,外粉水泥,只修过一次,至少有70年历史。环绕姊妹楼的河流在填埋之前,这里是通向塘头街的交通要道。轻踏桥面,足音回响,触摸悠悠过往。耳边似乎响起私塾里的朗朗书声,西园饭店和黄荣富烧饼店飘来的扑鼻香气,在老街上悠悠荡荡。脚下的路瘦瘦长长,已无老街的模样。西街西头拐角处的一堵墙,默然矗立,守望曾经的市井繁华。向东遥望,瓦砾遍地,杂草丛生,微风轻吹,西街无语……走到南北街上,这里是旧时的中心街道河,河西是主街道,俗称“店门口”。在解放前后,“店门口”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叫卖声不绝于耳,是何等的热闹和繁华。沿河从南向北,分布着烧饼店、布店、银匠店、理发店、蛋行、五洋店等近10家店铺。沿河店铺部分悬空而建,木桩支撑,像极吊脚楼。轻推后窗,可见流水淙淙,船来船往。木桥上,撑着油纸伞的大家闺秀款款而行。河边码头,淘米洗衣,水声哗哗……街西从南向北,永同源槽坊粮行、汤德记杂货铺、汤家草行、大德生药店等近20家店铺,热热闹闹地开门营业,可谓吃喝穿用,应有尽有,水乡古镇,风情迷人。旧时画面浮现,影影绰绰,如梦如幻。随着一声汽车鸣笛,梦回现实,面目全非,踪迹全无……二、姊妹楼楼内行至抗战纪念馆,欣然而入。前次造访,姊妹楼内暂未开放,只得在楼外乱拍一气。如今终于如愿以偿,得以揭开百年大楼的神秘面纱,一睹芳容,一睹为快!推门而入,吱呀一声,打破大楼的沉静。地面铺箩底砖,两根圆木柱撑起横梁,横梁上铺木板。四壁和顶部皆是平滑的红漆木板,油光可鉴,气味清香。朝南一面,半身向上皆是镂空门窗,采光极好。顺着木楼梯爬楼,二楼三间隔开,两边房间木板吊顶。地面木板未油漆,保持旧时模样。来到走廊上,凭栏而望,金色的阳光洒在脸上,金色的银杏树叶摇曳,令人目光迷离……穿过连通的封闭走廊,来到后一座大楼的楼上。后一座大楼是个大开间,其它式样同前楼相仿,从左侧楼梯下楼,出门,是个窄窄的天井,仰头抬望,一抹天空,蔚蓝深邃。从月形拱门出来,再次回望,百年大楼,质朴素雅,风采依旧!三、粮站周边从姊妹楼向东,水泥路弯弯曲曲,路边可见沟渠,渐宽,用不着说,是与旧时南北中心街道河连通的河流了,向东与界沟的南北河相连。枯树、杂草、落叶,废弃的河,旧时情景难以再现。到头,是碧绿的田野,关帝庙应该就在前方,只是早已被毁,踪迹全无。回头,从一个巷子向北,再向东,经于家花园、红庙。再向西,经过一户户人家,来到粮站院墙的东边。粮站院墙也是旧时建筑了。见有一道错开的墙,下部拐角砌平,上部呈三角鱼鳞形,新颖别致,独具风格。院墙上盖小瓦,瓦上一蓬仙人掌,开红色的花,难得一见。墙角处见一丛一串红,鲜艳夺目,数株黄菊,含苞欲放。绿色的生命,给老院墙平添一丝妩媚,给旧时光添加一抹亮色。向北,沿着粮站后身一直向西,到头,遇到一位老先生,问沙货巷可是这里?老先生指着北边一排房子说,这里就是旧时的沙货巷,他老丈人家就是开沙货行的。西侧就是旧时的中心街道河,河边有两个错开叠加的大磨盘,极有可能是古码头遗迹。河流向北渐宽,水流平缓,旧时向北通庄桥河,现与新通扬运河相通。从沿河路向南,旧时有安五花园、源乐碾坊和仇家油米店等店铺,然后向东还有半腰巷。问老先生可知半腰巷?老先生摇摇头。作罢,继续向南行。其实半腰巷的对岸有北小街,旧时分布着茶水炉、饭店、烧饼店、油米店、碾坊、染坊、诊所、私塾等等。向西直达西城门,附近有车站。听我伯父讲,他们小时候到塘头街买菜,都是从西城门进来,上方有“江淮锁钥”四个大字。时间关系,改日再去探寻。四、姊妹楼后身、东街来到姊妹楼后身的一条路,向东不远,再次见到周以顺老先生。老先生在屋子里择菠菜。老先生说,从前姊妹楼后身的一条河就在前面路上,并不宽,在70年前平常也是近乎干涸。老先生指着姊妹楼西边的房子说,那就是国九房。莫老师帮我绘过图,国九房的东边是安五房,对面是晋二房、唐大房,拐向粮站南大门方向还有新六房、新四房等等。老先生说姊妹楼后身,就是从前的大会堂,现在是普通的民房,旧时塘头还有戏院,不在这地方。说到大会堂,我的思绪又回到从前。小时候我是经常和父母来看戏的,坐在长条凳上,剥着瓜子花生,每当舞台帷幕缓缓拉开,看着花花绿绿的布景和道具,心里甭提有多高兴!看过《珍珠塔》《王瞎子算命》《王华卖父》等古装戏,记忆犹新。看过《妈妈再爱我一次》,也不知流了多少眼泪。看过《少林寺》《少年俗家弟子》《自古英雄出少年》,回家后自己也拿个棍棒打打杀杀,现在想想真可笑……扯远了,要到东街看看了,根据老先生的指点,东行。姊妹楼东边的一排房子及院落,也是附属建筑,到头折向南就是塘头东街。在路口遇一位老先生,拿一把锹,铲铲弄弄。有点面熟,一问,果然是老同学的父亲。老先生记忆极好,还记得我到他家玩过,还记得当年我们几个小伙伴的名字。我明明记得他家应该是在姊妹楼南边的地方,童年的记忆也有不靠谱的时候。与老先生夫妇二人道别,来到东街。东街只有几十米长,旧时也是个热闹的所在,街东有闹乡村茶馆、花园饭店、高家竹排房、同仁堂药店、于家草行,街西有诊所、银匠店等店铺。现在的东街是一条极普通的乡村小道,两边也是年代不太久远的红砖和青砖瓦房,旧时风情难以寻觅……少了水的古镇就少了灵魂,少了生机和活力。氤氤氲氲、水气飘渺的的塘头古镇风情只能留在梦里,在梦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zx/15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