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苞,字灵皋,号望溪,是清代桐城学派的领袖人物。康熙三十八年()举江南乡试第一,康熙四十五年()中进士第四,到乾隆时官至礼部侍郎。《方望溪先生全集》是他的代表作。方苞生长于安徽枞阳,做官于京城,虽与江苏江都远隔千里,但他曾为顾图河之子撰写墓志,其中有一段鲜为人知的顾图河慧眼识方苞的因缘。顾图河(-)生于江都大桥镇,为清代康熙朝榜眼、文史大家,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总裁官、南书房行走、湖广提督学政,是清初扬州学派代表人物“维扬二妙”之一。主要著作有《雄雉斋集》、《雄雉斋续集》、《湖庄杂录》等。康熙丙戌年()二月,顾图河被任命为湖广提督学政。在整装即将赴任之时,恰逢丙戌礼闱科考。康熙帝破例,却命顾图河分校礼闱,为同考官。顾图河非常感激皇上的知人善用,要选取真正的人才予以报答。在科考揭榜后共选良才26人,其中第一名是桐城的方苞。方苞能够置于魁选,先是由顾图河推荐,但当时的总裁官面有难色,而顾图河则据理力争,终于让方苞荣登榜首,顾图河亦“至是相庆,以为得人”。至于方苞后来仅取得进士第四名,那是殿试中的环节,个中另有原委,最终是由皇帝说了算的。由此看来,方苞应是顾图河的得意门生了。顾图河和方苞这一对师生,在仕途和文学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顾图河是进士第二名,方苞是进士第四名;顾图河任翰林院编修,方苞则获翰林院侍讲衔;两人都曾入南书房(皇帝读书、拟诏、颁旨处);顾图河曾任国史馆总裁官,方苞则任经史馆总裁官;顾图河曾参与礼闱科考,方苞任礼部侍郎其中职责之一也是负责科考。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顾图河是清初扬州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而方苞则是清代桐城学派的创立人之一,他们都为弘扬我国古代文化作出过贡献。(百家号:江都史话)(作者原创,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顾图河于丙戌年()五月病逝于湖广提督学政任所。他生有四子,长子顾前树早夭,次子顾同根,三子顾让训,四子顾一木。因方苞是顾图河的门生,且比顾图河小15岁,当是顾一木的师兄。为谢师恩,当顾一木(字饮和,亦好学,尝欲约诸史之文,自成一书,绝笔于南史。卒之前,犹编录不自休,年仅二十有七)英年早逝的时候,方苞为其志墓,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十余年后,方苞得假返里,舟访顾家时,适逢同根操持三弟让训之丧,一副劳苦不安的样子,两人“相视饮泣,意绪促促”,无声无语。雍正四年(年)冬,顾同根“赴吊姻家”,夜间突感身体不适,清晨急归,“未至家而卒”,以至“家不能讣,逾两时始得之传闻。”顾同根,字友训,号丰缘,诸生,有声于庠序,不愧父风,享年45岁,著有《丰缘庵集》、《抱瓮鸿泥集》。方苞在《顾友训墓志铭》中,称许了顾友训的文才与声誉,说他“居乡间,名在州郡,居庠序,名在京师”。叙述了他的操行:“诸公多欲资入太学”,但他均以母老、诸弟幼而“恒家居”,“虽教授,不出百里”。清康熙十年()“选高等诸生入太学,学使者注意于君”,顾却“避不入试”,可见其不庇父荫与孝母爱幼的品德。追叙了自己与顾友训相识交往的过程:当顾图河“以督学卒于楚,丧过金陵”时,方苞“吊于舟次”,这才“始识”友训。其后,方苞岁时去恩师家慰问时,多次见到友训与三弟让训、四弟饮和“朝夕讲诵,怡怡如也”的场面。对顾友训的辞世,方苞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自吾师之卒也,海内士大夫已叹其积而不施”,至友训“则强志博学,而未尝一见其锋颖,故闻者莫不痛惜”,于是铭曰:“孤与嫠遑,顾思母之,甍恨无涯,惟数之奇,一至于期。”(原创作者:朱毓麒顾仁剑鸣)(作者原创,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zx/15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