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区供销社综合改革探索

江都区供销社综合改革探索

□石方志 赵扣海

江都区供销合作总社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村“两委”、基层供销社、农民合作社和资金互助组织“四位一体”实现形式,为农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综合实力和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为促进全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年底,江都供销系统实现商品销售总额.32亿元,位列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年度“二十强县级供销社”第10位,被省总社授予“创新工作优胜单位”、“基层社建设优胜单位”、“为农服务社提升工程优胜单位”称号。

年以来,江都区供销社从农村工作大局出发,找准农村工作与供销社工作的结合点,围绕为农服务目标,大力推动供销社综合改革,积极探索服务“三农”的新路径,主要在四个方面创新工作举措:

一、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搭建为农综合服务平台

一是推进新型基层供销社建设。积极探索以组建供销商贸有限公司为载体的恢复重建模式,研究制定了《关于新型基层供销社推进建设实施方案》。新建基层供销社由区供销总社控股,统一挂牌“江都区××供销商贸有限公司”和“江都区××供销合作社”,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并按照“五个有”、“三个联结”、“三大功能”的标准要求,明确了新建基层供销社管理服务目标任务,全面提升新建基层社的为农服务功能。年新建股份制基层供销社4家,创建省级基层社标杆社1家。截至年3月,新型基层供销社(供销商贸有限公司)建成总数达6家。

二是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围绕我区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充分利用供销社人才、网络、信息和设施等有利条件,采取产权结合、业务连接、项目扶持等方式,积极参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合作社开展跨区域、跨产品再联合,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大力推动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积极组织兴和养蜂专业合作社、宏大猕猴桃开发有限公司、金谷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参加海峡两岸(江苏)名优农产品展销会。年参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3家,创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4家。截至年3月,创建各类种植、养殖、加工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家。

三是抓好为农服务社提档升级。把为农服务社作为服务农民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对照省总社为农服务社提档升级标准和要求,全面组织实施为农服务社提档升级工程,整合现有资源,改善经营环境,完善服务功能。年完成了小纪、武坚、樊川、真武等20家为农服务社的提档升级工作,重点对武坚镇黄思村、小纪镇金鑫村、宜陵镇许桥村三家为农服务社进行升级改造,优化和提升社容社貌、服务功能,更好地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二、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构建新型为农服务体系

一是组织实施“社村共建”。推动供销社与武坚镇黄思村、新祥村和樊川镇跃进村“两委”合作,以农资(农资配送)、农技(农技服务)、农品(农产品销售)、农金(金融服务)四农服务为主抓手,把供销社的服务优势、村两委的组织优势、农民合作社的经营优势和资金互助组织的资金优势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村“两委”、基层供销社、农民合作社和资金互助组织“四位一体”合作机制,着力打造区、镇、村三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具有“代购、代销”功能的村级电商服务站,推进供销社组织体系向村级延伸、经营服务体系向田间地头延伸,促进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供销社自身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二是开展大田作物托管服务。组织开展了以“土地托管”为主要内容的大田作物服务创新活动,组建了宜陵家庭农场服务中心。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资超市、庄稼医院,对11个家庭农场和30个种田大户提供农资购进、农机耕作、收割、机插、植保服务,面向农民开展各种农资商品经营和开展农业技术咨询、病虫害诊断防治等技术服务。投资组建了江都区农乐种植业生产服务专业合作社,拥有30台(套)中型机械,为社员实行统一供种(育苗)、统一耕作、统一植保、统一收割,服务面积近万亩,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本着“支持三农、服务三农”的目标,供销社与江都农村商业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符合贷款条件的供销社所属企业、新型基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提供金融支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融资需求提供不同的信贷产品,先后选择52位种植大户和8家专业合作社推荐落实了农商行优惠贷款近万元,减少利息负担20万元,解决了农户和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对需要和符合安装POS机等自助设备条件的“社村共建”村、为农服务社,无偿提供设备安装,使广大农村居民、生产经营单位等在涉及农资、农副产品等购销业务支付结算上更加方便、快捷、安全。

三、开展线上线下一体经营,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一是打造全新江都“网上供销社”。年5月,组建了江都区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设了集展示、经营、服务于一体和具有完整交易支付功能的江都“网上供销社”。目前,江都网上供销社平台除开辟农资配送、农技服务、农产品超市、金融服务、专业合作社、日用品超市、烟花爆竹配送、再生资源调剂等八大板块外,还在平台设立便民服务(法律服务、庄稼医院、百姓生活)、金融服务窗口,并通过网上平台与镇村网点互联互通,改造、提升供销社传统五大流通网络,实现“一网”带“五网”的联动效应,初步形成线上线下一体经营、融合发展的新格局,被省总社确定为电子商务示范县供销社。

二是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以“新网工程”建设为切入点,培育骨干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完善服务功能,巩固新型业态,积极推进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在日用消费品、农资和农产品网络建设上,通过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和“网上供销社”的支撑作用,改造、整合、提升了一批传统经营网络。通过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缓解了农民“买难”、“卖难”问题,重塑了供销社社会形象。目前,供销系统日用消费品、农资、农副产品、烟花爆竹、再生资源等五大网络已发展经营网点近个,覆盖全区80%以上的行政村。

三是构建新型农资经营服务体系。组织开展了以连锁经营、订单农资、化肥农药配送直供等为主要内容的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创新活动,通过直销和连锁加盟形式,推进农资经营业态的创新发展,实现供销社为农服务组织构架、管理模式、服务方式上的重大突破,增强了为农服务功能,提升了为农服务水平。区化肥农药公司采用“农资公司+农商行+村级组织+种植户”模式,通过与种植户签订化肥农药购销合同,组织开展化肥农药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并着力拓展农资经营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帮助缺乏生产资金的种植户在农商行办理借记卡(易贷通),解决了农民生产经营中的后顾之忧。

四是拓宽鲜活农产品电商流通渠道。以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为牵引,整合全区农产品资源,拓展线下终端销售网络,加强“网上供销社”与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对接,建成双向互动的网上农产品超市平台,到年3月已有家大宗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及品牌产品入驻,扩大了我区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发展农产品社区直销店、宏信超市蔬菜平价店13家,引导优势农产品进入连锁超市,有效提升仓储、冷链物流能力,全力推进“农超对接”和双向流通,初步形成上联企业和超市、下联基地和农户的农产品购销网络,年销售各类农产品近多万元。

四、加快社有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一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近年来,供销社大力推进社有企业改革,从资产运营、资本运作、管理体系、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积极整合政策资源,推行股份制改革,加快社有企业转型发展步伐,增强社有企业竞争能力,做大做强化肥农药公司、供销电子商务公司、基层供销商贸有限公司,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和经济增长点。积极引导系统内企业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之路,通过引进新项目、开发新产品、开辟新业务、开拓新市场、开展新合作等多项措施,推进资源整合、服务聚合,实现资产提质增效,既增加了企业集聚发展的能力,又提升了供销社系统为农综合服务功能。

二是拓展经营服务领域。供销社一方面注重提升社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大力实施一体化、品牌化战略,社有企业为农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快速提升。另一方面,注重提升基层组织建设质量,通过合资合作、参股入股、经营引领等办法,吸引经营好、带动农户多、讲诚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加盟供销社,实现企业和供销社“双赢”,增强了供销社发展活力和为农服务实力。目前,供销社新型基层社建设快速推进,为农服务社建设稳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质量明显提高。

三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年来,供销社先后投资参股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13家,并通过争取涉农政策支持,助推做大做强。在区供销社的培植、扶持下,这些企业均已成为当地相关农产品生产流通的龙头。其中,由区供销总社参股35%成立的民旺农产品专业合作联社,对种植农户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商标”,年助农增收多万元。由供销社参办的小纪绿园蔬菜专业合作社共发展会员名,被扬州市列为高效大棚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目前设施种植都是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蔬果新品种,总面积近万亩,带动农户上千户,被省供销社授予“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

(作者单位:江都区农村工作办公室,江都区供销合作总社)

编辑 周 健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zx/1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