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盐河古今谈之水文篇扬州江都区
中国的运河建设历史悠久,公元前年吴王阖闾为了伐楚,命伍子胥开胥河,这是中国乃至世界现有记载最早的运河。夫差为了争霸中原,于公元前年开凿邗沟,成为后来京杭大运河的一段骨干河道。而在江都,也有这样一条古运河,它就是汉代开挖的运盐河。运盐河,是我国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也是历史上第一条东西走向的运河。它虽比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晚了年,但比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开凿建造的都江堰只晚61年,而比隋炀帝开通的通济渠要早多年,更比于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要早多年。这些,都充分说明,我们扬泰地区的先民们在利用与改造大自然方面的开拓创新意识。运盐河,西起湾头茱萸湾,经宜陵东行海陵,直至如皋蟠溪,全长公里,是刘濞在西汉文景年间(前年后)开挖的。我们可以想象:在那生产力低下,劳动工具落后的条件下,开挖这么一条三百多里长度的运河,又该动员多少人力,耗费多少物力与财力,那“举锸如云”的场面是何等壮观!在这样的时间跨度内完成这么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又该如何去协调各方力量组织施工?而这些,又充分展示了我们扬泰地区的先民们艰苦奋斗的传统,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协同作战的能力!而尤为值得称道的是,我们先民们的聪明才智。这条二千多年前开挖的人工运河,居然成了江淮东部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水河。这在我国古代治水史上是少见的。从地形上看,扬州以东从湾头经宜陵到海陵至海安一线,为扬州蜀冈隐入地下的余脉。这一线地区的南部,为滨江冲积平原,地势广阔平缓;这一线地区的北部,地势低凹,有的地区甚至是形若釜底,是众水所归的下河地区。就以江都来说,也是河之南为高沙地区,河之北,为高平地区向里下河地区过渡。而古老的盐运河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的河道走向恰恰就基本是沿着蜀冈余脉的走向开挖的。运盐河,正好把这两种不同地貌巧妙地分隔开来,成了上下河地区间的分水岭。在这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今天我们凭借勘测仪器与测量技术,完全可以在施工前精确地测绘出地形的高差来,但在二千多年前的古代,他们是怎么确定这河道的方位与走向的呢?这是绝对不能简单地用偶然,巧合来解释得了的。对于这种精确的谋划与安排,我们不能不佩服我们扬泰地区先民们的智慧!正是由于运盐河的选址恰当,所以,它不仅承担着繁重的运输任务,而且肩负着里下河地区农田的排灌与泄洪的使命。运盐河一方面可通过河道及河上的堰闸不停地向沿海一线输送与调节南来的淮水与江水等淡水资源,润泽沿岸人民,逐渐兴起了仙女,砖桥,宜陵,海陵,姜堰,海安,如皋等城镇,同时,又把自身作为淮水入海的分泄河道。据有关县志载:金湾河水势七分入芒稻河,三分入盐运河,东经宜陵镇抵泰州城,又流经姜堰,海安下海,起到了减轻里下河地区洪涝灾害的作用!(朱毓麒)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xw/14859.html
- 上一篇文章: 连淮扬镇铁路站规划科技综合体高铁时代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