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上志大才疏的杨广为何现在不少人有不同
近年来翻案之风盛行,终于刮到杨广身上了,好多人都把他吹到了千古一帝了。是不是千古一帝先不说,但是独一份倒是真的。 现在某些人吹嘘杨广是多么不容易,一生雄才大略,做的都是弊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功绩,只是侵犯了门阀世家的利益才遭到背叛,最后群起而攻之,身死国灭。杨广一生功绩无数,例如:统一天下,开凿运河,平定西域,创立科举等等等等。现在就让我为大家解读下杨广的这些所谓的功绩。不过,我不打算说事实,摆史料,毕竟以现在的科技是个人随便都能找到,无需由我多言了。不然某些人来一句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杨广的史料好多都是后世污蔑的等等。 史书上的杨广形象首先,先说说开凿运河吧。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一条运河自然不会让隋朝灭亡。虽然这项工程征发了百万人修建,劳役重,很多百姓死去。但是,这最多让沿河的百姓苦不堪言,不会造成天下皆反。何况自古兴修水利的君主多了,也没见其他人这样因此灭亡。隋朝的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达涿郡(今北京),中心在洛阳。历史上这条运河叫做隋唐大运河,而我们后世常说的京杭大运河并不是这条河。隋唐大运河是杨广在旧有的运河,水道上修建而成的,若无这些基础,平地修建这么浩大的工程岂是数年内就能完成的?更何况运河是建在内陆的,常年下来多有淤塞,唐朝就经常疏浚、修整和开凿。如果没有后世的整修,运河很快就难以使用了。隋朝末年,永济渠引沁水会清水一段的渠道已经淤塞。 要把这条运河的功绩全算到杨广身上对得起修建它的百姓,后世疏浚它的人们吗?北宋灭亡后南北割据,这条运河就难以发挥它的很多作用了。更何况我们后世所说的运河一般指京杭大运河,不是隋唐大运河。而京杭大运河是忽必烈下旨开凿的,不能因为修建它的君主是少数民族就把功绩安在杨广身上。至于说大运河开发南方的就更没有道理了。自古以来漕运都是把南方的钱粮运送到关中,中原或者河北地区。资源都是输出何来的开发,说是沟通南北倒是真的。 然后说说科举。科举制在中国古代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为国家选拔了一大批人才,直到近代才废弃。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大部分时间都是最重要的取士途径。科举的雏形在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隋炀帝又新创了进士科。似乎说着说着感觉杨广就成了科举之父般的存在了。其实不然,隋炀帝时代的科举需要五品以上的官员举荐才能参加。这就等于现在你想上一个学校,但是这个学校要市长级别的人亲自给你写介绍信才能进去。这样的学校是普通人能进得去的吗,同理这时期的科举对寻常百姓又有何意义。说到底不过是杨广临时起意,把各地选举出来的人才再考试一遍。 科举能发挥作用,最重要的就是人人可参加。而初期基本上只能世家子弟才能参与。而最重要的寒门自荐,直到武则天时期才出现。即使这样很多寒门子弟也难以享受科举的益处。在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的古代,普通百姓怎么考得过世家子弟。这就等于小学毕业的你要和重点高中的学霸比高考成绩,想想就算了。只有随着印刷术的改良,书籍的普及,知识的传播才使得普通百姓通过科举登上政治舞台。 再说说平定天下吧。杨广在隋朝灭陈的战争中挂名元帅,就有好事者把这些算到杨广的大功里面了。可是北朝是建立在北周武帝亲率大军灭掉北齐,统一北方。而南陈则是在杨广他爹杨坚时期灭掉的。更何况杨坚接手北周的时候北周人口土地已经是南陈的5倍有余,灭掉南陈并无多少值得夸耀的地方。要把功绩都安在杨广身上他爹杨坚和北周武帝估计肯定不同意。更何况杨广的南征只是挂名,要把攻打敌国的指挥大权交给从没有上过战场的皇子,杨坚还没那么糊涂,他就不怕再出一个纸上谈兵的赵括吗?更何况赵括的兵书推演一般人还真比不过他。所以真正指挥作战的是高颖,杨素,韩擒虎,贺若弼这些文臣武将。 接着说说对外战争。杨广时期灭掉了吐谷浑,不过隋朝短暂,隋朝灭亡后吐谷浑又很快复国了。这件事虽然没有毕其功于一役,但是功劳还是有的,但要说扫平西域就算了。三征高句丽都懒得说了,次次大败,死去的将士的头骨都被高句丽筑成京观。还是他的侄子李世民征讨高句丽时期拆除了,不然这样的耻辱要一直留在世间了。至于和北方的突厥也没什么成果,还被突厥趁杨广巡视雁门的时候围了起来。吓得杨广赶紧征召军队勤王,而后世的年仅17岁的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在那场勤王之事中崭露头角的。多亏了内有禁军精锐,外有勤王之兵,再加上突厥的始毕可汗之妻,隋朝的义成公主告知始毕可汗老家可能有危险,这才让突厥撤兵解围。不然杨广可能就和明英宗一样被人请到草原旅游了。 至于某些人所说的世家拖后腿,那更是牵强附会。岁末起兵的人,真正属于大家族的只有李渊和杨玄感。不过杨玄感造反虽然有不少隋朝贵族参加,但是历时不过两个月,很快就被平定了,并未给国家造成太大的损失。还有个萧铣,虽然出身兰陵萧氏,不过并没有得到什么帮助。年轻的时候家里穷,还要靠卖书为生,靠着萧皇后的亲戚关系才当上了县令。隋末起兵,号称拥兵四十万,不过一群乌合之众,被李孝恭,李靖率领的唐朝偏师击败。至于其他起义,起兵的大多数都是普通百姓和隋朝的中下级军官,并无什么世家大族。至于说宇文化及不过是被叛乱的骁果军之众推举出来的,并不是他谋划的江都兵变。李密虽然是世家子弟,但是却夺取了瓦岗的领导权,本质上瓦岗军还是农民起义。 更何况起兵造反对于世家大族来说太不值得了,本来已经世处高位的他们何苦为了更近一步就要冒着抄家灭族的风险去火中取栗呢。至于阴谋反叛弄得天下大乱更是无稽之谈。对于世家大族来说天下安定才更利于家族发展,杨广时期普通百姓靠什么去和世家大族争权,是靠着胜利不多的对外战争取得军功,还是去参加有五品官举荐才能参加的科举呢?天下大乱对于无权无势的人来说才是搏一把的机会,本来就是社会底层人,拼一把说不定就翻身了。君不见经常买彩票的都是收入微薄的人,真正月入数万的人有几个经常去买。对于世家来说,只有和平时期才是最大的优势。利用原本的地位,权势,金钱,知识,人才对寒门子弟形成碾压。至于后世为什么寒门子弟能出头,不过是时代发展加自身基数大罢了,数十倍,百倍于世家子弟的寒门子弟总能出几个出类拔萃的人。 还有些人说杨广故意去高句丽送人头就是为了削弱关陇门阀,这就更是扯淡了。打败仗还是大败本身就是对君王自身的威望极大的削弱,谁也不想跟着一直失败的领导。更何况还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关陇门阀本来就是近代陈演恪先生提出来的,古时并无这样的说法。即便我们认为那些出身于关陇地区的世家算是关陇门阀,难道就要把他们灭掉才能天下安定吗?何况杨广的家族本来就是以此出身的,虽然这些关陇家族很多都是位高权重,可是灭掉他们要靠谁来填补统治基础的空白呢。更何况没了关陇世家谁来对抗所谓的山东世家呢? 这个山东并不是现在的山东,而是古代的叫法,包括现在整个的华北中原地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所谓的七宗五姓。这几家就是清河崔,博陵崔,赵郡李,陇西李,荥阳郑,范阳卢,太原王。要知道这些家族可是历经了五胡乱华,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并立却依然健在着。在地方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朝堂上也是身居高位。还有南方的世家,自东晋以来就一直是尾大不掉,隋朝建立时间短暂,更没有时间去处理。关陇世家固然是一个危险,可是却是隋朝的统治基础,没了他们难道要靠彼时难以出头寒门子弟去平衡山东和江南的世家吗? 最后再说几句,就算杨广是世家阴谋搞下来的,可是杨广干的后世也干,唐朝照样搞科举,压制世家门阀,还让寒门子弟能自荐,怎么不见世家联合起来推翻唐朝呢。所以说隋亡于世家纯属无稽之谈。至于杨广某些事可能会损害世家的利益,但是那些世家之主个个都有先见之明?要知道世家政治在宋朝时期才算真正的退出历史舞台。难道为了数百年后家族可能衰落就要冒着天下大乱的风险也要合力去推翻杨广吗? 所以说现在一些人为了杨广翻案实在是没有道理可讲。杨广固然不是一无是处,可他把一个大一统的兴盛王朝弄得烽烟四起,人口十去其七,这样的君王就是有再多的政绩又有何用?而且杨广所谓的政绩不过是一堆错误中几个亮眼的地方而已,他爹有开皇之治,天下安定,到他手里二世而亡,这样的人有什么好洗地的。如果说杨广是千古一帝,估计其他能称作千古一帝的君主都会耻于这个称号,千古第一败家子都是真的。 影视剧中的杨广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xw/13978.html
- 上一篇文章: 隋炀帝的夏日临江,感情跌宕起伏,这首
- 下一篇文章: 每个人都知道隋炀帝是一个暴君,可是他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