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好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扬州工”,源远流长是创新

SIVA非遗学员探访扬州工艺美术之传承文化

“堆金积玉地,温柔富贵乡”,烟雨江南,清奇瑰丽,彰显了历史的魅力,滋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汲取养分,借鉴学习,11月17日、18日,SIVA玉石雕刻、金属锻制研修班学员们对苏州、扬州地区极具代表性的工艺美术基地进行了参观交流。

11月17日上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们来到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称的苏州,参观了蕴含几百年历史底蕴的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门前合影

苏州博物馆成立于年元旦,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也是苏州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中心。年苏州市委、市政府邀请世界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其馆藏文物4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件(套),二级文物件(套),三级文物件(套),其中尤以历年考古出土文物、明清书画、工艺品见长。此外,苏州博物馆还收藏有古籍善本种册,普本种册,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非遗学员在苏州博物馆讨论贝聿铭的建筑语言

参观苏州博物馆后,学员们纷纷感慨,此次参观苏州博物馆对大家的启发很大,博物馆内每一件工艺品都要细心地去琢磨,浏览它的历史介绍、思考它造型与细节方面的制作工艺。每看过一件工艺品,都要去想是否可以将其中的技艺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去。

随后,学员们坐上开往扬州的大巴,在经过三小时的车程后,来到了本期研修班学员薛群和徐莹供职的扬州玉器厂进行参观学习,大家都对厂里陈列的作品赞叹不已。紧接着学员们又来到大型玉雕山子创作车间,一边仔细观摩学习,一边积极向车间的老师傅们讨教。

△参观扬州玉器厂

△参观大型玉雕山子创作车间

从扬州玉器厂出来后,学员们便来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区。“扬州”在建设上,坚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相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相结合;在功能定位上,将构建主题突出、产业集聚、功能完善、开放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旅游综合体。园区规划以主题博物馆、研发创意园为核心搭建文化产业承载体,并发展成为手工艺活态展示体验区、非遗产品集中展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市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活动区、文化旅游配套区等产业园区。特别是手工艺活态展示体验区的设立,是能让非遗真正“活起来”的建设目的。

△参观非遗活态展示区

对话——工艺美术大师曹国培

在参观过程中,金银细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曹国培给学员们进行了讲解。

曹国培,自年参加工作,从事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属祖传第五代传人,善长金属平面錾刻,高浮雕雕刻,珠宝镶嵌,首饰钢模传统雕刻设计。现为国家级非遗金银细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

曹大师在展示金银细工的过程中,简要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趋势。在传承方面,对于金银细工来说是很大的难题:以后谁来学?如果国家的支持措施可以直接到达传承人手中,那么传承人就能很好的把工艺和出处想得很清楚。

曹大师36年的金银细工工艺的经验累积让学员们产生了强有力的共鸣。大师已经日渐年长,然而技艺还需要去延续,即便是金银首饰上面的簪花和走路的纹样也需要静下心来仔细钻研。如若不能静心,很多技艺和手工艺是无法完全传承下来的,这也恰恰反映了现在年轻人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浮躁。

对话——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方学斌

第二天上午,学员们来到了位于扬州的方源金属艺术研究所,方学斌大师耐心的为学员们讲解了扬州金银器独特的制作工艺并与学员们进行了技艺方面深刻沟通与交流。

方学斌,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方学斌老师从事金属艺术三十多年,一直执着于传统金属工艺技艺的研究和传承,使得传统文化得以继续发展。他力求于金属艺术的研究与创作,采用弹、雕、镂、镶、嵌等等多重技艺手法,拓展思路,不断研究,并将金属工艺的技艺,运用到现代“环境、家居、装饰、乐器”等领域。他提到,创新是非遗人群唯一的出路,怎样结合市场,根据消费者的需要,进行再创造,是非遗人群今后永恒的课题。

△参观方源金属艺术研究所

在参观完美丽的扬州的园林艺术景观后,学员们乘坐大巴回到了上海,结束了两天的江南地区工艺文化之旅。此次调研走访了苏州、扬州地区极具代表性的工艺美术基地,拜访了具有代表性的工艺美术大师,传承人群们受益颇深,通过参观学习从而自我启发,融会贯通,各取所长,最终达到“研”与“修”的目的。

学习日记——11月17日、18日学员学习日记

苏州学员:侯书业,苏州玉石雕刻制作技艺传承人

在扬州玉器厂,大师云集,珍品汇萃。大件的山子雕链子雕,技艺精湛,扑面而来的是震憾,是中国传统玉雕技艺术的代表。看得出在扬州玉雕厂年青一代中,中国传统玉雕技艺是蓬勃发展的。在非物质遗产保护展示街区的参观中,我认为,扬州在非遗保护的决心以及让非遗融入当地百姓的生活中的努力是值得我们推广与学习的。在江都市金银细工传承人方学斌的工作室,他对手艺的传承,将金银细工与景观塑造恰当好处的融合,让人感触颇深。

河北学员:许晓芳,河北脱胎漆器镶嵌技艺和玳瑁雕刻技艺传承人

第二天参观完苏州博物馆,下午来到了扬州玉器厂并参观了玉器厂的博物馆。馆里珍藏了许多大师的绝伦佳作,种类齐全、手法各异。在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展示区中,与大师们面对面的交流。各位大师进行现场演示,使人更深入的去了解了他们从事的各种手工技艺。第三天来到扬州江都区方源金属艺术研究所,方学斌大师向大家进行了介绍,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金属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河南学员:仵丹,河南镇平玉雕传统技艺传承人

这几天的日程比较充实。上午有幸来到了贝聿铭大师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下午驱车来到扬州玉器厂和它旁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展示区。通过这一天的学校精心安排的行程,让我充分感觉到在苏、扬两个地区的传承项目与传承状态,也深刻的理解了活态保护下的非遗面貌。让我对家乡的非遗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高度,怀揣这份认识,我将积极投身到家乡非遗事业中去,为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感谢!

江苏学员:刘浩,金银细工制作技艺传承人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区。因为我的专业是金银细工工艺,而参加此次研修班,主要目的就是学习它的传承与创新。创新是思想上的延续,从今天的所见所感来说,我在玉雕上面受到了来自于金银细工工艺方面的触动,深刻体会到我们还需要更加投入的去学习。我们想去做好传承人不光是我们个人的意愿,而我们想收学徒,就必须选择合适的,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选择过程。现在非遗手工艺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是为了给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就如现在的曹大师一样,干活的时候也会体力不支,但是就算我们退休了,我们最大的希望仍是传统技艺能够薪火相传。对于现代科技,我们比老师傅们要掌握多一些,而老师傅们的手工技艺则比我们要精湛许多。毋庸置疑,未来的传承人们一定会比我们更强,这是必须要承认也是必须要注意的。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希望有人会脚踏实地的跟我们学习,而谁来继承下去,这是一个关键。未来这个技艺何去何从?国家怎么样想?老祖宗怎么想?怎样去传承?

所以,希望更多的大学生可以到我们的工厂去亲身实践一下,希望他们可以有所感触,提高自己的技能,无论于他们,于我们,都会有很大的启发,希望我们与他们之间会有更多的交流,共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扬州学员:徐莹,扬州玉雕传统技艺传承人

“天下玉,扬州工”是对当今扬州玉器的最高褒奖,扬州琢玉历史久远,距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现今,扬州玉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弘扬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遗产,挖掘扬州古城文化底蕴,扬州玉器厂是全国玉器重点生产厂家之一,扬州玉器厂建立了培养玉雕技艺人才的玉器学校和设计生产的玉雕研究所以及近万平方米的玉器艺术品展示中心,并拥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5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省名人8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8人组成的强大创作团队,潜心钻研创作玉雕精品。

古城扬州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建城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扬州雕版印刷、扬州漆器、扬州玉雕、扬派盆景、扬州“三把刀”、扬州评话、扬剧以及扬州木偶戏等丰富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生生不息,世代相传,不仅展现着扬州人民非凡的文化创造力和特有的地域文化精神,更承载着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繁荣与辉煌。我作为一个扬州玉雕非遗传承人,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但也深深感到身上的重任,也让我明白在我身上不仅仅是学好师傅们手艺,保护这个技艺,而是对扬州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在扬州江都区方源金属艺术研究所的参观学习中,我们了解了方学斌大师将金属工艺的技艺运用到现代“环境、家居、装饰、乐器”等领域。不由得让我们反思,自己的传承项目怎样跟现代生活相结合,在各个领域,拓展路径,让手艺更有生命力。

本文编辑

马瑞璟阿鹏

文字提供

吴明浩

图片提供

卢秋迪

(来源: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更多文化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官方信息

请长按上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xw/12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