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治疗 http://m.39.net/pf/a_6027579.html
娄师德

娄师德(—年),字宗仁,汉族,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县师寨镇安庄村)人,唐朝大臣、名将。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娄师德

别名

娄宗仁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郑州原武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陇右诸军大使

主要成就

抗击吐蕃,八战八捷

追赠

凉州都督

谥号

相关典故

唾面自干

目录

1人物生平

2轶事典故

3史书记载

4历史评价

5作品选载

展开

1人物生平

1.1才思敏捷

1.2朝散大夫

1.3青海之战

1.4抗蕃名将

1.5反击吐蕃

1.6安西之战

1.7西北边防

1.8迎战吐蕃

1.9进攻契丹

1.10招抚吐蕃

2轶事典故

2.1宽怀大量

2.2善于忍让

2.3为官清廉

2.4豺狼咬鱼

2.5其他轶事

2.6野史轶闻

3史书记载

4历史评价

5作品选载

1人物生平

  娄师德娄师德早年以进士及第授江都县尉,扬州长史卢承业很看重他,曰:“子,台辅器也,当以子孙相诿,讵论娄师德像

  僚吏哉”,累次迁官至监察御史。高宗上元初年,朝廷召“猛士”以防御吐蕃,他以文官应募,从军向西讨伐,并屡有战功,迁官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今青海乐都西南)司马,知营田事。

  武周天授初,升为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仍旧知营田事。娄师德主管营田十余年,取得了积谷数百万斛的巨大成就,获得武则天的嘉奖。长寿元年(年),拜夏官(兵部)侍郎判尚书事。次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但是不久,武则天认为营田事关重要,又任之为河源、积石(今青海贵德西部)、怀远(今地不详)等地军队及河、兰、鄯、廓等州(今甘肃兰州以西、青海湟源以东地带)的检校营田大使。后又内迁秋官(刑部)尚书,转左肃政台(即御史台)御史大夫。证圣元年(年),吐蕃进犯洮州(今甘肃临潭),娄师德统军迎战,兵败,遂被贬为原州员外司马。万岁通天二年(年),复官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圣历元年(年),迁陇右诸军大使,仍检校河西营田。次年,官为天兵军副大总管,依旧充陇右诸军大使,专掌招抚吐蕃事。同年八月卒于会州(今甘肃靖远)。

1.1才思敏捷

  娄师德自幼才思敏捷,弱冠便以进士及第授江都(今江苏扬州)县尉。娄师德的才能很快便使扬州(治江都县,今江苏扬州市)长史卢承业感到惊异。为此,卢承业对他说:“吾子台辅之器,当以子孙相托,岂可以官属常礼待也”(《旧唐书·娄师德传》)

  上元初年,娄师德又累补监察御史。

1.2朝散大夫

  仪凤二年(年),唐高宗李治鉴于来自吐蕃的威胁,颁发《举猛士诏》,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勇士,以便进行军事反攻。娄师德虽身为文臣,却也应召入伍。唐高宗对娄师德的行为大为赞赏,特意让朝散大夫。

1.3青海之战

  仪凤三年(年),唐高宗以中书令李敬玄替其为洮河道行军大总管、西河镇抚大使、鄯州都督,工部尚书、左(一说右)卫大将军刘审礼为洮河道行军司马,统军出击(参见青海之战)。唐军各路兵马计达18万,实谓空前。吐蕃闻讯后,以大论噶尔·钦陵督兵,严阵以待。七月,双方在龙支(今青海乐都南)交战。但唐军进展不顺,刘审礼于九月兵败被俘。而身为唐军主帅的李敬玄起初怯懦畏战,后来又消极防守,使唐军处处被动挨打。当李敬玄即率唐军奔逃至承凤岭(今青海西宁西南干户庄)时,被噶尔·钦陵率军包围。幸得左领军员外将军黑齿常之率名敢死之士乘夜偷袭吐蕃兵营,击败吐蕃军,李敬玄才得以率军退回鄯州(治西都,今青海乐都),但唐军已损兵过半。

1.4抗蕃名将

  此时的唐军已是兵无斗志,如果吐蕃再次发兵攻打,唐军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危急时刻,娄师德挺身而出,收集散亡将士,使唐军士气得以复振。随后,娄师德又奉命出使吐蕃,与吐蕃将论赞婆会于赤岭(今青海日月山)。娄师德在会谈中,极为宣扬唐廷休战求和之意,以此稳住吐蕃,并趁机巩固河陇一带的防线。论赞婆见唐军求和,也表示赞同。随后,双方立即罢兵,吐蕃此后数年不再犯边,边境稍宁。唐高宗以娄师德之功,迁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今青海西宁一带)司马,并知营田事。从此,娄师德成唐朝为抵抗吐蕃入侵的著名将领。

  经过青海之战,唐在河陇一带采取守势,屯田备边。吐蕃在则稳扎稳打,逐步扩大其占领区域。吐蕃虽然不大举深入唐朝腹地,但却经常骚扰边境地区。这引起了唐廷的极大   永淳元年(年)五月,噶尔·钦陵率众进犯柘(州治在今四川黑水南)、松、翼(州治在今四川黑水东)等州。十月,吐蕃又入寇河源军。面对吐蕃的不断进范,娄师德率兵进行反击,双方在白水涧(今青海湟源南)相遇。由于娄师德指挥有方,使唐军八战八捷。这次辉煌的胜利,使吐蕃的攻势受到遏制,连后来《幼学》上都有“娄师德八战八捷”的句子。战后,娄师德受封为比部员外郎、左骁卫郎将、河源军经略副使,与河源军经略大使黑齿常之于河源一带共御吐蕃。为了不让娄师德推辞,武则天特意说:“卿有文武材,勿辞也!”(《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七》)

1.6安西之战

  武周天授初年(年),娄师德又升任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依旧知营田事。武则天在位期间,非常重视储粮备战,所以娄师德在主管北方营田十余年间,“衣皮袴,率士屯田”(《新唐书·娄师德传》),取得储备粮食数万斛的巨大成绩。边镇兵士,粮食充足,免去了转运粮草的大事。武周时期其所以能够取得收复安西四镇(参见安西之战)等重大军事胜利,与此不无关系。武则天对娄师德的表现非常欣慰,并亲下诏书嘉奖娄师德:“卿素积忠勤,兼怀武略,朕所以寄之襟要,授以甲兵。自卿受委北陲,总司军任,往还灵、夏,检校屯田,收率既多,京坻遽积。不烦和籴之费,无复转输之艰,两军及北镇兵数年咸得支给。勤劳之诚,久而弥著,览以嘉尚,欣悦良深。”(《旧唐书·娄师德传》)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长寿元年(年),娄师德被召回朝廷,封为夏官侍郎判、判尚书事;长寿二年(年)一月初十,又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1.7西北边防

  不久,武则天考虑到营田关系到边镇军粮的供应,非常重要,所以对娄师德说:“王师外镇,必藉边境营田,卿须不惮劬劳,更充使检校。”(《旧唐书·娄师德传》)遂于延载元年(年)一月任命娄师德为河源、积石(今青海贵德西)、怀远(今宁夏银川)等军及河(治袍罕,今甘肃临夏)、兰(治子城,今甘肃兰州)、鄯(治西都,今青海乐都)、廓(治化成,今青海化隆西)等州检校营田大使。唐代西北和北部边镇军事屯田非常兴盛,其中娄帅德主管时最为辉煌。

  不久,娄师德再次被召回朝廷,迁秋官尚书、原武县男。

1.8迎战吐蕃

  此时吐蕃赞普器弩悉弄为加强君权,除掉权重一时的噶尔家族,即以“反叛”之罪,杀重臣噶尔·赞辗恭顿。大论噶尔·钦陵十分恐慌,即思再建战功,以求保身。并与其弟赞婆率大军取道临洮(今属甘肃),进攻河西,以切断唐朝与西域的联系通道。唐廷于万岁登封元年(年)一月十一日以王孝杰为肃边道行军大总管,娄师德为副总管,率军迎战。二十六日,又以娄师德为左肃政御史大夫,并知政事。同年三月,唐蕃两军在素罗汗山(今甘肃临洮界)交战(参见素罗汗山之战)。噶尔·钦陵因内外双重矛盾,所以督军做决死之战,结果唐军大败,伤亡惨重。经此大败,唐军元气大伤,朝野为之震动。娄师德被贬为原州(治高平,今宁夏固原)员外司马,王孝杰则被削官为民。一次,娄师德在签署官府文书时,吃惊地说:“官爵尽无邪!”接着又说:“亦善,亦善。”便不再把这事情放在心上。

  神功元年(年)正月二十六日,武则天任命娄师德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1.9进攻契丹

  这时,武则天鉴于契丹对唐的威胁逐渐加大,便于同年四月十八日,命右金吾卫大将军武懿宗为神兵道行军大总管,与右豹韬卫将军何迦密率军增援河北唐军;五月初八,又派同平章事娄师德为清边道副大总管、右武威卫将军沙吒忠义为前锋总管,率军20万进攻契丹,力图挽回不利的局面。在突厥的配合下,唐军进展顺利,很快便取得了胜利。由于契丹初平,所以武则天制命娄师德与河内王武懿宗以及、魏州刺史狄仁杰分道安抚河北,对巩固这一地区起了重要作用。

  九月十七日,娄师德代理纳言一职,累封谯县子。

  圣历元年(年)四月二十日,娄师德充陇右诸军大使,仍检校河西营田事。

1.10招抚吐蕃

  不久,吐蕃发生内乱,赞普器弩悉弄率军攻打噶尔·钦陵,噶尔·钦陵兵败自杀,其弟噶尔·赞婆率子论·弓仁等投唐。为此,武则天于圣历二年(年)四月,派熟悉吐蕃的娄师德为天兵军副大总管,仍充陇右诸军大使,负责招抚吐蕃的一切事。经此内乱后,吐蕃的兵势大为削弱。

2轶事典故2.1宽怀大量

  娄师德身长八尺,方口博脣,为人宽厚,深沉有度量,即使冒犯他也不计较。一次他与李昭德一同入朝,娄师德因身体肥胖而行动缓慢,李昭德久等他也不来,便怒骂他:“为田舍子所留。”娄师德却笑着说:“吾不田舍,复在何人”。(《新唐书·娄师德传》)

  据《朝野佥载》记载,娄师德升为纳言平章政事后,一次巡察屯田。出行的日子已经定了,部下随行人员已先起程。娄师德因脚有毛病,便坐在光政门外的大木头上等马。不一会儿,有一个县令不知道他是纳言,自我介绍后,跟娄师德并坐在大木头上。县令的手下人远远瞧见,赶忙走过来告诉县令,说:“纳言也。”县令大惊,赶忙站起来赔不是,并称:“死罪。”娄师德说:“人有不相识,法有何死罪。”县令说:“有左嶷,以其年老眼暗奏解,某夜书表状亦得,眼实不暗。”娄师德取笑他说:“道是夜书表状,何故白日里不识宰相。”县令惭愧不已,说:“愿纳言莫说向宰相。纳言南无佛不说。”左右闻后,都大笑不已。

  到灵州(治回乐,今宁夏灵武西南)后,娄师德在驿站吃完饭,便让人牵来马。娄师德的判官这时说:“意家浆水亦索不得,全不祇承。”娄师德说:“师德已上马,与公料理。”便叫来驿长批评他:“判官与纳言何别不与供给索杖来。”吓得驿长连忙叩头。娄师德说:“我欲打汝一顿,大使打驿将,细碎事,徒涴却名声。若向你州县道,你即不存生命,且放却。”驿长叩头流汗,狼狈而去。娄师德望着他的背影,对判官说:“与公踬顿之矣。”众人见状,都叹息不已。而娄师德做事,大致上都是如此。浮休子说:司马徽、刘宽,无以加也。

2.2善于忍让

  娄师德的忍让在历史上也是非常出名的。后来其弟授任代州(治雁门,今山西代县)刺史,将要赴任时,娄师德问他:“吾备位宰相,汝复为州牧,荣宠过盛,人所疾也,将何以自免”其弟跪下说:“自今虽有人唾某面,某拭之而已,庶不为兄忧。”娄师德神色忧虑地说:“此所以为吾忧也!人唾汝面,怒汝也;汝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夫唾,不拭自干,当笑而受之。”(《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五》)(译文:娄师德的弟弟被任命为代州刺史。临行,娄师德说:“我的才能不算高,做到宰相。现在你呢,又去做很高的地方官。有点过分了,人家会嫉妒我们,应该怎样才能保全性命呢?”他的弟弟跪下说:“从今以后,即使有人把口水吐到我脸上,我也不敢还嘴,把口水擦去就是了。我以此来自勉,绝不让你不放心。”娄师德说:“这恰恰是我最担心的。唉,人家拿口水唾你,是人家对你发怒了。如果你把口水擦了,说明你不满。不满而擦掉,使人家就更加发怒。应该是让唾沫不擦自干。”)这就是成语受唾自干的来历。正因如此,娄师德才在武则天执政时,始终受到武则天的信任。

2.3为官清廉

  此外,娄师德为官清廉,虽官至纳言,但生活仍很清贫。据《朝野佥载》记载,娄师德在扬州期间,曾与都尉冯元常一起去拜见张冏藏。张冏藏见到二人后说道:“二君俱贵,冯位不如娄。冯唯取钱多,官益进。娄若取一钱,官即败。”后来,冯元常任凌仪(今河南开封市)县尉。行为放肆暴虐残忍,巡察却认为他办事能力强,上奏皇上任命为云(今陕西三原西)阳尉,又因为他搜刮钱财的事得到平反,任命他做了清强监察。而娄师德为官数十年也未收取一文钱,后虽官至台辅,但家里仍非常穷。冯元常一直做到尚书左丞,后来犯了罪,被处自尽而死。

2.4豺狼咬鱼

  娄师德任监察御史时,遭遇旱灾,因求雨要表示诚心,所以按例是禁止屠宰的。娄师德到陕县视察,当地的官吏为了奉承他,还是做羊肉给他吃。为此,娄师德责问道:“你们为啥要杀羊”厨子答道:“不是杀的,是豺狼咬死的。”娄师德明知是羊厨子所杀,但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只好笑笑说:“这只豺狼倒蛮懂得礼节的。”一会,厨子又端上了红烧鱼。娄师德又问,厨子故意说:“它也是被豺狼咬死的。”娄师德大笑道:“你这傻瓜!为啥不说是被水獭咬死的呢这就不会露出马脚来了。”从此,豺狼咬鱼的典故便流传下来。

2.5其他轶事

  据《朝野佥载》记载,娄师德任兵部尚书时,曾巡视并州(治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入境后,近处的县员都来迎接并且随行。中午到了驿站,娄师德恐怕人多打扰,就让大家在一起吃饭。娄师德见自己吃的是精细的白米饭,而别人吃的却是粗糙的黑米饭。便把驿长叫来,责备说:“汝何为两种待客”驿长很惶恐,回答说:“邂逅浙米不得,死罪。”娄师德说:“卒客无卒主人,亦复何损。”便换了黑米饭和大家一起吃。

  随后,娄师德到梁州(治南郑,今陕西汉中市)去考查屯田。和他同乡同姓的一个人因犯罪,都督许钦明准备杀他以儆效尤。那人便来见娄师德,请他说情。娄师德说:“犯国法,师德当家儿子。亦不能舍,何况渠。”第二天宴会上,许钦明对娄师德说:“犯国法俱坐。”娄师德说:“闻有一人犯国法,云是师德乡里,师德实不识,但与其父为小儿时共牧牛耳,都督莫以师德宽国家法。”许钦明立即让人给那个人去了刑具,带到大厅。娄师德见状,严厉地训斥道:“汝辞父娘,求觅官职,不能谨洁,知复奈何。”拿了一盘饼给他,并说:“噇却,作个饱死鬼去!”许钦明于是开释了那个人。

  娄师德除了上述的优点外,还善于举谏人才。狄仁杰当宰相之前,娄师德曾在武则天面前竭力推荐他,但狄仁杰对此事却一无所知。他认为娄师德不过是个普通武将,很瞧不起他,一再排挤他到外地。武则天察觉此事后,便问狄仁杰:“师德贤乎”狄仁杰说:“为将谨守,贤则不知也。”武则天又问:“知人乎”狄仁杰说:“臣尝同僚,未闻其知人也。”武则天笑着说:“朕用卿,师德荐也,诚知人矣。”并随手拿出以往娄师德推荐狄仁杰的奏章,让狄仁杰观看。狄仁杰看后,十分惭愧,叹息道:“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新唐书·娄师德传》)后来,狄仁杰也努力物色人才,随时向武则天推荐。

  此事,在王谠的《唐语林·狄梁公》中记载如下: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译文:狄梁公与娄师德一同作相国。狄仁杰一直排斥娄师德,武则天问他说:“朕重用你,你知道原因吗”狄仁杰回答说:“我因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受到重用,并不是无所作为而依靠别人。”过了一会,武则天对他说:“我曾经不了解你,你作了高官,全仗娄师德提拔。”于是令侍从拿来文件箱,拿了十几篇推荐狄仁杰的奏折给狄仁杰。狄仁杰读了之后,害怕得连忙认错,武则天没有指责他。狄仁杰走出去后说:“我没想到竟一直被娄大人容忍!”而娄公从来没有骄矜的表现。)

2.6野史轶闻

  娄师德以殿中充河源军使,唐永和中,破吐蕃于白羊涧,八纵七捷,优制褒美,授左骁骑郎将。高宗手诏曰:“卿有文武才干,故授卿武职,勿辞也。”累迁纳言。临终数日,寝兴不安,无故惊曰:“抚我背者谁”侍者曰:“无所见。”乃独言,以有所争者,曰:“我当寿八十,今追我何也”复自言为官误杀二人,减十年,词气若有屈伏,俄而气绝。以娄公之明恕,尚不免滥,为政得不慎之欤!(出《大唐新语》)(译文:娄师德以殿中的身份任河源军使。唐永和年中,在白羊涧打败吐蕃的军队。放敌八次又七次胜利,出类拔萃被众人赞美。授官左骁骑郎将。高宗下了手诏说:“卿有文武才干,所以授卿武职,不要推辞呀。”娄师德很受重用多次升迁并采纳他的意见。临死那几天,睡觉和办事都不安宁,无缘无故就吃惊地说:“拍我背的是谁”侍奉他的人说:“什么也没看见啊!”于是他就自言自语,好象和谁争论什么,又说:“我的寿命应该是八十岁,现在就逼我走是什么原因”后来又自己说以前作官的时候误杀了二人,减寿十年。从说话的语气上看好象是屈服了。不一会儿就断气了。凭娄公这样明达宽恕还不免犯错误,当政的人还不应该更谨慎吗?)

  娄师德布衣时,常因沉疾,梦一人衣紫,来榻前再拜曰:君疾且间矣,幸与其偕去。即引公出。忽觉力甚捷,自谓疾愈。行路数里,见有廨署,左右吏卒,朱门甚高,曰:地府院。惊曰:何地府院而在人间乎紫衣者对曰:冥道固与人接迹,世人又安得而知之公入其院,吏卒辟易四退。见一空室,曰司命署。问职何如对曰:主世人禄命之籍也。公因窃视之,有书数千幅,在几上。傍有绿衣者,称为案掾。公命出己之籍,按取一轴以进,公阅之,书己名,载其禄位年月,周历清贯,出入台辅,寿凡八十有五。览之喜,谓案椽曰:某一布衣耳,无饥冻足矣,又安敢有他望乎言未毕,忽有一声沿空而下,震彻檐宇。案椽惊曰:天鼓且动,君宜疾归,不可留矣。闻其声,遂惊悟,始为梦游耳。时天已曙,其所居东邻有佛寺,击晓钟。盖案椽所谓天鼓也。是日疾亦间焉。后入仕历官,咸如所载者。及为西京(明抄本京作凉)帅,一日,见黄衣使者至阁前曰:冥途小吏,奉命请公。公曰:吾尝见司命之籍,纪吾之位,当至上台,寿凡八十有五,何为遽见命耶黄衣人曰:公任某官时,尝误杀无辜人,位与寿为主吏所降,今则穷矣。言讫,忽亡所见。自是卧疾,三日乃薨也。(出《宣室志》)(译文:娄师德还是普通百姓的时候,常常患病。一日,他梦见一个紫衣人来到床前,拜了又拜说道:你的病就快好了,先跟我走一趟吧。随即把他引出来。忽然,娄师德觉得自己力气很大,脚步敏捷,病已经好了。走了好几里路,看见前面有一座官府,周围站着吏卒,大红门相当高。紫衣人说:这是地府的大院。娄师德吃了一惊,说:地府的大院为什么会在人间紫衣人回答说:阴间的道路和阳间人们的足迹原本是相连的呵,可世人又怎么知道呢娄师德进了院子,吏卒们急忙闪到一旁。他看见一座空房子,叫司命署。他问这里面是管什么的回答说是放世人禄名寿命籍册的。娄师德于是偷偷看了一眼,只见里面有几千册书,均放在几案上,旁边有穿绿衣服的人守护,这人被称为案椽。娄师德让他拿出自己的籍册。案椽取出一册递给他。他一看,只见书上有自己的名字,上面写着当官进爵的时间,一切都写得详详细细,而且可以活到八十五岁。他看后大喜,对案椽说:我一个小老百姓,饿不着冻不着就足够了,怎么敢有这样的奢望呢话没说完,忽然听到一个声音从空中降下,把屋檐震得直响。案椽一惊说:这是天鼓在响,你得赶紧回去,不可久留。听见这声音,娄师德便惊醒了,才知道方才是梦游。这时,天已经亮了,他家的东边有一座佛寺,正在击钟,这钟声就是案椽所说的天鼓了。当天,他的病就好了。后来,他走入仕途,步步高升,正像自己籍册上所载的那样。他一直成为西京的大元帅。一天,他看见一个黄衣使者来到楼前说:我是阴间的小吏,奉命来请你。他说:我曾经看见过自己的禄命簿,记载着我的官位,寿命是八十五岁,成为上台星,怎么这么急就想要我的命呢黄衣人说:你在当某个官的时候,曾错杀过无辜的人。你的官位与寿命是我的上司给的,现在他那里已经没有了。说完娄师德便什么也看不见了。从此卧床不起,三天后就死了。)

3史书记载

  《旧唐书》列传第四十三:

  娄师德,郑州原武人也。弱冠,进士擢第,授江都尉。扬州长史卢承业奇其才,尝谓之曰:“吾子台辅之器,当以子孙相托,岂可以官属常礼待也?”

  上元初,累补监察御史。属吐蕃犯塞,募猛士以讨之,师德抗表请为猛士。高宗大悦,特假朝散大夫,众军西讨,频有战功,迁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并知营田事。天授初,累授左金吾将军,兼检校丰州都督,仍依旧知营田事。则天降书劳曰:“卿素积忠勤,兼怀武略,朕所以寄之襟要,授以甲兵。自卿受委北陲,总司军任,往还灵、夏,检校屯田,收率既多,京坻遽积。不烦和籴之费,无复转输之艰,两军及北镇兵数年咸得支给。勤劳之诚,久而弥著,览以嘉尚,欣悦良深。”

  长寿元年,召拜夏官侍郎、判尚书事。明年,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谓师德曰:“王师外镇,必藉边境营田,卿须不惮劬劳,更充使检校。”又以为河源、积石、怀远等军及河、兰、鄯、廓等州检校营田大使。稍迁秋官尚书。万岁登封元年,转左肃政御史大夫,仍并依旧知政事。证圣元年,吐蕃寇洮州,令师德与夏官尚书王孝杰讨之,与吐蕃大将论饮陵、赞婆战于素罗汗山,官军败绩,师德贬授原州员外司马。

  万岁通天二年,入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岁,兼检校右肃政御史大夫,仍知左肃政台事,以与王懿宗、狄仁杰分道安抚河北诸州。神功元年,拜纳言,累封谯县子。寻诏师德充陇右诸军大使,仍检校河西营田事。圣历二年,突厥入寇,复令检校并州长史,仍充天兵军大总管。是岁九月卒,赠凉州都督,谥曰贞。

  初,狄仁杰未入相时,师德尝荐之,及为宰相,不知师德荐已,数排师德,令充外使。则天尝出师德旧表示之,仁杰大惭,谓人曰:“吾为娄公所含如此,方知不逮娄公远矣。”师德颇有学涉,器量宽厚,喜怒不形于色。自专综边任,前后三十余年,恭勤接下,孜孜不怠。虽参知政事,深怀畏避,竟能以功名始终,甚为识者所重。

  《新唐书》列传第三十三:

  娄师德,字宗仁,郑州原武人。第进士,调江都尉。扬州长史卢承业异之,曰:“子,台辅器也,当以子孙相诿,讵论僚吏哉?”

  上元初,为监察御史。会吐蕃盗边,刘审礼战没,师德奉使收败亡于洮河,因使吐蕃。其首领论赞婆等自赤岭操牛酒迎劳,师德喻国威信,开陈利害,虏为畏悦。后募猛士讨吐蕃,乃自奋,戴红抹额来应诏,高宗假朝散大夫,使从军。有功,迁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并知营田事。与虏战白水润,八遇八克。

  天授初,为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衣皮裤,率士屯田,积谷数百万,兵以饶给,无转饷和籴之费。武后降书劳之。长寿元年,召授夏官侍郎,判尚书事,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尝谓师德:“师在边,必待营田,公不可以劬劳惮也。”乃复以为河源、积石、怀远军及河、兰、鄯、廓州检校营田大使。入迁秋官尚书、原武县男,改左肃政御史大夫,并知政事。证圣中,与王孝杰拒吐蕃于洮州,战素罗汗山,败绩,贬原州员外司马。万岁通天二年,入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与武懿宗、狄仁杰分道抚定河北,进纳言,更封谯县子、陇右诸军大使,复领营田。

  圣历三年,突厥入寇,诏检校并州长史、天兵军大总管。九月,卒于会州,年七十。赠幽州都督,谥曰贞,葬给往还仪仗。

  师德长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辄逊以自免,不见容色。尝与李昭德偕行,师德素丰硕,不能遽步,昭德迟之,恚曰:“为田舍子所留。”师德笑曰:“吾不田舍,复在何人?”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在夏官注选,选者就按阅簿。师德曰:“容我择之可乎?”选者不去,乃洒笔曰:“墨污尔!”

  狄仁杰未辅政,师德荐之,及同列,数挤令外使。武后觉,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谨守,贤则不知也。”又问:“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后曰:“朕用卿,师德荐也,诚知人矣。”出其奏,仁杰惭,已而叹曰:“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总边要、为将相者三十年,恭勤朴忠,心无适莫,方酷吏残鸷,人多不免,独能以功名始终,与郝处俊相亚,世之言长者,称娄、郝。

4历史评价

  《旧唐书》列传第四十三:

  史臣曰:娄师德应召而慷忾,勇也;荐仁杰而入用,忠也;不使仁杰知之,公也;营田赡军,智也;恭勤接下,和也;参知政事,功名有卒,是人之难也,又何愧于将相乎!

  《新唐书》列传第三十三:

  赞曰:“仁轨等以兵开定四夷,其勇无前,至奉上则瞿瞿若不及,行俭临下以恕,师德宽厚,其能以功名始终者,盖近乎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者邪!

5作品选载

  ○镇军大将军行左鹰扬卫大将军兼贺兰州都督上柱国凉国公契府君碑铭(并序) 

  原夫哲后时乘,圣人贞观,必俟风之应,以光朝列;尤资栋之材,式隆王道。若乃杰出文武,挺生才俊,道符忠孝,性与清白。高视於寇贾之前,独步於韩彭之上。名教,蝉联簪组。许、史焉可俦金、张莫能匹。四海慕其风范,千里仰其谈柄。玉质金相,探赜索隐,没而不朽。其惟贺兰都督凉国公之谓哉 

  君讳明,字若水,本出武威,姑臧人也。圣期爰始,赐贯神京。而香逐芝兰,辛随姜桂。今属洛州永昌县,以光盛业焉。原夫仙窟延祉,吞雹昭庆。因白鹿而上腾,事光图牒;遇奇峰而南逝,义隆缣简。邑怛於是亡精,鲜卑由其褫魄。恤允於前凉之境,茂族於洪源之地。良史载焉,此可略而志也。曾祖哥论易勿施莫贺可汗,递袭璜,夙传弓冶。共栖梧而比翼,与良玉而齐价。濯如春柳,劲逾霜竹。英名振白山,雄图光紫塞。祖继莫贺特勒,积代为英杰之先,光图绚史;保家为名教之首,今超昔。宏材胶葛,洪源浩汗。映竹史而腾芬,缀绵书而擅响。父何力,镇军大将军行左卫大将军捡校鸿胪卿捡校左羽林大将军上柱国凉国公,赠辅国大将军使持节并汾箕岚四州诸军事并州大都督,谥曰毅。公地积膏腴,门标英伟。发言会规矩,动容成楷则。学该流略,文超贾马。威青海而安白道,光三部而截九夷。揆务机司,为群僚之宗匠;荣膺兰,成五戎之准的。而钟漏斯尽,天赠崇班。聿加千进而之荣,俄处六条之位。哀荣之礼既洽,朝野式瞻;送终之典更隆,绅翘德。 

  公赤野生姿,青田矫翰。家蓄古贤之操,门传高士之节。年甫一岁,起家授上柱国,封渔阳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八岁起家授太子左千牛,十一授朝散大夫太子通事舍人裹行,十二授奉辇大夫。若夫紫禁青规之所,必择贤而方授;玉阶金阙之前,实高门之能处。所以荣加髫,泽及绮纨;鸣玉锵金,光前映後。乃人物之仪表,实衣冠之领袖。 重以河山险要,惟贤是居;爪牙任功,非亲莫委。麟德年中授左武卫大将军贺兰州都督。自非承家奕叶,累代衣缨,焉可内奉钩陈,外膺剌举者矣相府在藩,为凉州道元帅,以公为左阙军总管。侍中姜恪为凉州镇守大使,以公为副。然则朝端妙选,实伫异能;望重材高,允膺佥属。後以鳖海未清,蛇川尚阻,戎车所及,尤俟英将。从中书令李敬元征吐蕃,公为柏海道经略使。於是南讨吐蕃,北征突厥,累摧凶鬼,勋绩居多。後狼山及单于馀党复相聚结,奉制讨击,应时平殄,前後赏劳,不可胜纪。改授左骁卫大将军,袭爵凉国公,食邑三千户,赐锦袍宝带金银器物杂彩绫锦等数千件,授长男だ三品,以酬功也。仍改为燕然道镇守大使,捡校九姓及契部落。公ㄈ装遵远,望赤水而前驱;劲骑腾空,指白兰而长骛。左萦右拂,八校於是争先;斩将搴旗,三军以之作气。遂得降丝言以隆爵命。自天府而锡珍奇,金贝咸纡,缯锦交集。列鼎而光祖祢,分茅以惠子孙。策勋居最,又授鸡田道大总管,至乌德山南,招降二万馀帐。纵使李牧宁部,充国和戎,推昔揆今,当年罔二。寻授右豹韬卫大将军。未几复改授左豹韬卫将军,并充怀远军经略大使。又依旧知燕然道大使,功高望重,亟膺奖擢,得人之誉,闻於朝野。惟大周革命,重悬(阙二字)擢授镇军大将军,行左鹰扬卫大将军,馀并如故。 有制曰:镇军大将军行左鹰扬卫大将军兼贺兰都督契明妻凉国夫人李,柔顺成姿,幽闲植性。聿修妇德,每勤於(阙二字)叶赞夫家,必存於忠义。既竭由衷之请,宜覃赐族之恩。并及母临洮县主,并蒙赐姓武氏。公侯必复,河洛胄贤。属宝运之开基,接仙潢而锡派。忠贞无替,声振金氏;表里承恩,勋高石。後授朔方道总管兼凉甘肃瓜沙五州经略使,度玉关而去张掖,弃置一生;瞰弱水而望沙场,横行万里。幄中有策,阃外宣威。岂直操履冰霜,固亦心符筠玉,名高一代,气逸九霄者矣 既而司寇逝川,俄结颓山之恨;将军大树,行闻断石之嗟。悲夫!以证圣元年腊月廿三日,遘疾薨於凉州姑臧县之里第,春秋有六。制曰:悼往赠荣,经邦之懿典;饰终加等,列代之徽猷。谅以德劝能,念劳追旧者也。故镇军大将军行左鹰扬卫大将军兼贺兰都督上柱国凉国公契明,理识开举,局量沈雄;家著勤诚,代彰忠恳,早膺朝宠,夙绍庭规,秩峻衔珠,寄隆赐钺。入参巡警,淑慎之誉必闻;出绥藩落,威惠之声兼济。日辔不留,夜舟俄徙。未穷远略,遽谢昭途。载想嘉庸,良深矜叹!宜申殊泽,式旌幽壤。可赠使持节都督凉州诸军事凉州剌史,馀如故。赐物三百段,便於凉州给付,所缘葬一事以上,并令官供。仍差凉州都督府长史元仁俨监护,仍令朝散大夫通事舍人内供奉边怀秀吊祭。既而居诸易远,宅兆攸资;金凫泛泉,玉鸡伺旦。粤以大周万岁通天元年岁次景申八月庚午朔十有五日甲申,葬於咸阳县之先茔,礼也。礼司谥曰:公夙承门阀,早践通班。茂绩昭宣,声望显著。学该流略,艺总兵钤。以孝安亲,以忠奉国。终始如一,存没不渝。旌善易名,宜凭典宝。按谥法:宽乐令终曰靖,请谥曰靖公。 惟公降淳粹而蓄环奇,禀清忠而挺才望。韶仪淹雅,难窥於得失;逸调清通,不测其涯。抑扬人杰,雕缋士林。等桃李之无言,若朱蓝之在性。先人而後已,鄙利而尚贤。亭亭有千丈之,其高非易仰;汪汪如万顷之波,其深不可测。有硕学焉,有令问焉。擅班马之雄辩,蓄灵蛇之雅作。逸气上烟霞之表,高名振朝野之际。五公七侯之盛,仅可执鞭;曜蝉鸣玉之荣,才堪捧毂。如杨彪之承伯起,若班固之嗣叔皮。加以悬榻翘贤,分庭接士,衣裘鞍马,朝成夕费。兼济之性,光映人物。乃扌厦之良材,映车之名宝者矣。 夫人唐胶西公孝义之长女也。齐辉婺彩,擢琼枝。庄敬率由於自然,抑扬女史;温柔禀之於本性,光辉内则。既而雄剑潜锋,崩城起恨。毁瘠逾於大礼,攀号洎乎翦,夷夏足其悲哀,绅增其惨蹙。屈已而遵女诫,饬躬而宣妇道。可谓承家禀训,执仁组行者欤! 长子左豹韬卫大将军兼贺兰州都督上柱国凉国公、次子右武威卫郎将上柱国姑臧县开国子嵩右玉钤卫郎将上柱国番禾县开国子崇等,并早涉义方,夙延庭训,孝心冥奖,至德纯深。仍候气缠忧,先尝空(阙)。充穷盈感,孺慕增悲。棘由乎绝(阙),柴毁几於灭性。可谓至道冠幽明,穷途伤骨髓。哀号擗踊,独超前辈。虽罔极之诚,践霜露而逾感;相质之重,映今古而垂裕。是用傍求翠琬,式树丰碑,家风祖德居然在斯。用以光士行,用以芳本枝。历千秋兮无ル,经百代兮无亏。铭曰: 东井苍苍,西土茫茫。天开分野,地列封疆。门多英毅,代产忠良。伟哉人物,纷乎典章。(其一) 前凉後凉,乃祖乃父。赫奕冠盖,蝉联文武。金相玉质,光台映辅。至德符孝,贞心翼主。(其二) 可汗嗣立,抑扬流辈。业盛後昆,道隆前载。遐迩钦挹,夷夏欣戴。四海英髦,共推贞。(其三) 特勤垂裕,搏风振翼。也席申欢,嵇松比直。智水游泳,仁山止息。讨本寻源,斯标歧嶷。(其四) 毅公雅节,莫之与京。既忠且孝,王佐人英。研精流略,损(阙)良平。昭昭馀庆,恤允膺荣。(其五) 挺生异材,龆年振响。未盈小学,亟承恩奖。门阀易隆,墙仞难仰。学行无ル,名实逾广。(其六) 露冕关河,式清边徼。遽宣威德,聿敷名教。肃彼夷落,镇兹襟要。人扬德宇,穷微尽妙。(其七) 绥边寄重,尤资望族。显允奇材,悠然嗣福。外清荒憬,内膺荣禄,总戎之寄,声连秘牍。(其八) 诜诜于隰,屡警边城。侵(阙)跃马,(阙)扬旌。横列阵,背水开营。未经千日,俄梦两楹。(其九) 驾(阙)难留,居诸易促。旋悲(阙)佩,遽伤埋玉。松荫陇兮均青,草萦坟兮吐绿。式镌贞琬,以光胜躅。(其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xw/12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