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应该如何治疗 http://www.mxxshi.com/sz/bj/3678.html

“郜”姓

一、姓氏起源

出自姬姓,以国名为姓。据《世本》和《通志·氏族略》载,周文王的第十一个儿子受封于郜(今山东省成武县东南),称郜侯,建立郜国。春秋时郜国被宋国所灭,郜君的后世子孙就以原来的国名为姓,称郜氏。

二、迁徙分布

上古时候,周武王打败了纣王,建立周朝,于是分封各路诸侯。他将周文王的第十一子,自己的弟弟,封在郜这个地方(今山东省成武县东南)。后来,郜国公族的后代就以封地名为姓氏,称郜氏,成为今天郜姓的最早起源。到了春秋时候,郜国后来被齐国灭掉,但它的国人还是保留了郜姓。

春秋时齐、晋二国也有郜城,一在山东长清县境,一在山西浮山县西南,大概是郜人亡国后,其族人所迁之地。

郜姓得姓后,最初在受姓之地发展,后来又在京兆、安定等地形成望族,并出现了春秋时宋国大夫郜延年、明代山西参政郜大经等著名人物。

如今,郜姓仍是一个分布较广的姓氏,主要分布在湖北、河南、山东、江苏等省,其中湖北、河南二省的人口占全国郜姓总人口的2/3。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郜姓后裔分布于苏、鲁、豫、皖等地。

如今,生活在上海的郜氏,第一批于十九世纪中叶从江苏省江都县樊川镇逃荒流徙至上海、松江、杨思等地,业皮匠,至今已传五世;第二批于民国初年疏浚杨思港时,又有几户郜氏撑小船来此;第三批于淞沪战役时(公元年)迁沪定居。先后三批来自一地,都以皮匠为业。

三、郡望堂号

京兆郡:即首都直辖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

安定郡:汉代设置,治所在高平(即今宁夏固原),辖境相当今甘肃景泰、靖远、会宁、平凉、泾川、镇原,宁夏中卫、中宁、同心、固原等地。

集古堂:源自清朝郜坦治《春秋》学,以《左氏春秋传》为主,广采杜预和宋、元各家之说,著有《春秋集古注》一书。

四、历史名人

郜延,春秋时期宋国大夫。

郜玖,晋朝曾在任高昌长,是见于史册的第一个郜氏名人。

郜恭,唐代宗时人。工书,尝书杭州刺史李公碑。《金石略》。

郜安,仪征人。永乐举人。任高密县训导。

郜光,山西长治人,字子孝,号文川,明代大臣,任延绥右副督御史,以功升大司马。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上海知县,以治最征为福建道御史,按贵州、湖,首发大中丞奸赃并穷治强藩徒党。隆庆时,历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定边市金额,修缮边境设施。万历时官至兵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加太子少保,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郜知章,著名元朝诗人、学者。元朝诗坛上有所谓的“王郜”之说。“王郜”是指王祠能和郜知章。事实上,郜知章不仅是一位诗人,同时他还是一位精研儒学的学者。他的一家人世代以儒传家,在今江西省乐平一儒学的学者,在今江西的乐平一带仍然很有名声。

郜琏,字方壶,自号绿天主人,清朝旅游家,江苏如皋人。好鼓琴,悦耳动听。又好游山水;他游遍了全国,曾三次登上泰山。著有许多游记,其中以《芭蕉》一书最为著名,传至日本、成了国宝。

郜坦,淮安人。清朝著名学者。研究《春秋》,遵从左氏,又博采杜预以至宋、元各家学说,著有《春秋左传集注》。

郜子举,河南鲁山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保定军校毕业。历任黄埔军校区队长、黄埔军校战术教官、第八方面军参谋长、新编陆军第二十师师长等。抗战时期,任第九十一军军长、中央训练团第一大队大队长、内江警备司令等。

随喜转发功德无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xw/10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