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省政府在宁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这是我省颁布实施的第一个以“同城化”为主题的区域性规划。《规划》明确提出了推进南京、镇江、扬州三市同城化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到年,宁镇扬同城化格局全面形成,基本建成具有较强活力和竞争力的国际性大都市。城镇化率达到75%以上,以高新技术和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创新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实现基础设施同城通达,宁镇扬主枢纽站之间半小时通达、主城区之间一小时通达;形成和谐、幸福、宜居的优质生活环境和生态文明区域,城乡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覆盖率达到98%,城市空气质量优于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大于90%。

1、宁镇扬主城区间1小时通达

规划中,明确了加快城际快速路和跨江通道建设,到年逐步形成高快结合、公铁结合的全天候、复合型城际运输通道,满足宁镇扬主枢纽站半小时通达、主城区之间一小时通达,以及主城区与近远郊城镇、临近县市之间通勤化交通联系。

A、宁镇通道

南京-龙潭-镇江走廊规划建设龙潭至高资都市圈轨道,与宁仪扬都市圈轨道和镇江城市轨道衔接,服务龙潭-下蜀滨江港城等沿江城镇与南京、镇江主城区的通勤交通;规划快速化改造国道,与沪宁高速公路共同构成宁镇之间“一主一辅”的公路通道格局。南京-句容-镇江走廊积极推进南京至句容都市圈轨道建设,实现南京主城与句容城区轨道交通一小时直达;适时推进扬马线镇句段建设,满足宁镇南部的通勤交通需求。

B、宁扬通道

完善南京-六合-扬州传统运输走廊,加快宁启铁路复线电化改造,新建浦仪高速公路,快速化改造国道,打造江北地区便捷的城际快速通道。

加快建设南京-龙潭-扬州走廊,积极推进宁仪扬都市圈轨道建设,主要服务于仙林-宝华科学城、龙潭-下蜀滨江港城、仪征等重要节点与南京、扬州主城区之间的通勤交通联系;规划新建龙潭公路过江通道,实现龙潭与仪征之间的跨江对接。

C、扬镇通道

西部走廊在现有润扬大桥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两市城市轨道交通跨江对接。中部走廊加快推进都市圈轨道扬马线扬州至镇江段建设,规划新建焦山过江快速路,促进两市城市快速路对接。东部走廊规划新建五峰山过江通道、连淮扬镇铁路,加强两市东部江都区、扬州生态科技新城、大港、丹阳之间的联系。

2、加快建设都市区换乘中心

规划中提到,以都市圈轨道、城市轨道为主要运输方式,依托换乘客流量大,通勤交通、商务出行群体众多,服务便利性要求高的站点,加快建设郭庄站、栖霞站、龙潭站、高资站等都市区换乘中心,承担宁镇扬内部各城市功能组团之间的客流转换功能,形成城市交通与城际交通衔接的重要节点,打造宁镇扬内部的交通中枢。

3、开通跨市公交和“城巴”

8月1日起,南京、扬州、镇江已经初步做到了“一卡通”了,以后三个城市的市民只要刷一张卡,就可以在三市乘坐公交车、地铁、出租车了。《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整合公共客运资源,为居民提供快速化、低成本的同城交通服务。这一举措将大大便捷三市市民出行。

具体措施包括,构建以宁镇扬城际快巴和城市公交为主的公交体系,提供点点直达、站站停靠等多样化运输服务。整合三市城际公路客运资源,实行统一标准与调度运营,开通宁镇扬城际快巴;推进城市公交线路首末站跨市相互延伸。

除了开通宁镇扬城际快巴外,在依托沪宁城际铁路,还将探索在南京和镇江之间开行小编组、高密度、通勤化的城际列车。

同时,这一惠民工程还包括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机场等综合客运枢纽互设出租车回程载客点,今后三市出租车均可以互跑载客。

三市之间可相互招生统筹建设跨界地区幼儿园、中小学

规划中提出,要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标准,整合共享区域教育信息资源,推进各阶段、各类型教育信息化合作。具体包括,扩大教育网络的互联带宽和互联网出口,逐步实现三市社区与家庭教育宽带网全覆盖。建设统一的继续教育网络平台,实现培训网络和课程自由选择、互认学分。

规划中还特别提到要推动基础教育资源统筹共享,进一步优化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统筹建设跨界地区幼儿园、中小学等教育设施。以后将扩大双向的招生,就是三个城市之间可以相互招生,加强合作办学。我们会在规划的基础上再研究一些具体的实施细则。

门诊、急诊病历“一本通”医院可以双向转诊

对于老百姓关心的看病问题,规划中提出要共建共享医疗卫生服务,三市市民的门诊、急诊病历“一本通”,三市(含省级)医疗机构部分医学检验、影像检查结果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将实现互认。

而对于异地就医,现在医保就异地报销已经基本上实现,下一步就是医保医院这一块,以后,扬州的参保人员也可以定点到南京来看病。探索建立双方医院双向转诊机制、医保定点互认机制和急诊报销机制。

目前省委省政府正在研究部署关于建设医疗体系的工作,三个市将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让老百姓切身地感受到同城化带来的好处。

三市通信资费将统一统一区号“”希望渺茫

规划提出,加快推进宁镇扬三市通信资费统一,实现三市通信同城化。目前三个市意见不完全一致,将导致这项工作有一定的延后。近期,特别是这个《规划》发布以后可能会有很大的推动,尽快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实惠。

三市合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共建现代服务业基地。充分发挥三市比较优势,努力培育“宁镇扬服务”品牌,共同打造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区域金融商务商贸中心、全国文化科技中心和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

共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基地。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型显示、软件、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等,着力打造南京高端软件与新一代信息服务基地,扬州光电高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新兴软件名城”,镇江信息技术应用特色产业基地。全面提升优化先进制造业,依托石化产业基础,重点发展基础石化产业链、通用和专用合成材料产业链、新领域精细化学品产业链;以精品化发展为导向,做优钢铁产业;依托良好的发展基础,加快形成宁镇扬地区万辆整车生产能力,加快新能源汽车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打造品牌轿车生产基地和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推动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一体化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构筑“一廊一环一心”(长江生态水廊、绿色环状生态屏障、都市区绿心)的区域生态网络构架;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认真落实《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完善生态廊道与绿道网络,重点推进老山、秦淮新河、六合地质公园、南山、廖家沟城市中央公园、邵伯湖、古运河等绿道建设。

推进环境协同整治。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

综合治理大气污染,深入落实《“绿色青奥”区域大气环境保障合作协议》《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争取大气环境质量率先达国标;综合处置固体废弃物,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强化新型污染防治。

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推动绿色发展、构建循环体系、开展低碳试点、倡导绿色消费为重点,全面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着力建设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北翼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高地;发挥历史文化优势,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挖掘城市中心生态湿地资源,在江广融合地带建设生态科技新城,打造新型城镇化的先导区;把握跨江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契机,建设承继江南发展势能、辐射江北广袤腹地的长三角核心区北翼中心城市。到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万人左右。

更多招行优惠见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tw/9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