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东乡禇家巷之禇氏扬州江都大桥镇
禇姓源于子姓。子姓者,殷商王族之后裔。春秋时,宋国恭公子瑖,有子名子段,字子石,封于褚邑(今河南洛阳)。因“其德可师”,人们便称他为“禇师”。这样,在他的后代中,有的以先祖封邑地为姓,称褚氏,有的以先祖称号为姓,叫禇师氏,后来又省文简化为单姓,有的称褚氏,有的称师氏。还有的以先祖子段的字为姓,称石氏。这些姓氏,皆经世代沿袭流传至今。“禇师”,后又为掌管市场和贸易的官职,又叫“市令”。在子段的嫡亲后代中,不少家族以“褚师”的称号为荣,就以禇师为姓,并简化为单姓褚。而后代称为禇氏者,一般认为是禇氏正宗传人,他们以子段为得姓始祖,堂号也是以褚氏郡望河南郡为名,取堂号为“河南堂”。居住在江都大桥镇昌松褚家巷的禇氏族人,约有多户。据家谱记载,他们的先祖是唐代钱塘(今杭州)人,为唐时宰相禇遂良。家谱中载有“遂良公传”。遂良公,唐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唐高宗时封河南郡公,任尚书右仆射。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力谏不纳,便乞归乡里。后贬爱州刺史,忧愤而卒。后世为避祸,迁居苏州(遂良公墓亦在丹阳)。褚家巷这一支褚氏族人是明初在“洪武赶散”时,从苏州阊门北迁,”侨居广陵之东乡”的;也有一种说法,是先祖和芝公奉诏来扬,后定居扬州东乡的。禇氏家族在这里聚族而居,繁衍生活,就命居地为“褚家巷”,至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了。后有另一分支,迁至吴桥镇红河村禇兴庄。扬州东乡这一支禇姓家族,祠堂堂号为“登瀛堂”,因其先祖褚遂良之父禇亮在唐初授弘文馆十八学士之一。故以先祖之“登瀛”之荣为堂名。其家族辈分排行为:“和吉承天佑,贤良起世昌;盛开麟凤祥,长发兰桂芳;朝迋明文德,万福定邦家。”后又增加“壮志展宏图,伟业耀华光”。褚氏家族的家训是“勤俭持家,诚实守信,善待他人”。他们要求族人贫病相怜,守望相助;对邻里讲求诚信,倾力相助,因而成为一个团结和睦,受人尊重的大家族,在东乡一带享有盛誉。(朱毓麒)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tw/15259.html
- 上一篇文章: 开封和扬州差距多大GDP差了3400多亿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