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下的九井十三厅

清初,闽浙赣边战乱频仍,烽火连天。明溃兵、清军、土匪、乡兵,或占地为王,烧杀掳掠,或啸聚山林,流窜抢劫。有枪就是草头王。多种势力合纵连横,勾结、哗变或反目成仇,给老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

宁化水茜沿溪村九井十三厅

甯氏家族,就是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崛起的。这个尚武的家族,此前与此后,名不见经传,然而在清顺治年间,却颇出现了几位传奇人物,最著名的是甯文龙。

甯文龙并不是宁化人。他家住建宁县均口镇半寮村。半寮与宁化水茜接壤。清初,甯文龙的势力威震建宁、宁化两县,他在建宁杀清将鲁云龙,在宁化杀黄通,在当时都算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因此成为闻名两县的枭雄。后来,甯文龙的一个侄儿甯永忠(号隆廷)迁到宁化水茜,成为宁化甯氏开基祖。

甯永忠的后裔,如今聚集在水茜乡沿溪村南山下。村里有座建于清代的九井十三厅砖瓦大厝,后依翠竹,前临池塘,景致优雅。宁化诗人甯元乖好几次向我提到过这座甯家祖厝。如今来到它面前,发现它已成空房。甯氏子孙大都迁出,在村里胡乱建了许多新房,祖厝成了祖宗的香火堂。从外面看,祖宅虽然陈旧、灰暗,但因为占地面积大,青砖灰瓦,梯级风火墙层层高耸,仍然引人注目,透露出昔日的寂寞风姿。可惜房屋已经破相,门墙右侧,无情地矗立起一座瓷砖贴面的二层楼房。

“九井十三厅”整体尚未破坏时(摄于年春节)

房子很大。我和甯元乖在里面乱窜,画图,扳着指头数到底有没有九井十三厅。最前面是游坪,沿中轴线往后,依次是前厅、下厅、天井、上厅和后厅。前厅两边各有左右茶厅及小天井,下厅两边有左右厢厅及小天井,上厅与后厅两边都是房间。但是,整座主体建筑之外,还有两座纵向而建的横屋,类似闽南建筑里的护厝,与主厝有过水廊相通。左右横屋前两条狭长的纵向天井,各设两个对厅。这样,数来数去,还缺了一个厅。最后,甯元乖的一个族兄弟告诉我们,大厝右后角本来还有一个楼厅,加起来正好十三厅。

九井十三厅是客家地区常见的一种大型传统民居,一般为三合院式,院落重重,天井众多,比较适合四世同堂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有些地方略有变化,又称九栋十八厅,或九十九间。这种房屋因为不适合现代生活,逐渐被人废弃,又因为产权复杂,所以也很少拆毁重建,其最后命运就是默默倒塌、腐烂。现在保留完整的大型传统民居已经很少了。甯氏在宁化还没有建祠堂,清明扫墓祭祖,都要跑到建宁均口去,如今把祖宅改成香火堂,就近祭祀祖先,也算是物尽其用。

我将《甯氏八修族谱》的部分内容翻拍回来细读,发现仍然无法理清甯氏源流,于是请甯元乖把家族世系图发给我。经过他整理,我才明白其梗概。

甯氏始祖甯念三于南宋绍兴二年()入闽,居邵武禾坪,后迁建宁县开基。建宁甯氏后来又外迁江西南城和广东信宜。明末建宁半寮村的甯文信、甯文龙两兄弟,是入闽始祖甯念三的13世孙。甯文龙的后裔情况不明。甯文信次子甯永忠于康熙十七年()举家迁居宁化水茜,被奉为水茜开基祖。到了甯永忠曾孙甯芳衍(字贵蕃)时,就在南山下建起了这座九井十三厅大厝。猜想过去,房屋应该建于年前后。

甯文龙及其子侄

清初黄通造反是宁化人耳熟能详的故事。甯文龙是黄通父亲黄流名的死党,都属于地方豪强,称霸一方。黄流名清明祭祖时被族人所杀,黄通兄弟遂与宁化城关的黄氏家族不共戴天,在留猪坑起兵,攻下宁化县城,报仇雪恨。黄通废租桶,赢得各乡农民的支持,他于是通过千总将农民组织起来,声势浩大,成为宁化势力最强的地方武装。明朝与清朝的地方官都要拉拢他。

按《甯氏八修族谱》,甯文龙早岁艰苦,没读什么书,直到壮年还在家农耕,家徒四壁,穷困潦倒,于是出外闯荡。年,操江都督程玽见其英武,提拔他为守备。接着明朝亡国,隆武帝奔福建,兵部尚书余华玉(当为于华玉)奏请让他官复守备原职,不久升为都督。可见甯文龙原属于明朝职业军人。

甯文龙一向瞧不起黄通。黄通兄弟得势后,不免与甯文龙的势力发生冲突,黄通兄弟不但直呼其名,甚至叫他“甯贼”,还公然叫嚣:“甯文龙什么东西,敢与我们作对。”康熙《宁化县志》说有心人离间甯黄,密告甯文龙,说黄通准备除掉他。按族谱所说,却是曾被黄通绑架的于华玉命甯文龙除掉黄通:“余公(指于华玉)命芟除之,斟酒未寒,而渠魁授首”。总之,在年旧历四月十六日那个夜晚,趁黄通从泉下到乌村,回到下埠过夜时,甯文龙派他的侄儿甯泰宇率领80人袭杀黄通,俘虏其弟黄允会。吃尽黄通苦头的城关人,听到黄通的死讯,欢声雷动。

甯文龙杀黄通,也给自己带来了无穷祸患。黄允会被甯泰宇抓到半寮后,行贿看守,逃回了留猪坑。此后若干年里,黄氏兄弟与甯氏叔侄相互仇杀,没完没了。

黄通死后,黄氏兄弟继续接受汀州知府李玉兰的招安。甯文龙不知怎么与下角的李仁结了怨,后者联络十六乡为上下关,与甯文龙交锋瓦子坪。李仁大败,恼羞成怒,向归化县(今明溪)衙乞兵,请求围剿甯文龙。清军早就对甯文龙不满了,因为这年二月,甯文龙还率军围攻过建宁县城。因此六月间,清军就派了副将高守贵率领三百骑到水茜,由李仁当向导。甯文龙跑了,水茜与半寮的房屋却被官兵烧光。甯泰宇与其党罗庭逃往江西石城,联络乡兵,伺机报复。

八月,甯文龙与罗庭率军破下角关,将空溪、小雅、大洋塘、罗家坑、王地、夏坊等十余个乡村烧成灰烬。九月初一,甯、罗率三千军队突然来到泉上,泉上人来不及躲进土堡,惊慌失措。李世熊只好亲自出面,拜访甯文龙和罗庭,牛酒犒师,并安排兵士住所。甯文龙还是很尊敬文化人的,驻军三天,并不扰民。李世熊写道:“甯、罗以熊故,亦约束其党不为害。”(《寇变记》)不久,甯文龙向高守贵投诚。

年十月,甯文龙又做了一件莽撞的事,杀了清军副将鲁云龙。鲁云龙是江西金溪人,曾驻防泰宁、建宁,到处搜刮民财,杀人如麻,说来倒是该杀。他也时常敲诈甯文龙。这天他又率领数十位骑兵到半寮,说是来结盟,其实想再从甯文龙那里弄到些钱财。甯文龙一面派亲丁热情款待,一面安排伏兵,将他们尽数斩杀。这下闯了大祸。总镇王之纲调集邵武各路兵马,于年旧历二月师出水茜。甯文龙抵挡不住,率领人突围。只是苦了当地百姓,凡半寮周围四五十里内躲入山寨的居民,统统被指为山贼,发兵围攻,最后破山寨17处,杀戮良民掳掠妇女各以千计。

官兵撤退后,甯文龙潜回半寮,只看到一片废墟。他认定鲁云龙敲诈自己,王之纲围剿半寮,都是留猪坑黄冬生兄弟行贿播弄造成的,于是广发英雄帖,邀请林珍、黄徽印、吴一星等土匪,与黄氏兄弟决战。黄氏兄弟飞报官府乞师。最后只有吴一星的队伍与黄氏兄弟打了一战,伤亡相当。年十月,王总镇派出的大军又来到水茜,在黄氏兄弟的带领下,“巫峡、阳城、赤上下等,无一椽可保、一妇获完者。周回六七十里,即山木亦焚灼无完肤,盖又惨于三四月间也。”(康熙《宁化县志》)甯文龙狼狈逃窜,不知所终。

宁化顺治年间的兵事,因为有一位极好的观察家李世熊记录,所以我们了解得比较多。李世熊有一本名叫《寇变记》手稿,记载他亲历亲闻的事件,较他的《宁化县志·寇变志》稍详。夜读该书,不寒而栗,动乱时代百姓所受的苦难,真是让人悲悯。

就李世熊的观察,甯文龙,以及甯的友军吴一星、黄徽任、林珍所率队伍,过泉上都很客气,秋毫无犯,当然是看李世熊的面子。黄徽任亲自立马桥头,监督兵士不得跑进李世熊的果园摘一个橘子,待得队伍行尽,才派一骑送来名片问候。他感叹地说:“谁谓暴客无理也?”年旧历七月,甯文龙还特地向李世熊报警,提醒他注意一伙土匪:“至七月,甯继松耑人告急,语甚恳,谓此贼必出泉上下,盖土贼向导甚力也。吾乃亲谕乡人,悉率入寨,严为备。十二日,贼果全营抵泉下,乡人仓卒奔南和寨,无斗粮赍随者。”(《寇变记》)因为早做了准备,泉上百姓逃过一劫。

按甯元乖给我的吊图,甯文龙只有一个哥哥甯文信,甯文信生两个儿子,甯永吉和甯永忠。至于甯泰宇,想来大约是他的堂侄吧。按《寇变记》,甯文龙的子侄辈,个个如狼似虎,都是头角峥嵘的强人,各拉了一伙人打打杀杀,然而每况愈下,不但没有甯文龙的出息,也没有甯文龙的格调。

例如甯六郎,也是甯文龙的侄儿,但两人合不来,年初带了两百人在傅家山占山为王,抢掠百姓。甯一也是甯文龙的侄儿,后来继续在半寮负隅顽抗,只干些绑架富户,索银赎命的卑鄙事。年耿精忠叛乱后,甯文龙之子甯定,甯一,甯一之侄甯新、甯德,以为来了机会,都趁机起兵,洗劫乡里,不久又相继接受朝廷招安。甯一不肯接受招抚,他更喜欢在建宁、宁都和新城一带行劫,他的半寮老巢,囚禁着数百名掳掠来的妇女。

宁化县水茜乡河坑寨

水茜开基祖甯永忠

水茜甯氏开基祖甯永忠,字隆廷,是甯文龙哥哥甯文信的次子。很奇怪,我在李世熊的《寇变记》里没有找到他的名字。他应该不属于甯文龙那一堆坏侄儿中的一个。按族谱《隆廷公传》,他当时也是一位叱咤风云的猛将,但是投效清军,与叔叔立场迥异。我猜想,他晚年离开半寮,迁居水茜,主要是想与不肖族兄弟划清界限。

甯永忠身材高大,状貌奇伟,世居建宁半寮村,从小就指挥同龄儿童玩战争游戏,长大后喜读孙吴兵法。明清鼎革之时,群雄纷起,20岁的甯永忠十分高兴:“大丈夫兴波作浪,立功泽民,在此时矣。安蹇蹇市井与群辈抱头窜伏哉!”于是与叔叔甯文龙共同起兵,招豪杰,聚乡勇,号令严明,很快训练出一支劲旅。甯永忠很重家乡感情,他说:“首邱之谊,不可昧也。吾虽志在一举,然建宁、宁化二邑,皆桑梓,今聊吾责耳。”年,黄通抓获明巡道于华玉,甯永忠赶去留猪坑,劝说道:“你们攻城,想得金银财宝呢?还是只想成为官兵的敌人呢?”众人答道:“想得金银财宝。”“那么为什么还要拘禁朝廷命官呢?”这样,于华玉才逃回性命。

按族谱所述,甯永忠参与了一系列当时宁化发生的重大事件。例如年旧历六月,廖心明、邹华围宁化县城,甯永忠率军解围。年旧历八月,明郭天才溃兵围宁化城,也是甯永忠率精锐数百,抄敌后路,宁化围才解;同年六月,又与官兵合力,大战明溃将揭重熙等部队。我对了一下县志所记,时间上略有出入。从立场看,甯永忠已经投效清军,在副将高守贵标下效力,主要任务是平息各地叛乱,维护治安。

接着,甯永忠先后歼灭清流腰条教、邵武麻布贼,在沙县斩吴赛娘、在归化斩侯奇凤、在将乐斩杨九畴等。年,甯永忠守清流县视千总事,此后又调任汀州视守备事。他后来还曾赴漳州与“海盗”(估计是郑成功的军队)作战,驻守四川巫山县等等。吴三桂叛乱时,甯永忠拒绝参与,逃回福建,没想到福建也有耿精忠叛乱,强迫他出任官职。甯永忠说:“吾如受伪职,数千里而归闽何为哉?弃一伪取一伪,吾不为也。”

我们知道,耿精忠叛乱时,甯文龙的儿子甯定和侄儿甯一等都起兵参与。身为大清武将的甯永忠与他们志不同道不合,遂决定举家迁离半寮。起初他准备在宁化水茜溪背安家,年春天又选址水茜河坑山,劈基筑寨。生逢乱世,甯永忠安家也运用了布阵的智慧,在寨南另建一座土堡,与山寨构成倚角之势。然后,他隐居在山寨里含饴弄孙,安度晚年。族谱里还记载了一段李世熊对他的赞语:“权以授溺,智特识时。万马疾驰之中,仍能驻足;四面张罗之地,翻然奋飞。卷龙虎之韬錤,营天山为园囿。烟霞缥缈,想画里之檐楹;禽鹿呦鸣,疑云间之鸡犬。”甯永忠62岁时去世,生有5子。戎马一生,得寿终正寝,的确很不容易。

尚武似乎是甯家的传统。和平年代,英雄无用武之地,甯氏家族复归默默无闻。想当年,偏远山区半寮村几个甯家叔侄,是何等威风,在家里跺跺脚,宁化、建宁两座县城就要摇上几摇。一个家族的盛衰,充满了历史宿命。

原作者:萧春雷

萧春雷:《世族春秋——宁化姓氏宗祠》,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sh/9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