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起源于中国,流行于华人文化圈中。

小赌怡情,家人之间搓麻取乐,还可以凝神聚气、锻炼脑筋,几乎家家必备。

但麻将虽好,却不该沉迷其中大赌不止,更不该耗着身体拿命去搓麻。

今儿,小编带您聊聊麻将和健康的那些事儿。

沈阳有个50岁的老汉姓王,平时嗜好烟酒,近年来又患上高血压病,偶尔头晕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前几天一次与朋友搓麻将,在“点炮”后突然头部剧烈疼痛,瘫坐在地面上。医院,经头部CT检查后被医生告知为“急性脑出血”。手术治疗一月后回到家中,仍遗留着一侧肢体的瘫痪。

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姜军称,精神紧张、激动、疲劳等往往成为脑出血发病的诱因。老王就是因为长期吸烟酗酒,高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加之此次长时间搓麻后,“点炮”造成情绪激动,而出现了脑出血的后果。

无独有偶,看看国内其他城市搓麻带来的麻烦。

.12.11

一男子在亲戚家打麻将时突发脑出血,48岁。

.8.20

20日下午5时开始,约6小时内,7名脑出血病人先后被送到医院神经外科。其中,最年轻的是一位男士,仅仅32岁,是在打了五六个小时麻将后突然脑出血。

……

医生特意提醒:几类人不宜打麻将,或是应该有节制,不长期沉迷。

1、老人

老人社会的事务在逐渐减少,身体衰老时不能进行高强度的体育运动,而中国式麻将由手操作,保持手部灵活,更适合他们。此外,中国式麻将4人打,在打麻将的过程中老人们经常认识新的朋友,适应新的环境。交朋友时可以谈些家长里短的事,有助于交际,减少孤独感。打麻将具有一定的游戏规则,游戏者具有胜负感。老人们有规则打牌的同时,常常思考如何“取胜”的问题,这强化大脑的思维过程,巩固老人的判断力和推理能力。

但是,有严重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老人不宜打麻将,因为打麻将情绪激动之下,会诱发脑卒中、心肌梗塞等病症。

老年人打麻将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小时为限。因为长时间保持一个体位和姿势,会加剧腰椎、颈椎等疾病。此外,老年人要以游戏的心态、陶冶情操的目的打麻将,不能以赌博为目的。

2、孕妇

怀孕半年多的李女士酷爱打麻将,一有空闲就和朋友一起搓上几局,哗哗的麻将声在其心目中简直就是一曲美妙的音乐,时间长了,她似乎摸出点门道,只要一响起哗哗的麻将声,腹中的胎儿就安静起来,似乎在欣赏美妙的音乐,而一旦停止打麻将,胎儿就会在肚子里拳打脚踢,这正中李女士的下怀,她索性天天坐在麻将桌边打麻将边进行胎教。

医生认为,孕妇在保证充足营养与休息的条件下,对胎儿实施定期定时的音乐刺激,可促进婴儿的感觉神经和大脑皮层中枢的更快发展,比如一些名曲中舒缓、轻柔、欢快的部分就适合胎教,但悲壮、激烈、亢奋的音乐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严重的会造成婴儿畸形或闭锁心理,像听麻将声那样的胎教只能把孕妇打麻将的紧张情绪传给胎儿,严重危害胎儿健康。

3、糖尿病人

糖尿病人常伴有血糖、血脂、血压等一系列代谢紊乱,而良好的代谢控制需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规律的饮食、运动及愉悦、平和的心理状态。

而打麻将的人易上瘾,常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压和血脂,对糖尿病人十分必要,但打麻将的人久坐不动,不利于血糖、血脂的控制及维持理想体重。

另外,打麻将时大多赌钱,常伴有情绪的剧烈波动,赢的人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过度,儿茶酚胺、皮质醇等激素分泌增加,易致严重的高血糖、高血压,甚至引发中风等;输的人意志消沉,一心想把本钱捞回来,形成恶性循环。

糖尿病人多便秘,打麻将时久坐不动使肠蠕动减慢,不利于便秘的解决;久坐不动还会使血流更趋缓慢,易引发脑梗塞、心梗等严重并发症。另外,糖尿病人打麻将时长时间俯视,不注意颈椎和腰椎的活动,也会使得患颈椎病、腰椎病的机会大大增加。

4、长时间搓麻人人都不宜

医务人员指出,麻将这种娱乐方式,长时间沉迷对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害的。人各系统器官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老化、衰退,如果长时间全神贯注地坐着打麻将,流入脑子的血液就会增加,同时由于长时间坐着不动,影响腿部血液循环,使下肢浮肿。特别是吃了午饭或晚饭以后,马上坐下来打麻将,不但影响了正常消化,而且也得不到休息,突然站立就会感到头重脚轻,会出现头昏、眩晕等,高血压患者还易引起中风。

另外,打麻将只限于指关节和胳臂上的肌肉活动,缺乏全身性的较大肌肉群参加活动,这样,时间长了,不太活动的肌肉就会逐步萎缩,机能衰退,而且会使心、肺的后备能力逐步降低,不能适应全身活动对血液循环和氧化供应的要求,一动就会心跳气短。肌肉长期缺乏活动,热量消耗得很少,也会加快老人脂肪和糖的代谢障碍,导致身体过分肥胖,引发多种病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sh/9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