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挂号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yuyue/

在宜陵镇偏南方向,古时有一座湖泊,名曰“大石湖”。据《扬州府志》载“大石湖在城东北四十五里。旧传湖中有石,隐约见水中,故名。亦曰岱石湖,棹石湖”。董恂在《甘棠小志》中亦云“大石,《太平寰宇记》作岱石”,“大石湖在城东北四十五里”。

宜陵,古称东陵。是海滨东端一突兀的高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泥沙的冲击,陆上的东陵逐渐拓展成一片平原,乃名“东原”,而海边成釜形的凹陷则淤塞成湖。这就是后来的宜陵与大石湖。

然陵,湖之胜,难敌沧桑之变。后来,大石湖也漸次淤塞,被分割成湖荡,沼泽与湿地。百姓就按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分别叫它们“小湖”,“西湖”,“张家荡”,“焦家荡”,“花家荡”。最终,连这些湖荡也逐渐消失,湮灭,只留下以其命名的村落,这才使人追忆起遥远年代的地形地貌。

大石湖虽然从地图上消失了,但它灌溉周围农田,润泽附近乡民的功绩,却永久记载在史书上,刻在人们的记忆中。

东汉时,由于社会动荡,朝廷腐败,百姓生活十分煎熬。在广陵一带发生了以张婴为首的农民起义。他们“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其营垒就设在“地迥人烟寂,山盘水势迴”的张网沟。汉安元年,顺帝接位(-),派张纲任广陵太守,镇压这支起义军。

张纲(98-),字文纪,四川彭山人。到任后,只身只带吏卒十数人到张网沟与张婴见面,在晓之以理,施之以威,动之以情后,张婴为其人格的魅力,至诚的行动与宽大的政策所感召,便率众归顺,接受招安。

张纲对其中“欲为吏者”,“则皆引之”,对广大义民,则“亲为卜居宅,相田畴”,并亲自察地形,考水势,从东陵村西四里大石湖开沟引水灌溉,济惠百姓,劝课农桑,使义军安心解甲归田。终于“息干戈之役,济蒸庶之困”,避免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无情杀戮。人们感其恩德,便呼此渠为“张公渠”,“张王沟”,“张纲沟”。

到了北宋元丰年间(-),罗适,字正之,浙江台州宁海人。曾任江都县令七年。在任期间,他为官清正,勤政,尽职,经常抽时间到四郊走访,深入到百姓中了解情况。他发现当地百姓深受水害,就一面向老农询问详情,一面向对兴修水利有丰富经验的苏轼请教。他了解到东汉时广陵太守张纲疏浚过的岱石湖年久失修,便亲自主持改造,疏浚,使方圆数十里的千顷良田得到灌溉,农业生产获得丰收,收成倍翻。后来,罗适将岱石湖改名为元丰湖,一是因为事在北宋元丰年间,一是因为正是大石湖水带来了丰收的年景。

这样一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乡民的积极性,他们主动要求罗适带领他们改造陂塘沟渠。于是,罗适又组织百姓筑大堤以防海潮,疏积水以排放入江。在任期间,计兴修水利55处,灌溉农田余顷,还督促农民种桑80多万株,发展养蚕副业,改善了民众生活。(朱毓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sh/15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