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旅游全集之景点介绍
武功县建县有多年的历史,武功城隍庙、郑家坡遗址、报本寺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姜嫄墓、苏武墓、武功关帝庙、教稼台、望仙宫等,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4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5处。县境内不仅地面文物丰富多彩,且馆藏文物也极为珍贵,计余种,其中一、二、三级国宝46件。 城隍庙武功城隍庙历史悠久,结构独具明代建筑风格,是一组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山门、献殿、正殿、寝殿皆面阔五楹,东、西陪殿均外接九间回廊,正、寝均为单檐歇山顶,外沿斗拱为五彩重昂,四角檐柱有明显的侧角和生起,正殿通脊,檐边、勾头、滴水全为琉璃构件,五彩闪烁,富丽堂皇,两侧歇山饰以琉璃“二龙戏珠”浮雕,珠球滚动,龙体飞跃,呼之欲出,为一般庙宇所罕见,特别是复建的牌楼,通高12米,宽11米,全琉璃屋面,堪称关中一绝。 年9月24日,大唐贞观文化朝圣大典在武功县武功镇城隍庙内隆重举行。来自马来西亚、韩国、俄罗斯等国家,以及中华世界李氏宗亲联合会、台湾、香港、重庆、河北、甘肃、山西、河南、山东、广东、广西、湖北、浙江、陕西等省市李氏宗亲代表,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相关领导,武功县干部群众等近千人出席了当天的大典仪式。 苏武墓苏武墓位于武功镇北门外,龙门村前,幕旷东向,背向风岗,漆水自墓前蜿蜒而过,为“武功八景”之一。 教稼台教稼台为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之遗迹,为“关中四大名台”之首,中国八大名台之一。原一矩形土心砖砌平台,下大上小,呈覆斗状,中有洞门,为来往车马行人必经之路。洞门东口上有宽约1米、长约2米的石刻,其文曰:“教稼名区”。上款为“道光五年()正月重修”,下款“知武功县事邓兆桐立”,西口上为“教稼台”。历经沧桑,几度兴圮之后,于年恢复原貌,巍巍屹立在武功故城东门外、漆水之滨,“教稼立台漆水畔”为《武功八景》之一。 报本塔苏武纪念馆位于武功镇龙门村前的台地之上,东临漆水,西依凤岗。该纪念馆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主要建筑依次为仿汉阙门、苏武牧羊铜像、南北陪殿、苏武大殿、南北祭亭、苏武墓祭台、墓冢。墓前竖有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书《汉典属国苏公墓》、武功县令阮曙书《汉典属国苏子卿墓》及民国时期的《重修苏武墓门碑》等碑石。年5月31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后稷祠后稷祠坐落在武功镇城内的稷山之巅,俗名上阁祠,始建于汉代,历史悠久,全国闻名。整个建筑布局依山而建,曲折凌空,叠翠参天,松涛阵阵,“上阁钟声闻九天”为《武功八景》之一。此处三面环山,登临远眺,武功旧城九街十八巷布局分明,人流如蚁,所有建筑嵯峨有致、各具特色。 小华山 小华山位于武功镇南门外西侧,曾异名“葆贞庵”,据县志记载,此处为宋代理学家张载讲学之“绿野亭”遗址,这里山水明丽,故名曰:“绿野亭”。小华山地势崎岖,层峦耸翠,古柏森蔚,回栏折槛。群众集资恢复,修建了“回廊折栏”和“飞檐八卦亭”。 隋炀帝陵 隋炀帝陵位于武功镇西塬上,洛阳村东,曾树有清乾隆陕西巡抚华沅书“隋炀帝之陵”石碑,陕西省人民政府年公布其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县志记载:大业十四年(年),隋炀帝被反贼宇文化及等弑于扬州后,初殡于江都宫流珠堂,后葬吴公台下。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于武德五年(年)八月,令其子李世民迁葬炀帝于此,与隋文帝泰陵构成一脉之穴。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sh/11129.html
- 上一篇文章: 江都福特2015款翼虎上市发布会圆满落幕
- 下一篇文章: 上市银行集体打响不良资产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