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中国大运河世界最长最早
52 中国大运河(GrandCanal)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至今大运河历史延续已余年。 历史起源中国大运河是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的总称。 年6月22号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年始凿,至公元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年。其中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且如今仍在使用的人工运河。 第一次兴修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末期。运河最初开凿的部分位于绍兴市(越国都城)境内的山阴古水道,始建于春秋时期。当时统治长江下游一带的吴国末代君主夫差为了北伐齐国,争夺中原霸主地位,调集民夫开挖自今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淮安入淮河的运河(即今里运河),因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全长公里,把长江水引入淮河,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运河就是为水上运输而生的。吴王夫差虽然身死,但他留下的不仅有扬州的雏形,而且这些运河至今仍在使用,成为京杭大运河的“第一期工程”。 第二次兴修在公元七世纪初隋炀帝统治后,迁都洛阳。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使长江以南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洛阳。(1)广通渠,从长安至潼关东通黄河。以渭水为主要水源。(2)通济渠,从洛阳沟通黄、淮两大河流的水运。(3)山阳渎,北起淮水南岸的山阳(今江苏淮安市淮安区),径直向南,到江北的江都(今扬州市)西南接长江。(4)永济渠,在黄河以北。从洛阳对岸的沁河口向北,直通涿郡(今北京市境)。 第三次兴修第三次是在十三世纪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了使南北相连,不再绕道洛阳,元朝花了10年时间,先后开挖了“洛州河”和“会通河”,把天津至江苏清江之间的天然河道和湖泊连接起来,清江以南接邗沟和江南运河,直达杭州。而北京与天津之间,原有运河已废,又新修“通惠河”。这样,新的京杭大运河比绕道洛阳的隋唐大运河缩短了九百多公里。京杭大运河沿线是中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工业生产很发达。 主要航道中国大运河由隋唐大运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段)、京杭大运河(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会通河、中河、淮扬运河、江南运河段)、浙东大运河共三大部分、十段河道组成。 隋唐运河部分隋唐大运河,中心洛阳,北到涿郡(今北京), 南至余杭(今杭州)、会稽(今绍兴),以河南为中心,向北经过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往南经过安徽、江苏、浙江,连接8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造就了沿线城市的繁荣,从而加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当时运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对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都起了促进作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 京杭运河部分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有着巨大贡献,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主要包括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会通河、中河、淮扬运河、江南运河七部分河段,途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全长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通航里程为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苏北运河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内河航道之一。 通州古诗云:一支塔影认通州。燃灯塔矗立在大运河的北端,是京门通州的标志性建筑。镇江、扬州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聊城湖、河水面积占城区的三分之一,被称为“中国北方威尼斯”,在北方城市里非常少见,这其中就有京杭大运河的功劳。 浙东运河部分浙东运河取名于唐宋的浙江东道,浙江省东部绍兴宁波两城的主干航道西段萧绍运河(旧称西兴运河)系古代人工疏浚、开凿而成;东段利用余姚江天然水道,至宁波市汇入甬江。因运河穿越的钱塘江、曹娥江、甬江的水位高低不一,历史上只能分段航运。年兴建15~30吨级升船机多座,年又按40吨级标准浚治航道,年全线通航。第二期运河改造工程航道标准提高为吨级,钱塘江沟通运河工程实施后可直达杭州,与京杭运河联结。 浙东运河据考证约在春秋晚期,至今已有多年历史。越国建都会稽时称为“山阴古水道”,它从钱塘江开始,经曹娥江、姚江和甬江,汇入东海。此后,经历朝历代的多次整治和疏浚,形成了集灌溉、防洪、运输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水上大动脉。 运河两岸,古迹荟萃。有晋唐名流纷纷造访的会稽镜湖,兰亭,始宁墅,曹娥江,剡溪,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是中华古文化的杰出代表。有以天一阁为代表的藏书文化,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文化,以保国寺为代表的建筑文化,还有运河畔的爱情圣殿——梁祝文化公园。招宝山留下了戚继光、林则徐等众多民族英雄的史迹。 历史作用 大运河充当中国漕运的重要通道历时多年。 清代中叶后,山东北运河淤塞。道光五年(年)江南粮米便改由海运至天津,再转北京。 年津浦铁路通车,大运河就逐渐湮废。到年前山东境内河段和中运河已不能通航。里运河水位不稳,时常决堤成灾。 年后对里运河进行了全面整治,兴建船闸和节制闸,并开辟新河道使河湖分开。在里运河的南段开辟瓦铺至六圩港间的入江新航道,缩短了与江南运河间的航程。 中运河也经过拓浚和改建。为便利徐州煤炭南运,沿微山湖西侧辟了新航道。江南运河原由镇江市区入江,由于河道狭窄淤浅,已改由谏壁口入江,在谏壁建有大型船闸控制水位。 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的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发展规划 整个大运河,除北京到天津、临清到黄河两段,其馀河段均已通航。 正在规划的中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后,大运河将是重要的输水线路。已建成的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和7个设在大运河上的梯级抽水站等配套工程,已能北调江水至陇海铁路沿线;在江淮地区暴雨形成洪涝时,也能通过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及时排涝入江,保证里下河地区66万多公顷农田稳产丰收。随着中国大陆旅游业的发展,大运河还将成为重要旅游路线。现已开辟苏州至杭州多公里的大运河旅游业务。 发布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身边事、大小事——艾特邯郸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jji/11395.html
- 上一篇文章: 生活教育显特色,学习培训促提高记河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